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最新版教学课件第1章

劳动法与劳动争议处理最新版教学课件第1章

的自然行为,变成一种社会行为,成为法律调整的对象之一。
4
• 为法律所规定和调整的劳动只是有特定含义的部分:
• (1)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劳动。 • (2)有偿劳动,即有报酬的劳动。 • (3)基于合同关系的劳动。 • (4)职业性的劳动。 • (5)隶属性的劳动。 • (6)限制劳动主体的劳动。
5
• 法律是人们行为的规范,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准则,具有如下属性:
19
•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规定的“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 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是兜底条款,是对我国宪法规定的“加强劳动保护”“改善 劳动条件”精神的落实,也是对《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兜底劳动权利的细化。
• 用人单位应该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预防和制止对职工的性骚扰。
20
• 相比《侵权责任法》,《民法典》赋予了用人单位在承担员工职务侵权的责任后,向在职 务侵权中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员工追偿的权利。
•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延续了《民法总则》的规定,特别提醒劳动者注意,如果 在职期间或离职时与单位签订了协议书,对内容存在重大误解的一定要在知悉该情形后九 十日内行使撤销权,否则过期将无法维权。
• 从总的方面看,劳工公约可分为三类:
• (1)基本人权类。
• (2)劳动专业类。
• (3)特定人群类。
• 国际劳工公约一经会员国批准,即具有与会员国国内立法相同的法律效力。建议书无须批
准,只供会员国在进行本国立法和制定或修订劳动及社会政策时参考。
17
• 第1节 职场劳动与法律 • 第2节 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 • 第3节 《民法典》对企业和劳动者
22
• 劳动 • 法律 • 劳动法 • 劳动关系
23
• 1.法律的特点有哪些? • 2.试述劳动法的形式和主要法案。 • 3.试述劳动法的特点和功能。 • 4.劳动法调整哪些劳动关系?
24
• 劳动关系的另一方当事人为雇主或雇主的代理人或者雇主团体,既可是自然人,也可是法人。
11
• (二)劳动关系的内容是特定的
• 法律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内容仅限定为雇员(劳动者)在法律所调整的劳动过程中与雇主(用 人单位)所发生的关系。
• 法律意义上的劳动是这种关系的基础。劳动关系内容的特定性,使之与法律中其他与劳务有关 的双边关系。
7
• 法律除具有上述基本属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 (1)公平性。 • (2)道义性。 • (3)颁布性。 • (4)规范性。
8
• 法律除具有上述基本属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 (5)明确性。 • (6)稳定性。 • (7)纲领性。 • (8)法律效力的不可追溯性。 • (9)法律语言的严肃性、严格性和科学性。
的影响
18
• 《民法典》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并且明确了个人信息的范畴。用人单位因工作和管理需 要收集员工个人信息,本身并不违法,但应该明确经过劳动者授意。收集的员工个人信息 应用于正当目的,不得过度收集、处理个人信息。
• 《民法典》实施后,劳动者履职中因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单位造成损失的,单位在对外 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直接依法向劳动者追偿。对劳动者来说,工作中要更加谨慎、用心,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履职,否则赔偿风险增加。
21
• 发包人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包括未按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数额和付款期限履行义 务的,适用《民法典》第八百零七条中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
• 劳动者作为合伙人为合伙组织提供劳动,执行合伙事务,要特别注意在合伙合同中约定清 楚是否支付报酬,否则事后不能依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主张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 保险等权益。
9
• 第1节 职场劳动与法律 • 第2节 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 • 第3节 《民法典》对企业和劳动者
的影响
10பைடு நூலகம்
• (一)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特定的
• 劳动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为雇员或雇员的团体组织(主要是工会、农会及渔会等,在日本称“劳 动组合”),通常指达到法定年龄且具有劳动能力并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生活收入的人,主要 是自然人。
• (1)普遍性。 • (2)反复性。 • (3)可预测性。 • (4)国家意志性。 • (5)国家强制性。
6
• 广义的法律泛指“法”,是经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的总和。它包括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 狭义的法律仅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如我国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法律,包括宪法、刑法、婚姻法、劳动合同法、 劳动法、工会法、环境保护法等,它们是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之一。
14
• 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具有三个主要功能:
• (1)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如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 • (2)解决纠纷。劳动法不仅赋予劳动者劳动权和保障权,而且规定了保证这些权利实现的司法
机制,这是民主法制的基本要求。 • (3)确定基本劳动标准,如最低工资、最低就业年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以及安
法律·劳动·劳动关系
2
• 第1节 职场劳动与法律 • 第2节 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 • 第3节 《民法典》对企业和劳动者
的影响
3
• 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 劳动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
本条件。劳动具有自然性质。 • 劳动也具有社会性质。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于是劳动便由单纯
全卫生标准等。
15
• 在我国,与劳动关系有关的法律类型主要有:
• (1)宪法。
• (2)法律。
• (3)劳动行政法规。
• (4)地方性法规。
• (5)行政规章。
• (6)法律解释。
• (7)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16
• 主要包括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涉及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就业、劳动报酬、工作条件、 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
12
• 劳动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1.劳动法具有一种不明显的持续变动性 • 2.劳动法更具有国际性 • 3.劳动法内容的广泛性 • 4.从管理方面看,劳动关系主体间有非完全平等的特性 • 5.劳动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意志限制性
13
• 劳动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6.无过失责任原则 • 7.三方性原则 • 8.“劳动三权”原则 • 9.综合调整两种劳动关系原则 • 10.既包括实体法,又包含程序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