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2

2020年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2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2 第二单元:文明 __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教学设计(二课时)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3、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的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了解四大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中国和世界文明 __,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大致脉络和走向。

教学难点: 1、.体会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 __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2、在世界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下,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区域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古老悠久与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提前准备好四大文明古国的象征性建筑如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的泰姬陵、中国的长城等图片或影视剪辑片。

提问学生:你们是否了解这些国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由此导入主题。

“人类早期的文明,通常都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

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这些雨水充沛的巨川,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这些河流所灌溉的地区,人类最先建立了早期国家。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追寻这些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的踪迹吧。

”一、尼罗河的赠礼 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师:看图2--1古代埃及,思考讨论:(1)埃及位于哪个洲?哪里的自然条件如何(气候、河流)?(2)人们是如何利用尼罗河的? 2、古代埃及的发展师:请你画出古代埃及历史发展的时间轴生:阅读教材并制作时间尺,进行交流。

3、概括观点师分析古代埃及的兴起的线索自然条件农业发达村落城市兴起人口增加手工业商业发展出现早期国家师:你从上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二、新月沃土师:观察《新月沃地》思考:(1)说说这一地区近年来有何重大事情发生?(2)说说这地区的自然环境。

(气候、河流)人们是怎样克服自然的挑战的?(3)早期居民有哪些?(4)完成两河流域统一大任的是谁?三、印度河和恒河的哺育师:观察图2—4古代印度分析:(1)印度半岛的地势是如何的?(2)印度成为文明发源地的优势在哪里?(3)古代印度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源自于哪些因素?四、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师:黄河与长江何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师:观察图2—5思考:氏族遗址分布有何特点?通过考古发现人们可以了解远古生产生活。

当回考古学家:下面有三组考古发现:A图2—6中的玉器有什么价值?B图2—8说明了什么?C某遗址中发现了五千多年前的石犁与耕田器,说明当时有怎样的生产特点?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认为人类文明在起源地上有何共同特点?请分析你的观点?突出:自然环境早期人类的活动完成自我测评:书上第1 、2 题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国家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出现和形成。

2、通过分析城市居民所生活的不同条件,理解和分析贫富差别的出现、社会的逐渐分化;也可以通过城市的规模和布局,了解不同阶层居民的生活状况。

3、了解作为权利象征的金字塔、九鼎等,充分认识王权的实质。

4、了解不同阶层人们的遭遇和地位,尤其是通过分析印度的等级制度,中国的分封制度,认识人类社会有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5、尝试用 __、辩证的眼光分析军队和刑法在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早期社会文明,了解人类进步的历程;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的阶级分化和阶级统治。

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历史现象。

明确城市、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认识和理解国家、阶级、王权等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大河流域的文明,还记得课中提到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吗?”(四大文明古国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早期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 [城市开始出现]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古代城市遗址的资料、图片或影视片,课上组织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阅读、收集到的资料。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描述古代城市的布局、功能和特点等,并探讨古代城市的形成原因及条件。

引导学生看图2-9,再出示中外古城遗址的图片,感知早期城市的面貌,从古城的残垣断壁中去感悟 __沧桑,在千年废墟中体会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组简单绘制两河流域的乌尔城、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和我国夏朝都城二里头遗址的平面示意图。

在绘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城市的共同之处,即都由城墙、宫殿、作坊、神殿、街道等组成的。

[活动] 选择几个比较点,如城市的布局、规模、功能等,启发学生比较现代城市和古代城市的异同,更好地认识古代城市的功能和特征。

[王权神圣] 1.古代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王权神圣埃及是个遥远、古老、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有关法老的统治、法老的陵墓──金字塔的修建等等,学生普遍好奇;学生对大禹其人其事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收集有关埃及的资料,如埃及的国王为什么叫做法老?○他生前为什么要建金字塔?○法老的金面具说明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对法老拥有的至高无尚的权力及统治有一定的认识。

○教师补充相关知识,提问:大禹划定“九州”、铸造“九鼎”意味着什么?(鼎为权力的象征,以此确立其权力。

)○阅读课文,说说禹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其权力的?使学生对禹这个人物在变革时期的历史作用有更全面的认识。

○讨论:王权的扩大与神圣有哪些具体表现?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形象。

[分化的社会] 1.早期国家阶级分化○让学生收集、查阅反映埃及贵族奢侈、豪华生活与奴隶辛苦劳作的图片资料,或者展示埃及奴隶建造的宏大神庙、纪念碑等壮观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宏伟建筑的建造之谜,感受埃及贵族与奴隶生活的天壤之别。

○指导学生先阅读相关课文,熟悉印度等级制度中每个等级的名称、所包括的社会阶层及职权与义务及其在印度社会中的地位。

○将阅读卡中的故事编成小品,组织学生在班上即兴表演。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的感性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和合作。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说说我国商朝的社会哪些人是统治阶级,哪些人是被统治阶级。

○适当补充反映商朝奴隶被殉葬的图片和文字,使学生对奴隶的悲惨命运有直观的感受。

○视学生情况,组织学生讨论:阶级的出现是否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什么? [军队与刑法] 1.古代国家军事实力战争故事是初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组织学生讨论:○古代军队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古代国家建立强大的军队有什么作用?○结合阅读卡,组织学生讨论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

2.古代刑法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然后模拟一个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时代的法庭,由同学分别扮演法官、奴隶主、自由民、奴隶等不同角色。

○按照《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来裁定罪行。

○通过此项活动让学生对法律和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人民的工具有深刻的认识。

○组织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查找与我国古代刑罚有关的汉字,说明这些汉字说明了什么?(当时刑罚的残酷)○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刑法为什么这么残酷?全课结束时,可向学生提出课后思考题:“分化的阶级、刑罚的残酷,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可为什么说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第三课:告别野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古代埃及、西亚和中国商代文字的了解,思考并能归纳出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文字特征,理解文字产生的原因及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

(2)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资料并、归纳有效信息。

(3)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

(4)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关注世界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提升学生探究社会发展奥秘的愿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文字产生的原因和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三种文字的各自特点及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与分析人类文明的传承。

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在上新课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一则笑话:据说:美军1910年的一次部队的命令传递是这样的:营长对值班军官:明晚大约8点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

命令所有士兵穿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

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将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连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

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对排长: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

如果操场上下雨,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明晚8点,营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

如果下雨的话,营长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班长对士兵: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哈雷彗星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口耳相传的语言不便于记忆和交流,往往会出现差错)采取何种方式可避免这种错误的出现?(文字)(新课教学)(一)文字产生的背景——记忆和交流的需要文字是否随着人类的产生而自然产生的呢?(不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远古人类首先在漫长的实践活动中学会了语言交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