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子中的成语

孟子中的成语

孟子中的成语[标签:栏目] ,孟子中的成语1、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

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2、己饥己溺——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

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

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3、广土众民——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4、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

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

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5、救民水火——救:拯救;水火:水深火热。

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6、上好下甚——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7、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8、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

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9、深耕易耨——易耨:勤于除草。

深耕细做,及时除草。

比喻精心耕种。

10、不愧不怍——愧、怍:惭愧。

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11、来者不拒——对于有所求而来的人或送上门来的东西概不拒绝。

12、舍己芸人——指看重别人,轻视自己。

13、顿开茅塞——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

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14、威武不屈——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

**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

表示坚贞顽强。

15、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16、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

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17、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18、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

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

19、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20、枉尺直寻——枉:弯曲;直:伸直;寻:古量名,八尺。

屈折的只有一尺,伸直的却有一寻。

比喻在小处委屈一些,以求得较大的好处。

21、地丑德齐——丑:同类。

地相等,德相同。

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22、放辟邪侈——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

指肆意作恶。

23、深恶痛疾——恶:厌恶;痛:痛恨。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24、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25、言近旨远——旨:意思。

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26、俯仰无愧——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

27、独夫民贼——独夫:暴虐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民贼:残害人民的坏家伙。

指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罪行的、残暴的统治者。

28、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29、创业垂统——创业:创建功业;垂:流传;统:指一脉相承的系统。

创立功业,传给后代子孙。

30、却之不恭——却:推却。

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31、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

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32、一曝十寒——曝:晒。

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

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33、敌众我寡——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

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34、大而化之——化:改变,转变。

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

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35、率兽食人——率:带领。

带着野兽来吃人。

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

36、充类至尽——充类:推究同类事理;至尽:到极精密处。

指就事理作充分的推论。

37、舍我其谁——舍:除了。

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38、天下无敌——普天之下,没有敌手。

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39、枉己正人——枉:弯曲,不正;正:纠正。

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40、袒裼裸裎——袒裼:露臂;祼裎:露体。

指**露体,没有礼貌。

41、舍生取义——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

舍弃生命以正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42、茫然若失——茫然:失意的样子;若失:好像失去了东西。

形容精神不集中,恍惚,若有所失的样子43、过化存神——过:经过;存:保存,具有。

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44、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

比喻音韵响亮、和谐。

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45、如弃敝屣——丢掉无用的东西,一点也不可惜。

46、粒米狼戾——谷粒撒得满地都是。

形容粮食充盈47、源源而来——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

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48、不为已甚——已甚:过分。

不做过分的事,要适可而止。

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49、自以为是——是:对。

总以为自己是对的。

形容主观,不虚心。

50、殷鉴不远——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

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

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51、怨女旷夫——指没有配偶的成年男女。

52、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

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53、进锐退速——锐:迅速。

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54、饿殍遍野——殍:人饿死后的尸体。

到处是饿死的人。

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55、困心横虑——心意困苦,忧虑满胸。

表示费尽心力56、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57、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

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58、恻隐之心——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

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59、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

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60、食前方丈——方丈:一丈见方。

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

形容吃的阔气。

61、赤子之心——赤子:初生的婴儿。

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62、辞尊居卑——辞:推却。

不受尊位,甘居卑下。

63、鸡鸣而起——鸡叫时就起床。

形容勤奋不怠。

64、泛滥成灾——泛滥:江河湖泊的水四处溢出。

比喻坏的思想言行到处传播,造成危害65、求全之毁——毁:毁谤。

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

66、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

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

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67、采薪之忧——采薪:打柴。

病了不能打柴。

自称有病的婉辞。

68、解民倒悬——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69、安富尊荣——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

安定富足,尊贵荣华。

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70、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

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71、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72、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73、习焉不察——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

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74、举一废百——举:提出;废:弃。

提出一点,废弃许多。

指认识片面。

75、孝子慈孙——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76、鸿鹄将至——鸿鹄:天鹅。

指学习不专心。

现表示将有所得。

77、居安资深——形容安心学习,造诣很深。

78、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79、登山小鲁——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80、通功易事——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81、声闻过情——名声超过实际。

82、守望相助——守望:防守了望。

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83、如此而已——如此:象这样;而已:罢了。

就是这样罢了。

84、饱食暖衣——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

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85、不胜其任——胜:能担当。

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86、绝长补短——绝:切断。

截取长的,补充短的。

比喻事物长短相济87、疾病相扶——有病的互相扶助。

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88、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

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89、出尔反尔——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90、仰不愧天——抬头仰望,对天无愧。

指没有做过坏事,问心无愧。

91、负隅顽抗——负:凭借,依仗;隅:山的角落。

凭借险要地势,顽固抵抗92、掩鼻而过——捂着鼻子走过去。

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93、坐于涂炭——涂炭:比喻污浊的地方。

坐在泥涂、炭灰上。

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自身也被玷污。

94、饭糗茹草——饭、茹:吃;糗:干粮;草:指野菜。

吃的是干粮、野菜。

形容生活清苦。

95、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96、浩然之气——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

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97、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

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98、以理服人——用道理来说服人。

99、弃甲曳兵——丢掉盔甲,拖着武器。

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100、为富不仁——为:做,引伸为谋求。

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101、不忘沟壑——沟壑:山沟。

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

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

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102、手舞足蹈——蹈:顿足踏地。

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103、自暴自弃——暴:糟蹋、损害;弃:鄙弃。

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104、为渊驱鱼——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

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105、被发缨冠——来不及将头发束好,来不及将帽带系上。

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

106、先知先觉——知:认识;觉:觉悟。

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107、寸木岑楼——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

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

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108、敬老慈幼——敬:尊敬;慈:怜爱。

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109、放饭流歠——歠:喝,饮。

大口吃饭,大口喝汤。

旧指没有礼貌。

110、胁肩谄笑——胁肩:耸起双肩做出恭谨的样子;谄笑:装出奉承的笑容。

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

形容巴结人的丑态。

111、反求诸己——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

反过来追究自己。

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112、天与人归——旧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拥护。

113、倒悬之急——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

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114、茅塞顿开——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

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115、由博返约——指做学问人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

116、不违农时——违:不遵守。

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117、洪水猛兽——猛兽:残食人畜的野兽。

比喻极大的祸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