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

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

20XX年中学测试中学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20XX-2021学年度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O —16 N —14 Na —23 Cu —64Br —80 Ag —108第Ⅰ卷(选择题 共7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XX 年4月22日是第36个“世界地球日”,我国国土资源部确定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你认为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B 、控制含磷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保护水资源C 、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尽量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D 、实现资源的“3R ”利用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 )、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 )、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2、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 )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4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C 3F 8),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

有关全氟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 B 、全氟冰烷的电子式为:C 、相同压强下,沸点:C 3F 8<C 3H 8D 、全氟冰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3、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是温度和压力同时高于临界值的流体,也即压缩到具有接近液体密度的气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在中药、香料的萃取分离以及作为溶剂、发泡剂取代氟利昂等具有重要价值。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C C CF F FF F FF FA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CO 2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B 、超临界二氧化碳可能是一种原子晶体C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萃取物质,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D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胶体能够较稳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胶粒作布朗运动B 、铝丝和铜丝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冷的浓硝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铝为负极C 、氯化钠投入到酒精中将形成胶体D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氯化汞溶液能使其发生盐析5、化学实验室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中正确的是A 、鉴别溶液中是否含有Br —时,所加的AgNO 3溶液用硝酸酸化B 、检验C 2H 5Cl 中含Cl 元素时,将C 2H 5Cl 和NaOH 溶液混合加热后,加硫酸酸化C 、鉴定待测溶液中是否含有Fe 2+时,用硝酸酸化D 、为提高KMnO 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KMnO 4溶液酸化6、“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但茶多酚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

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 EGC 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B 、1molEGC 与4molNaOH 恰好完全反应C 、易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难发生加成反应D 、遇FeCl 3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 7、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 + 2K 2FeO 4 + 8H 2O3Zn(OH)2 + 2Fe(OH)3 + 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 — 2e — + 2OH — == Zn(OH)2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 3e — + 5OH — == FeO 42— + 4H 2OC 、放电时每转移3moL 电子,正极有1 mol K 2FeO 4被氧化D 、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8、有一系列有机化合物按下列顺序排列:CH 3CH=CHCHO 、CH 3CH=CHCH=CHCHO 、O—OHOH OH OHCH3(CH=CH)3CHO、……,在该系列有机物中,分子中含碳元素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最接近A、95.6%B、92.3%C、85.7%D、75.0%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9、以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5.6LN2含有n个氮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一定约为4nB、15.6g Na2O2与过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C、1L 1mol/L 的FeCl3溶液中含有铁离子的数目为N AD、T℃时,1 L pH=6纯水中,含10—6N A个OH—10、1983年,福瑞堡大学的普林巴克(Prinzbach),合成多环有机分子。

如下图分子,因其形状像东方塔式庙宇(pagoda—style temple),所以该分子也就称为pagodane(庙宇烷),有关该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20H20B、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只有两种C、分子中含有二个亚甲基(—CH2—)D、分子中含有4个五元碳环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全逐渐褪色;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

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镁粉只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B、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D、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12、.常温下经测定某溶液中离子只有Na+、Ac—、H+、OH―四种,且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为:c(Ac—)>c(Na+)>c(H+)>c(OH―)。

其可能的情形是A、该溶液由pH=3的HAc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B、0.2mol/L的HAc溶液与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在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可能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改变为:c(Ac—)>c(Na+) >c(OH—) >c(H+)D、该溶液由0.1mol/L的HAc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混合而成13、含工业染色剂“苏丹红一号”的有毒食品曾流入市场,引起人们的恐慌。

研究表明:核黄素(即维生素B2)能缓解“苏丹红一号”的毒性,其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核黄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黄素属于分子晶体B、核黄素能发生银镜反应C、核黄素属于糖类D、核黄素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14、对于平衡体系mA(g)+nB(g) pC(g)+qD(g);△H<0。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增大1倍,此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48倍,则m+n>p+qB、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C、若m+n=p+q,则往含有a mol气体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b mol B,达到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a+b)D、温度不变时,若压强增大至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总体积一定比原体积的1/2要小15、20XX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钼、钌等催化剂的作用下,碳碳双键断裂并重新组合的过程。

如2分子烯烃RCH=CHR'用上述催化剂作用会生成两种新的烯烃RCH=CHR和R'CH=CHR'。

则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中,任取两种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烯烃种类最多的一种组合中,其新烯烃的种类为A、5种B、4种C、3种D、2种16、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三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 l(O H)3↓B、4mol/L的NaAlO2溶液和7mol/L的HCl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4AlO2―+7H++H2O3A l(O H)3↓+Al3+C、在M n2+的溶液中加入HNO3再加入PbO2,得紫红色溶液:5PbO2+2M n2++4H+5Pb2++2MnO4-+2H2OD、将0.1mol/L盐酸数滴缓缓滴入0.1mol/L25mLNa2CO3溶液中,并不断搅拌:2H++CO32-CO2↑+H2O17、钡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得到一种钡的氧化物晶体,起结构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B、晶体的化学式为Ba2O2C、该晶体晶胞结构与CsCl相似D、与每个Ba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a2+共有12个18、某些盐在溶液中结晶时,析出的晶体是结晶水合物。

下表记录了t℃的4份相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的无水硫酸铜的质量以及析出的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的质量(温度维持不变)的实验数据硫酸铜ⅠⅡⅢⅣ加入的无水硫酸铜(g) 2.5 4.0 6.0 8.0析出的硫酸铜晶体(g) 0.10 2.8 6.4 10.0当加入4.6g无水硫酸铜时,析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A、3.42gB、3.88gC、6.82gD、2.56g第II卷(选择题共78分)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19、(4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写字母代号)A、实验室制取肥皂时,将适量植物油、乙醇和NaOH溶液混合,并不断搅拌、加热,直到混合物变稠,即可得到肥皂B、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时,需要测出反应前盐酸与NaOH溶液的各自温度及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时,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放置到充分沉淀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D、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向稀硫酸中加入废铁屑至有少量气泡发生时,过滤,然后加热蒸发滤液即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E、进行纤维素水解实验时,把一小团脱脂棉放入试管中,滴入少量90%的浓硫酸搅拌,使脱脂棉变成糊状,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加热至溶液呈亮棕色,然后加入新制的Cu (OH)2加热至沸腾即可20、(14分)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三种猜想:①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②由于乙醛分子中有不饱和键,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③由于乙醛具有还原性,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 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 —离子的物质的量。

⑴方案一是否可行填“是”或“否”),理由是。

⑵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 2的物质的量为amol ,若测得反应后n(Br —)=mol ,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 —)=mol ,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 —)=mol ,则说明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