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随堂练习答案

管理心理学随堂练习答案

.20.( C )管理心理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_____。

1.71. ( A )由于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被称为_____,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被称为_____,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被称为_____。

A.需要;动机;激励B.需要;激励;动机C.动机;需要;激励D.动机;激励;需要1.72. ( C )下列属于内在激励因素的是_____。

A.晋升B.福利C.责任感D.表扬2.73.下( C )列属于外在激励因素的是_____。

A.责任感B.胜任感C.表扬D.荣誉感1.74.( A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在企业中影响人积极性的因素,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保健因素和_____。

A.激励因素B.心理因素C.生理因素D.社会因素2.75.( D )在奥德弗的ERG理论中,E、R、G分别是指_____。

A.生存;自尊;自我实现B.存在;相互关系;自我实现C.生存;安全;自我实现D.生存;相互关系;成长3.76. ( B )如果职工A通过与职工B相比,认为自己报酬偏低,因而产生不公平感。

根据公平理论,A为了达到公平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_____。

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C.增加B的报酬;D.使B减少投入。

4.77.( A )表扬、奖励员工,并让人他们参与管理,这能满足员工的_____。

A. 尊重需要B. 交往(或爱的)需要C. 安全需要D. 生理需要5.78.( D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_____。

A. 尊重需要B. 成就需要C. 权力需要D. 自我实现需要6.79. ( D )股票期权理论属于_____。

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强化理论;D.综合型激励理论;7.80. ( D )下列哪项不属于面向管理层的激励模式_____。

A. 年薪制B. 承包制C. 构筑利益共同体D. 超时或者超工作量补贴第九章群体动力.81.( D )人与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_____的区别。

A.自我意识B.个性心理特征C.个性的动力结构D.个性倾向性1.82. ( A )人的能力类型差异可以分为一般能力的类型差异和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

在一般能力类型差异中,主要表现在_____和_____方面。

A.知觉、记忆、思维B.知觉、记忆、理解C.知觉、理解、思维D.理解、记忆、思维2.83. ( D )人的能力在知识方面的类型差异有_____。

A.综合型B.分析型C.分析综合型D.以上都是1.84. ( B )根据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类型说,强度为强,平衡性属于平衡,灵活性是不灵活,神经类型为安静型的人,其气质类型是_____。

A.胆汁质B.粘液质C.抑郁质D.多血质2.85. ( A )根据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类型说,强度为强,平衡性属于不平衡,灵活性是不灵活,神经类型为不可遏制型的人,其气质类型是_____。

A.胆汁质B.粘液质C.抑郁质D.多血质3.86. ( D )根据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类型说,强度为强,平衡性属于平衡,灵活性是不灵活,神经类型为活泼型的人,其气质类型是_____。

A.胆汁质B.粘液质C.抑郁质D.多血质1.87.( A )_____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征,_____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个性,_____是使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性或潜能。

A.气质;性格;能力B.能力;气质;性格C.性格;能力;气质D.性格气质能力2.88.( D )下列关于气质的陈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气质由遗传、先天的因素决定,是与生俱来的;B.气质不因人的动机、活动的内容变化而转移;C.气质是人的神经动力特点和心理动力特点的结合;D.气质具有很大的可变性;3.89. ( B )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A. 特质论B. 社会学习论C. 心理分析法D. 个性类型论4.90.( A )人们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表现出个体差异的性格特征是_____。

A.理智特征B.情绪特征C.态度特征D.意志特征第十章群体决策1.91.( D )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了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_____三个方面。

A.文化因素B.意向因素C.社会因素D.行为倾向因素2.92. ( A )态度的特征包括_____和针对性、持续性、协调性和内隐性。

A.社会性B.组织性C.丰富性D.稳定性3.93.( A )态度体系内部协调越_____,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就越_____。

A.高,高B.高,低C.低,高D.低,低1.94.( A )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它人保持一致,而且在_____改变原有观点的现象称为顺从行为。

A.信仰上B.心理上C.态度上D.认知上2.95.( B )偏见的核心是_____。

A.认知B.社会刻板印象C.消极态度D.情感1.96.( B )影响态度改变的客观因素有宣传者的影响力、_____和宣传者的人格魅力。

A.宣传者的性别B.宣传者的隐藏动机C.宣传者的社会地位D.宣传者的智力水平2.97.( C )恐惧程度和态度变化的量呈_____的关系。

A.U型B.V型C.倒U型D.倒V型3.98.( C )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

这个理论的基础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和勒温的场论。

A.凯尔曼B.纽卡姆C.费斯汀格D.海德4.99. ( A )在平衡理论中,三角形的三边的符号相乘为_____即为平衡结构,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_____即为不平衡结构。

A.正,负B.负,正C.正,正D.以上均不对5.100.( C )态度的测量主要有四种:量表法、行为观察法、_____和生理反应法。

A.判断法B.分析法C.自由反映法D.个案法第十一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1.101.( B )_____是群体效能的内在体现。

A.年龄结构B.能力结构C.知识结构D.专业结构2.102.( B )群体的结构与任务完成的效率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当完成较复杂的任务时,_____的群体效率较高。

A.同质B.异质C.相同D.合作3.103.( B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行为上不得不与其他人保持一致,但是内心仍然保持自己原有的意见的现象称为_____。

A.模仿B.从众C.暗示D.顺从1.104.( C )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群体是_____。

A.正式群体B.参照群体C.非正式群体D.实属群众2.105.( D )下列关于非正式组织缺陷的陈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非正式组织往往是小道消息传播的渠道B.非正式组织往往会抵制变革C.非正式组织是造成员工从众的一个重要原因D.非正式组织减少了员工间相互交流的渠道3.106.( B )按照_____分类把非正式组织分为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和破坏型。

A.形成原因B.性质和效益C.成员的构成D.结构1.107. ( B )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且群体凝聚力较弱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且群体凝聚力较强C.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且群体凝聚力较强D.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且群体凝聚力较弱2.108.(C )_____是群体和团队最根本的差异。

A.领导方面B.目标方面C.协作方面D.责任方面3.109. ( C )_____下面哪一个不是正规期的行为特征。

A.成员间相互依赖B.工作技能的提升C.困惑与不安全感D.特色逐渐形成4.110. ( D )_____下面哪一个不是动荡期的工作重点。

A.安抚人心但不是粉饰太平B. 尝试建立工作规范C.调整领导决策过程D.形成团队文化第十二章群体沟通1.111.( D )勒温提出_____,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和他们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A.群体气氛理论B.群体相互作用理论C.群体效能理论D.群体动力学理论2.112.(B )群体内部成员共同的认知和情绪状态,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其作用在于能够影响成员的心境,进而影响群体的工作效率,这种称为。

A.群体舆论B.群体感受C.群体风气D.群体规范1.113.( A )群体规范通常是在模仿、暗示、_____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A.顺从B.学习C.从众D.同化2.114.( C )_____提出了规划分析法。

A.斯特恩B.奥德弗C.皮尔尼克D.勒温1.115.( B )一般来说,一个群体的规模越大,凝聚力往往_____。

A、适中B、越大C、越小D、两者没有关系2.116.( B )竞争与凝聚力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A.竞争越大,凝聚力越高B.竞争越大,凝聚力越低C.竞争越小,凝聚力越高D.竞争越小,凝聚力越低3.117.( A )冲突的类型包括目标性冲突、认识性冲突和_____。

A.感情性冲突B.计划性冲突C.相容性冲突D.破坏性冲突4.118.( A )_____是指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由于实现目标的手段方法不一致而产生的冲突,这类冲突对完成组织目标是有利的。

A.建设性冲突B.计划性冲突C.相容性冲突D.破坏性冲突5.119.( B )管理学中的群体士气指员工对群体的认同感和满意感,愿意为达到群体目标奋斗的_____。

A.态度B.精神状态C.情感D.思想6.120.( A)戴维斯的士气与生产效率关系图中A线所代表的是。

A.表示士气高、生产效率低B.表示士气高、生产效率高C.表示士气低、生产效率高D.表示士气低、生产效率低第十三章领导心理与行为1.121.( A )是现代管理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中最复杂的问题。

A.决策B.分析C.判断D.沟通2.122.( A )决策的基础是。

A.信息的沟通B.领导的权力C.人员的配备D.组织结构的合理性3.123.(B)关于参与决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与决策可以使参与者对做出的决定有认同感,有利于决策的执行B.参与决策通过自上而下的目标设置,将组织的目标转化为组织各层次的目标C.参与决策可以使员工投入自己的脑力和情感,对目标的实现产生更高的责任感,从而带来更高的产量和更佳的质量D.参与决策可以提供工作的内在奖励,使工作更加有趣,更有意义4.124.( D )做出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是。

A. 经济性B.可行性C.民主性D.信息准确、全面1.125.( C )决策有效性的公式为ED=Q×A其中的Q、A各代表的内容是。

A.决策的有效性、决策质量B.决策的有效性、执行决策的认可水平C.决策质量、执行决策的认可水平D.决策依据、决策质量2.126.( A )异质群体的决策质量_____同质群体。

A.高于B.低于C.相同D.无法比较3.127.( A )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包括情景因素、个人因素和_____。

A.环境因素B.确定的环境因素C.不确定的环境因素D.组织因素4.128.( C )平均化倾向是指如果在决策过程中,持不同意见的争论双方势均力敌、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谁也没有充分理由说服对方,在双方既不愿放弃自己的观点,也不愿接受对方意见中的合理化成分时,群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平衡,会自发形成一种平均化倾向,通过双方主动调节选择一种_____的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