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详细介绍ppt课件
.
4
▪ 天然青霉素(常用的是青霉素G)杀菌力强、 疗效高、毒性低、价格低廉,是治疗许多 敏感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但抗菌谱窄,在水溶液中极不稳定,易被 胃酸和青霉素酶(β-内酰胺酶)水解破坏;
▪ 半合成青霉素是对天然青霉素进行结构改 造即半合成而得,具有广谱、耐β-内酰胺 酶和抗假单孢菌的特点,常用的有氨苄青 霉素、羟氨苄青霉素。
6类:耐大量β-内酰胺酶,但对PBPS的改变无效:
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
.
6
(一)青霉素类
1、天然青霉素类
培养液中提取获得,主要含有:青霉素F、G、 X、K和双氢F五种。
其中以青霉素G的作用最强,性质较稳定,产 量亦较高。
6-氨基青酶烷酸,6-APA
O
R1 C NH
S CH3
酰胺酶作用点 N
可通过胎盘,除在妊娠前3月羊水中浓度较 低外,一般在胎儿和羊水中皆可获得有效治疗 浓度。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当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
组织有炎症时,青霉素则较易透入。可达血药
浓度的5~30%。
.
11
③半衰期:
本品约 19%在肝内代谢。
半衰期较短,(静注约为0.5~1.2小时;肌注0.52~ 2.56小时),种属间的差异较小。肾功能减退者可延长 至 2.5~10小时。
CH3
O
.
COOH7
青霉素酶作用点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又名青霉素G、苄青霉素。
[理化性质] ①是一种有机酸,性质稳定,难溶于水。 ②钾盐(青霉素G钾)或钠盐(青霉素G钠)
易溶于水。
.
8
(一)青霉素类
钾盐、钠盐的性质:
遇酸、碱或氧化剂等迅速失效 青霉烯酸
临床应用时要新鲜配制。(所以只有粉
剂,没有注射液,用时用注射用水稀释;如使 用不完,放置不要过久)。
反应。
青霉素
水解
青霉酸 PH值降低
青霉素噻唑酸
.
进一步水解
22
▪ 配伍禁忌:
▪ 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严禁将碱性药液(如碳酸 氢钠等)与其配伍;遇盐酸氯丙嗪、重金属盐即分 解或沉淀失效。
▪ 与四环素类、氯霉素、大环内脂类、磺胺药呈拮 抗作用,不宜联合应用。
老年家畜和新生家畜也较长。新生动物的T1/2与体重、 日龄有关,低日龄、低体重者较长,反之较短。
▪ 长效青霉素:二苄基乙二胺盐、普鲁卡因
.
12
(一)青霉素类
④转化与排泄:
以原形经近曲小管主动分泌;与丙磺舒合用 可使青霉素作用时间延长
肌注治疗剂量的青霉素钠或钾的水溶液后,通 常在尿中可回收到剂量的60~90%,其中约80%的 青霉素由肾小管排出,20%左右通过肾小球过滤。
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抗生素
主要包括: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大环内酯类 林可胺类
β-内酰胺类
.
1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β-内酰胺环。 ▪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两种。主要影响正在繁
殖的细菌细胞,故也称为繁殖期杀菌剂。
.
2
作用机制
粘肽
青霉素结蛋 白PBPS)
三维网状结构
由于青霉素在消化道中因水解或被产青霉素酶 的肠道菌所破坏,因此粪便中不含或含很少量青 霉素。
.
13
青霉素可在乳中排泄。
因此,给药奶牛的乳汁应禁止给人食用, 因为在易感人中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牛奶 生产残留可影响乳的发酵。
.
14
(一)青霉素类
[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窄谱、杀菌。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球菌、个
④还可局部应用,如乳管内、子宫内及关节腔内 注的发生,青霉素 也作为首选药物。
.
20
(一)青霉素类
用药途径:
在兽医临床,青霉素的给药途径常常采用 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和局部应用。
.
21
(一)青霉素类
注意事项:
青霉素在干燥条件下稳定,在水溶液中极不稳定, 水解率随温度升高而加速。不仅药效降低,且 致敏物质亦增多。现配现用,可暂存于4℃冰 箱,但须当日内用完,以保证药效和减少不良
别阴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属)、放线菌和螺旋体等 高度敏感,常作为首选药。
.
15
(一)青霉素类
②对青霉素敏感的病原菌主要有: 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 丹毒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炭疽杆菌、李氏杆菌、 牛放线杆菌; 破伤风梭菌、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梭菌; 钩端螺旋体等。
③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
-内酰胺 类抗生素
细胞壁
-内酰胺类抗生素与PBPS结合
,抑制转肽酶,抑制粘肽交叉
连结,细胞壁缺损,由于渗透
压作用,同时激活自溶酶活性
.
3
,导致细菌破裂死亡。
影响药物抗菌作用的因素
▪ 细菌种类 ▪ 抗菌药种类与特性 ▪ 药物穿透细菌细胞膜及外膜的能力 ▪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 对作用靶位PBPS的亲和力
.
5
根据抗菌活性分类:
1类:窄谱:青霉素,青霉素V 2类:广谱:能透过G+细菌粘肽层(适量)、易透过
G-细菌外膜:广谱青霉素、头孢菌素,亚胺培南 3类:不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4类:耐青霉素酶:异噁唑青霉素、一、二代头孢,
亚胺培南:耐G+细菌产生的青霉素酶 5类:耐少量β-内酰胺酶。
羧苄青霉素;一、二代头孢菌素
.
16
(一)青霉素类
[耐药性]
①耐药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耐药机制
▪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 ▪ 细菌β-内酰胺酶与青霉素β-内酰胺环结合为无活
性复合物; ▪ 靶位变化: ▪ 药物进入细菌体内减少;
▪
.
17
(一)青霉素类
对耐药金葡菌感染的治疗,可采用半合 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及氟喹诺 酮类等药物等进行治疗。
.
9
(一)青霉素类
[药动学]
①吸收: 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仅少量吸收。
但新生仔猪和鸡内服大剂量(8万~ 10万IU/kg) 青霉素吸收较多,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肌注或皮下注射后吸收较快。
.
10
(一)青霉素类
②分布:
分布广泛,
胸腹腔和关节腔液中浓度约为血清浓度 的 50%。
本品不易透入眼、骨组织、无血供区域和 脓肿腔中,易透入炎症组织。
.
18
(一)青霉素类
[应用]
①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所引起的: 马腺疫、猪链球菌病、猪淋巴结脓肿; 乳腺炎、子宫炎、化脓性腹膜炎、创伤感染等;
②革兰氏阳性杆菌所致的: 炭疽、 恶性水肿、气肿疽、气性坏疽、 猪丹毒、放线菌病, 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尿路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
.
19
(一)青霉素类
③对鸡球虫病并发的肠道梭菌感染,可内服大剂 量的青霉素;但对兔大量喂服不但不能治疗, 还会导致二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