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二版高占先全章答案完整版第章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有机化学第二版(高占先)(全14章答案完整版)_第1-7章史上最全的《有机化学第二版(高占先)》全14章答案完整版!!其中包括各种判断题、推断题、思考题以及合成题的答案!!Ps:亲!给好评,有送财富值哦! #^_^!!1-3 写出下列化合物短线构造式。
如有孤对电子对,请用黑点标明。
1-5 判断下列画线原子的杂货状态(1)sp2,(2)sp,(3)sp,(4)sp3,(5)sp,(6)sp。
1-6哪些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哪些是极性分子?试以“”标明极性分子中偶极矩方向。
答:除(2)外分子中都含有极性键。
(2)和(3)是非极性分子,其余都是极性分子。
分子中偶极矩方向见下图所示,其中绿色箭头所示的为各分子偶极矩方向。
1-7 解释下列现象。
(1)CO2分子中C为sp杂化,该分子为直线型分子,两个C=O键矩相互抵消,分子偶极矩为零,是非极性分子;而SO2分子中S为sp2杂化,分子为折线型,两个S —O键矩不能抵消,是极性分子。
(2)在NH3中,三个N—H键的偶极朝向N,与电子对的作用相加;而NF3中三个N—F键的偶极朝向F,与N上的未成对电子的作用相反并有抵消的趋势。
(3)Cl和F为一同主族元素,原子共价半径是Cl比F大,而电负性是F比Cl 大。
键的偶极矩等于μ=qd,q为正电荷中心或负电荷中心上的电荷量,d为正负电荷中心的距离。
HCl键长虽比HF的长,但F-中心上的电荷量大大于Cl-上的电荷量,总的结果导致HF的偶极矩大于HCl。
所以键长是H—Cl较长,偶极矩是H—F 较大。
1-8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中指定键的键长由长到短排列并说明理由。
答:(1)从乙烷,乙烯到乙炔,碳原子杂化态由sp3到sp2至sp,s成份提高,拉电子能力增强,虽同属于碳氢键但键长缩短。
(2)键长顺序为C—I>C—Br>C—Cl>C—F。
因为卤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I>Br>Cl>F,即其范德华半径为I>Br>Cl>F,则其原子共价半径I>Br>Cl>F。
(3)碳碳键键长为乙烷>乙烯>乙炔。
因为碳原子杂化态由sp3到sp2至sp,其共价键分别为单键、双键和叁键,碳碳原子间的作用力是乙烷<乙烯<乙炔,作用力越强,则两原子被拉得越紧,键长越短。
1-9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酸性由强到弱排列。
(1)D>A>C>B;(2)A>B>D>C1-10 下列物种哪些是:(1)亲核试剂,(2)亲电试剂,(3)既是亲核试剂又是亲电试剂?答;(1)亲核试剂:Cl-,H2O,CH3OH,CH2=CH2,HCHO,CH3CN,-CH3;(2)亲电试剂:H+, AlCl3,Br+,Fe3+,+NO2,HCHO,CH3CN,+CH3,ZnCl2,Ag+,BF3;(3)既是亲核试剂又是亲电试剂: HCHO,CH3CN;(4)两者都不是的:CH4。
1-11 按质子酸碱理论,下列化合物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哪些既是酸又是碱?答:酸:NH3,HS-,HBr,H2O,NH4+,HCO3-;碱:NH3,CN-,HS-,H2O,HCO3-;既是酸又是碱:NH3,HS-,H2O,HCO3-。
1-12 按Lewis酸碱理论,在下列反应中,哪个反应物为酸?哪个反应物为碱?答:(1)H2O 为酸,CN-为碱;(2)BF3为酸,HCHO为碱;(3)H2O 为酸,CH3NH2为碱;(4)Cu2+为酸,NH3为碱;(5)AlCl3为酸,COCl2为碱;(6)I2为酸,I-为碱。
1-13 指出下列哪些属于极性质子溶剂?哪些属于极性非质子溶剂?哪些属于非极性溶剂?答:极性质子溶剂:(5)(6);极性非质子溶剂:(1)(4)(7)(8);非极性溶剂:(2)(3)。
1-14 矿物油(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饱和烃的混合物)不溶于水或乙醇中,但可以溶于正已烷。
答:矿物油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则,它可溶于非极性的正已烷,而不能溶于有极性的水或乙醇(水或乙醇醇间能形成氢键,分子间的引力非常强,故矿物油分子不能克服这种氢键与乙醇或水相互渗透而溶解)。
1-18 下列物质是否含有共轭酸和共轭碱?如有,请分别写出。
答:(1)即有共轭酸也有共轭碱,共轭酸是CH3NH3+,共轭碱是CH3NH2-;(2)共轭酸是CH3OH;(3)即有共轭酸也有共轭碱,共轭酸是CH3CH2OH2+,共轭碱是CH3CH2O-;(4)共轭酸是H2;(5)共轭酸是CH4;(6)共轭碱酸是CH3CH2+,共轭碱是CH2=CH-。
1-19 将下列物种按碱性,由强至弱排列成序。
答:参照书中表1-9排出,CH3CH2->H2N->HC≡C->CH3O->OH-。
1-20 下列极限式中,哪个式子是错误的,为什么?答:(1)中C是错的,因为此式中原子核的相对位置改变了;(2)中C是错的,因为此式中的单电子数改变了(A、B式中单电子数为1,C中为3);(3)中C和D是错的,因为C式2个N原子外层价电子数不是8(而是6和10),D式中间N原子外层价电子数也不符合八隅体要求。
2-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烷烃。
(1)2,2,5-三甲基已烷;(2)3,6-二甲基-4-正丙基辛烷;(3)4-甲基-5-异丙基辛烷;(4)2-甲基-3-异丙基庚烷;(5)5-正丙基-6-异丙基十二烷;(6)3,3-二甲基-4-乙基-5-(1,2-二甲基丙基)壬烷;(7)4-异丙基-5-正丁基癸烷;(8)3,6,6-三甲基-4-正丙基壬烷。
2-2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不饱和烃。
(1)4-甲基-2-戊炔;(2)2,3-二甲基-1-戊烯-4-炔;(3)1-已烯-5-炔;(4)3-异丁基-4-己烯-1-炔;(5)3-甲基-2,4-庚二烯;(6)2,3-已二烯;(7)2-甲基-2,4,6-辛三烯;(8)4-甲基-1-已烯-5-炔;(9)亚甲基环戊烷;(10)2,4-二甲基-1-戊烯;(11)3-甲基-4-(2-甲基环已基)-1-丁烯。
2-3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3-甲基环戊烯;(2)环丙基乙烯;(3)4,4-二氯-1,1-二溴螺[]庚烷;(4)3-烯丙基环戊烯;(5)1-甲基-3-环丙基环戊烷;(6)3,5-二甲基环已烯;(7)螺[]-1,6-癸二烯;(8)1-甲基螺[]-5-壬烯;( 9)2-甲基-1-环丁基戊烷;(10)2,2-二甲基-1-环丁基二环[2.2.2]辛烷;(11);(12)二环[4.2.02-4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3-甲基环己烯 (2) 3,5,5-三甲基环己烯 (3) 二环[2.2.1]庚烷 (4) (5) 二环[2.2.1]-2-庚烯 (7) 螺[]辛烷(8) 螺[]-6癸烯 (9) 2-甲基二环[3.2.1]-6-辛烯2-5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3,3-二甲基-2-苯基戊烷;(2)1,3,5-三甲基-2-异丙基苯(或2,4,6-三甲基异丙苯);(3)1-苯(基)丙烯;(4)二苯(基)乙炔;(5)1-甲基蒽;(6)2-环丙基萘(7)1,2-二苯基苯;(8)1,4-二甲基萘。
2-6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3-甲基-1-溴丁烷;(2)2-甲基-3-氯丁烷;(3)1,1,3,3-四氟-1-氯丙烷;(4)二氟一氯甲烷;(5)氯甲基苯(或苯甲基氯,或氯化苄,或苄基氯,或苯一氯甲烷);(6)2-甲基-1,2-二碘丁烷;(7)(2-氯苯基)乙烯;(8)1-溴-1-丁烯-3炔;(9)3-甲基-6-溴环已烯;(10)4-甲基-5-氯 -2-戊炔。
2-7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2,4-二硝基氟苯 (2) 六氯化苯 (3) 六溴代苯 (4) 氯化苄(5) 2-甲基-2,3-二碘丁烷 (6) 2-氯-2-丁烯 (7)3-苯基-1-溴-2-丁烯(8) 叔氯丁烷 (9) 仲丁基溴2-8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4-甲基-2-戊醇;(2)3-甲氧-2-戊醇;(3)5-溴-1-已炔-3-醇;(4)3-苯基-1,2-戊二醇;(5)1-甲基环已醇;(6)5-甲基-1,3-苯二酚;(7)2-丁硫醇;(8)4-甲基-2-戊硫醇;(9)1-苯基-2-丙烯-1-醇;(10)4-甲基-4’-乙基二苯甲醇;(11)4-环戊烯-1,3-二醇;(12)4-(3,3-二甲基丁基)-6-苯基-5-已烯-3-醇(13)1,4-丁二醇。
2-9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仲丁醇 (2) 2,3-二甲基-2,3-丁二醇 (3) 二苯甲醇 (4) 新戊醇(5) 1,3-丙二醇甲乙醚 (6) 乙硫醇 (7) 1-苯基-2-丙醇 (8 ) 间溴苯酚(9) 异丁醇 (10) 叔丁醇 (11)对苯二酚 (12) 丙三醇 (13) β,β′-二甲氧基乙醚2-10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4-戊烯-2-酮;(2)3-甲基-2-丁烯醛;(3)3-羟基丁醛;(4)1,3-二苯基-2-丙烯酮;(5)3-苯基-2-丙烯醛(或β-苯基丙烯醛);(6)4-甲基环己基甲醛;(7)3-甲酰基己二醛;(8)3,3-二甲基-5-乙基-6-庚烯-2,4-二酮;(9)2,4-戊二酮;(10)3-甲酰基环戊酮(3-环戊酮甲醛);(11)螺[]-5-庚酮;(12)4-溴已醛;(13)3-甲基-2,6-萘醌。
2-1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2-12 命名下列化合物。
(1)3-甲基-戊二酸单乙酯;(2)丁酸对甲氧基苯酯;(3)3-甲基-4-丁内酯(或β-甲基-γ-丁内酯);(4)环已基甲酸(或环已烷羧酸);(5)N-溴代丁二酰亚胺;(6)4-硝基乙酰苯胺;(7)丙烯酰氯;(8)2-甲基-N-苯基丙酰胺;(9)4-硝基-1,2-苯二甲酸酐;(10)戊二酸酐;(11)3-苯(基)丙烯酰胺;(12)乙酸(正)丁酯;(13)对甲(基)苯磺酸。
2-13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3.5..)2-14命名下列化合物。
(1)三乙胺;(2)环丙胺;(3)甲基乙基环丁基胺;(4)N,N-二甲基仲丁胺;(5)N,N-二甲基苯胺;(6)2-硝基丙烷;(7)2,4-二硝基氯苯;(8)4-硝基-2-氯苯酚;(9)丁晴;(10)丙烯腈;(11)乙二胺;(12)丙亚氨基环戊烷;(13)1,6-已二腈;(14)对苯二胺;(15)5-甲氧基-3-氨基已烷。
2-15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2.3..)2-16写出下列基的构造式。
3-1 下列化合物是否有顺反异构体?若有,试写出它们的顺反异构体。
(1)没有顺反异构体;(2)、(3)、(4)均有顺反异构体。
3-2 下列化合物中有无手性碳原子?若有,请用“*”标记。
(1)、(4)、(5)、(6)、(8)、(9)、(10)、(11)均有手性碳原子;而(2)、(3)、(7)、(12)无手性碳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