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第三课《告别野蛮》(3课时)
第二课时《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古老的科学探索》
共第10 课时
授课时间:9 月26 日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在建筑、园艺、青铜铸造等方面的学习,认识这些成就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和影响;
(2)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领会任何重大工程、科学发明等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形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工程建设艰辛历程,认识任何成就都是努力的结果,树立孜孜
以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东方文明古国在建筑、园艺和青铜铸造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及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教学难点:
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将世界各地文物与现实联系起来,领会文明传承的意义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和群众观点。
教具准备:
地图册、图片等。
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板书:第三课《告别野蛮》。
二、新课教学:
(二)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
阅读:课本第37页文字及图2-27。
归纳:金字塔——法老的坟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夫拉的狮身人面像。
阅读:图2-28及左边文字。
提问:为什么要雕成狮身人面像?
阅读:图2-29及左边文字。
归纳:巴比伦——“空中花园”(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阅读:图2-30。
归纳:中国——青铜文化,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显示统治者的权威,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世界上最大青铜器;
四羊方尊——青铜器中的精品。
(“鼎”的象征——权力与地位)(与鼎有关的成语)
(三)古老的科学探索:
将内容按国家分类——埃及、巴比伦、印度。
1、埃及:
(1)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
阅读:课本第40页课文。
归纳:它的创立与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有关。
每年6月17日或18日早晨,尼罗河水开始变绿,这是尼罗河即将泛滥的预兆。
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的开罗附近时,天狼星和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埃及人把它作为一年的开始,两次泛滥期间为一年。
以此为依据,埃及人把一年分成泛滥季、播种季和收割季,这生动地反映了天文历法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后来传入欧洲,不断改进,成为今天通用的公历。
提问:马克思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归纳:埃及的天文学成就中最有影响的是太阳历;太阳历的创立是古埃及农业生产的需要;
尼罗河与天狼星的规律性变化为太阳历创立提供了客观依据;太阳历的创立源于古埃及劳动人民的细致观察,
(2)医药:
阅读:图2-33。
提问:埃及人为什么要将尸体制成木乃伊?
归纳: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他们认为人死后还要在冥世中生活,因此要保住肉体,让灵魂能依附肉体万世长存。
提问:古埃及的木乃伊是怎样制成的?
阅读:“阅读卡”——《木乃伊》。
归纳:教参83页。
提问: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反映了古埃及人民在医学方面的哪些成就?
归纳:解剖学知识;懂得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分科治病等;木乃伊制作,高超的防腐技术。
(3)数学:
阅读:41页第二段文字。
提问:古埃及的几何学有什么成就?
归纳:能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的面积,推算出圆周率为3.16。
2、巴比伦:
阅读:“阅读卡”——《星期的来历》。
提问:我们现在通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和计时法是谁发明的?
归纳:两河领域的古代居民。
(1)太阴历。
(2)星期制,六十进位法。
3、印度:
提问: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回答:古代印度人。
归纳:古印度人创造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提问:“阿拉伯数字”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归纳: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传播到欧洲,因此这些数字符号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风采,几千年前,它们不仅创造了文字,而且在建筑、园艺、青铜铸造、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它们都是人类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
四、作业布置:
作业本、填图册。
板书设计:
第三课《告别野蛮》
二、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
埃及——金字塔、法老的坟墓、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巴比伦——“空中花园”(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青铜文化、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
三、古老的科学探索:
1、埃及:
(1)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
(2)医药——木乃伊、解剖学知识、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分科治病、防腐技术
(3)数学——古埃及的几何学、圆周率为3.16
2、巴比伦:
(1)太阴历
(2)星期制,六十进位法
3、印度:阿拉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