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大鼓音乐初探

东北大鼓音乐初探

口杨连敏李明浩
东北大鼓是广泛流行于东北地区的曲艺说唱艺术。

史料记载,清乾隆四十八年(1784),子弟书艺人黄甫臣等将它由北京传到沈阳。

当时称之为“弦子书”,东北人叫它“弦子拐”。

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深受东北人民群众喜欢。

东北大鼓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5个流派:1、“奉派”以沈阳(原称奉天)为中心,称为“奉天大鼓”亦称“奉调”或“辽宁大鼓”。

曲调舒缓、悠扬、以抒情见长。

2、“东城派”又名“吉林大鼓”它的曲调风格古朴,保持着原始单纯等特色,旋律变化较小。

3、“西城派”以锦州为中心,它的节奏较为规正,曲调起伏较大,曲调流畅,旋律富于变化,唱词中经常使用“哎哟”等衬字、衬词。

4、“南城派”流传于营口、辽阳一带。

’唱腔结构均衡规正,曲调刚劲有力,词句整齐。

5、“北城派”又称“江北派”、“江北大鼓”。

曲调特点是乡土气息浓、俗称为“屯大鼓?,它的唱腔具有规范性强,气口严谨、字斟句酌、高远明亮等特点。

东北大鼓属于板腔体形式。

唱腔可分为常用曲调和外调两种。

常用曲调有:[大口慢板]、[小口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四节腔]、[怯小口]、[扣调]、[垛子板]等。

外调有:[大悲调]、[小悲调]、[慢西城]、[十三咳]、[三节腔]、[大清板]、[送客]等。

[大口慢板],是东北大鼓唱腔中不可缺少的曲调。

所谓的“大口”是指腔长字少。

它一般用在段子的开始,做开头腔。

一板三眼节拍。

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自然、行腔与过门繁杂。

[大口慢板]是在表现唱词段首中的“西江月”、“提纲诗”的基础上形成的,后来又在[大口慢板]基本句式的基础上变化出(两大口]、[四大口]、[六大口]、(八大口]等。

有几句唱词就称为几大口。

如两句唱词的称为[两大口],依此类推。

一般用[大口慢板]做为引子的序唱部分。

[小口慢板]又称[硬口],它是东北大鼓唱腔中的主要曲调之一。

[小口慢板]多数用在[大口慢板]的后面。

它们之间通过转调来连接。

前为1=D后为1=G。

[小口慢板]是由4个分句组成。

第一个分句尾音落“5”、另二个分句尾音落“f、第三个分句尾音落“≥”第四分句尾音落“1I,、特点是:叙述性强、旋律流畅、节奏富于变化,可塑性强。

一板三眼、们节拍。

(小口慢板]在多次反复过程中可根据唱腔的语气,调值、字音等变化曲调。

唱到一定的段落时还可以甩腔,烘托气氛。

[二六板]是一个叙述性较强,富于变化的曲调。

它善于“抢板夺字”。

[二六板]是由上、下旬构成,上句尾音落“5”、下旬尾音落“1”。

[二六板]介于[小口慢板]与[流水板]之间,它兼容两者之长。

[二六板]既可以代替[小口慢板]、[流水板]使用,又可以与[小口慢板]、[流水板]套起来穿插使用。

[二六板]可分为[快二六板]、[慢二六板],有两句结构形式板腔,也有四句结构形式板腔。

[垛子板],具有“半说半唱”、语言性强等特点。

它善于表现紧张,激烈的情绪,能把演唱推向高潮。

一板一眼,2/4节拍。

唱腔由上、下旬结构组成。

它的特点是:一能把不是垛子板式的词,形成有垛的特点的垛子板;二能将几个上、下旬的唱词,变成一个上、下旬的结构。

[快板],又名[流水板]、[教子]。

它在东北大鼓唱腔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快板]常用在段子的中间部分和结尾部分。

善于表现紧张热烈的情绪。

有板无服,们节拍。

曲调由上、下旬结构组成。

它属于朗诵性唱腔,旋律性不强、节奏富于变化,以字行腔。

[悲调],是从[小口慢板]脱胎出来的。

善于表现凄凉、悲伤、哀怨等感情。

[悲调]有两种结构形式:一是由上、下旬结构组成,上句4小节,下旬4小节,共8小节。

上句尾音落“5”,下旬尾音落“2”。

另一种是4句结构形式,每个句子都是4小节,共16小节。

4句尾音分别落“5”、“2”、“6I,、“1I,。

一板三眼,们节拍。

东北大鼓的伴奏音乐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过板音乐”,另一部分是“唱腔伴奏”。

“过板音乐”包括前奏和大小过门。

“唱腔伴奏”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随腔伴奏,二是对比和变化的伴奏,三是接尾伴奏。

东jE大鼓的伴奏乐器,是由1人弹三弦伴奏。

演员自己持板和鼓键,击打节拍。

近年来在伴奏乐器上,吸收了四弦胡、二胡、扬琴、中胡、大提琴等乐器。

伴奏方法上也运用了和声、复调等新的配器手法。

总之,东北大鼓音乐是丰富多彩的,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了东北大鼓唱腔音乐的基本形式。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段深入,新兴艺术不断出现,东北大鼓这门艺术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我们应当把它继承下来,要深入研究,这对于我们今后发展新的曲艺艺术是非常必要的。

 万方数据
东北大鼓音乐初探
作者:杨连敏, 李明浩
作者单位:
刊名:
青年文学家
英文刊名:THE YOUTH WRITERS
年,卷(期):2001,(3)
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qnwxj200103022.aspx
下载时间:2010年1月12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