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化学第二版(高占先)(全14章答案完整版)_第1-7章

有机化学第二版(高占先)(全14章答案完整版)_第1-7章

有机化学第二版(高占先)(全14章答案完整版) _第1-7章1-6哪些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哪些是极性分子?试以“”标明极性分子中偶极矩方向。

答:除(2)外分子中都含有极性键。

(2)和(3)是非极性分子,其余都是极性分子。

分子中偶极矩方向见下图所示,其中绿色箭头所示的为各分子偶极矩方向。

HH 33H 3I I(1)(2)(3)(5)(6)(7)(8)1-9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酸性由强到弱排列。

(1)D >A >C >B ;(2)A >B >D >C1-18 下列物质是否含有共轭酸和共轭碱?如有,请分别写出。

答:(1)即有共轭酸也有共轭碱,共轭酸是CH 3NH 3+,共轭碱是CH 3NH 2-; (2)共轭酸是CH 3OH ;(3)即有共轭酸也有共轭碱,共轭酸是CH 3CH 2OH 2+,共轭碱是CH 3CH 2O -; (4)共轭酸是H 2; (5)共轭酸是CH 4;(6)共轭碱酸是CH 3CH 2+,共轭碱是CH 2=CH -。

2-3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8)1-甲基螺[3.5]-5-壬烯; (11)5,7,7-三甲基二环[2.2.1]-2-庚烯; 2-7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8) 叔氯丁烷(1)(2)(3)(4)(5)(6)(7)(8)(9)FNO 22ClCl ClClClCl Br BrBrBrBr CH 2Cl CH 3CCHCH3I 3IH 3CCCHCH 3ClCH 2CHCCH 3Br (CH 3)3CClCH 3CH 2CHCH 3Br2-12 命名下列化合物。

(5)N-溴代丁二酰亚胺;2-13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3.5.7.8.)(1)(2)(3)(4)(6)(7)(8)C CH 2COCH 2CH 2CHCH 3ClO3CH 322H 5OOO OCO Cl C OCH 2CH 2CH 2CH 2CH 3CH 3C O NCH 3CH 3O C O C O OO OH 3CSO 2NH 22-15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2.3.5.6.)(1)(2)(3)(4)(5)(6)H 2CCHCH 3OCH 3CH 2CHCH 2CH 33CH 2C 3OCH 3NHCH 2CH 2ClNH 2NHCH 3H2NCH 3CHCN33-6 标明下列分子中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1)(3)(4)(2)CH 3ClH 2H 5H 3COH OHH 3C2H 5ClHCH 333C 2H H 32H 53R RR S(1)与(3)为对映体; (2)与(4)为同一化合物;(1)与(2)或(4)为非对称映体,(3)与(2)或(4)也是非对映体。

3-9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立体异构体用R-S 或Z-E 标明其构型)。

(10)(2S ,3R )-2,3-二甲基-2,3-二羟基丁二酸。

3-14 试画出下列化合物的最稳定的构象式。

(1.2.3.4.)C 2H 52H 5H 3COHHO C(CH 3)33CH 3(1)(2)(3)(4)(5)(6)(7)(8)H3-16解释下列术语。

(2)对映体——互为实物和镜像关系,相对映而不重合的两种构型分子。

非对映体——不存在实物与镜像关系的构型异构体。

5-3 比较下列化合物沸点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1) CH 3(CH 2)4CH 3 (2) (CH 3)2CH(CH 2)2CH 3 (3) CH 3CH 2C(CH 3)3 (4) CH 3CH 2CH(CH 3)CH2CH 3(1)>(4) >(2)>(3)同碳数的烷烃异构体,含支链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弱,沸点越低。

5-4 完成下列反应式:OSO 3H BrBr (1)5-13甲烷在用光照进行氯代反应时,可以观察到如下现象,试用烷烃的氯代反应机理解释这些现象。

(1) 将氯先经用光照,然后立即在黑暗中与甲烷混合,可以获得氯代产物。

(2) 将氯气先经光照,,然后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再与甲烷混合,则不发生氯代反应。

(3) 将氯气先经光照,,然后在黑暗中与氯气混合,也不发生氯代反应。

(1) Cl 2先用光照,产生氯自由基·Cl ,迅速在黑暗中与CH 4混合,Cl·来不及相互结合,可与甲烷产生连锁反应得到氯化产物。

(2) Cl 2通过光照射虽产生自由基·Cl.,但在黑暗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又重新结合成Cl 2,Cl 2再与甲烷混合时,由于无自由基存在,也无产生自由基条件,故不发生反应。

(3) 甲烷解离能较大,光照不足以产生自由基,黑暗中Cl2也不产生自由基,故不发生反应。

6-2 按要求比较反应活性。

(1)B>C >A;(3)A>C>B>D;6-3 将下列各组碳正离子按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列成序。

(1)B→A→C→D;(2)A→C→B。

(3)C→D→B→A6-9完成下列反应式,写出主要产物。

(C2H5)2C CHCH3+(C2H5)2C CHCH3Cl I+ClC CH3CH CH3HBr24H33C Ct-Bu CH3C2H5Br2432H5(1)(2)(3)(4)H3CH23t即H+Pb-BaSO4,(5)(6)(7)(8)喹啉HH2C=HC(H2C)3(CH2)3CH=CH2HHCl(1mol)+ClCOOHO+CH2CH3B2H6/THF22①CH2CH3OHH(9)Br+H3CH2CHOH+(10)C 2CHO 3Cl 2/H 2OC O CO O(1mol)C O CO OCHO+Cl OH(11)(12)(13)ClHO+CH 3CH=CH 2(15)+△(14)33CH 3CH 32Ru 催化剂CH 3CH=CHCH 3CH 2=CH 26-10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1)(2)6-11用≤C 3的有机物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C CH NaNH 2+液氨+(6)NH 3+H 3CC CNa 3C CCNa H 3C CH 3COCH 3液氨H 3OC CH 3C C CH 3CH 3OH6-14分子式为C 7H 10的某开链烃A ,可发生下列 反应:A 经催化可生成3-乙基戊烷;A 与AgNO 3/NH 3溶液反应可产生白色沉淀;A在Pd/BaSO 4作用下吸收1molH 2生成化合物B ;A B C D E (+)(-)(+) (-) (-)↓白色 白色 褪色,并有CO 2褪色 (-)(-)褪色(+) 褪色(+) (-)A D Br 2/CCl 4(-)褪色(+) (-)(+)白色可以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生成化合物C 。

试推测A ,B 和C 的构造式。

HCCC CH CH 3CH 2CH 3H 2CCHCCH CH 3CH 2CH 3EtMeC CO O(A)(B)(C)7-2 将下列各组中间体按稳定性由强至弱排列。

(1)A >B >C ; (2)B >C >A >D ; (3)C >B >A 。

7-3 将下列化合物按硝化反应的速率由快至慢排列。

(2)>(4)>(3)>(7)>(5)>(1)>(6) 7-3 将下列化合物按与HCl 反应的速率由快至慢排列。

(4)>(2)>(1)>(3) 7-6 完成下列各反应式。

(1)ClCH 2CH(CH 3)CH 23AlCl 3+CH 2CH3CH 3CH 3OH ++COOH (2)(3)CH 3CH 22C CCH 3CH 2C CHH CH 3+Cl 2h νPd - BaSO 4,喹啉H 2(4)CH HCHO, HCl, ZnCl 2CH 3ClH 2CCH 3CH 2Cl(5)+(6)CH CH HNO 3/H 2SO 4CH CH 2OH Cl OCH 3OCH 3OCH 32NO 2V 2O 5+NO 2O 2C O C NO 2OO(7)2HNO 3/H 2SO 4NO 2O 2N(8)7-7 用苯、甲苯或萘为主要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2Br 22SO 4CH 3+(1)CH 33HCH 3SO 3H(分离弃之)CH 3SO 3H FeBr 3CH 3SO 3H BrBr CH 33H Br24CH 3BrBr2Br 22SO 4CH 3CH 3SO 3HFeBr 33CH3BrBr或HCHO,HCl,ZnCl 22或CH 3Cl 2h νCH 2ClCH 2ClHCCHNaCCNa6H 5H 2CCCCH 2C 6H 5(3)C 6H 5H 2CC CHHCH 2C 6H 5Pd - BaSO 4,喹啉H 22524+CH 3CH 2Br (4)3O C O C O OC 2H 5OC 2H 5CH 3CH 2Br Br 2浓H 2SO 4FeBr 3(5)AlCl 3C 2H 5C 2H 53HC 2H 53HBr△CH 33H浓HNO 3(6)CH 33H24NO 27-13 解释下列实验现象。

(1)因为苯发生烷基后生成的烷基苯,其烷基是活化基,即烷基苯再进行烷基化比苯更容易,所以要得到一烷基苯,必须使用过量的苯,否则会产生多烷基苯的混合物。

(3)硝基苯中硝基属于强吸电子基团,致使苯环电子云降低而不能发生傅-克反应,所以可作溴苯发生傅-克烷基化反应的溶剂;但不能用苯,因为它比溴苯更易发生傅-克烷基化反应。

7-15判断下列化合物哪些具有芳香性。

(2)、(3)、(5)、(6)和(7)具有芳香性,因为它们中碳环原子都处于共平面,π电子数符合4n+2规则,并形成闭合的共轭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