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维理论中的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Environment (HBSE)
第一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节 生命周期中的动态发展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 相互关系
团体心理学家勒温(KurtLewin,1951)最早 从系统论出发,把行为定义为个体与环境 交互作用的结果。他提出人类行为的基本 原理可表达为: B =f(P· E) 公式中:B代表人类行为;P代表个体, 包括一切内在因素;E代表环境,即人类行 为(B)是个体(P)与环境(E)交互作用所产生 的函数或结果。这里的“个体”和“环境” 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两个 变量。
三、成长的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同时受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 个体成长与环境影响是相互作用的 人类成长反映了文化差异 人类成长存在着个体差异 人类成长具有不平衡型 人类成长是累积性的 人类成长是循环的、重复的 人类成长即是连续的又具有阶段性 人来成长是贯彻终生的
第三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有关人类行为的本质,众说纷纭: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行为是由刺激引起的, 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反应。刺激可以来自外 部环境,例如,强烈阳光使人眯起眼睛; 也可以来自机体内部,例如,性激素的分 泌使个体性行为的频率增高。 精神分析学派则提出要理解人类行为必须 探索人的潜意识系统,行为很大程度上由 本能左右。社会学家强调广义的行为概念, 认为外在行为是其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现。
环境决定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J. B. Watson,1878~ 1958),他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的观点出发, 过分强调外显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提 供了某一刺激(S)就可以预言有机体的反应 (R)。同时,已知有机体的反应可以推断先行的 刺激。行为主义反对研究有机体内部的心理过程。 华生试图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通过经典条件 反射的方法来塑造儿童的行为,他说:“给我一 打健康的婴儿,如果让我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 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 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 何一个人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 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3)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 的制约;同样,良好的遗传特性需要依托适当的 社会环境才能得以发挥。因此,社会环境并不是 单独对人类行为起作用的,遗传和环境是两个相 互依赖的影响源,发展的路径取决于遗传力量和 外部环境影响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4)作为能动的个体,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 境。尤其是领袖人物或者大众的一致性行为,对 社会环境的影响力尤为可观。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 相对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更大。
第二节 生命周期中的动态发展
一、什么是成长 定义:成长指的是贯穿一生的过程中个体所 发生的系统的变化。
二、成长的阶段划分
儿童期 胎儿期:从怀孕到出生 婴儿期:0-2岁 幼儿期:3-6岁 儿童期:7-11岁 青春期:12-19岁 成年期 成年早期(青年期):20-35岁 中年期:35-60岁 老年期:60岁及以上
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hereditary determinism)的哲学 基础可以追溯到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 前347)和笛卡尔(R. Descartes,1596~1650) 有关先天理念的阐释,即认为人的发展就是先天 理念的展开并逐渐发展成为有意识的过程,发展 由人的天性所定。其始作俑者是英国心理学家、 将进化观引入心理学的第一人斯宾塞(H. Spencer,1820~1903)。他用生物进化的观 点解释心理现象的本质,强调环境对有机体进化 和心理发展的作用,把心理现象解释为适应过程 的不同方式。遗传决定论的鼻祖是优生学的创始 人英国的高尔顿(F. Galton,1822~1911)。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G. S. Hall, 1844~1924)提出的“复演说” (recapitulation theory)也属于遗传决 定论。霍尔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 教育。”他把当时生物学上的复演说用来 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认为个体心理发展 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 展是由种系发展决定的。
二、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的界定 人类生存的环境可以划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了土地、资源、气候、动物、植物、 噪音等;而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 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社会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庞大系统,涉及日常活动 的互动系统和影响社会功能的环境系统等各层次 领域,这些系统对个人的福利和发展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与此同时,社会环境本身并不孤立, 它又与影响人类行为的其他因素交织在一起。由 此,我们可以把社会环境界定为与人类生物遗传、 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家庭、 学校、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 部分。
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从进化论的角度,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环 境,维持个体及种族的繁衍。与此同时,通过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人类也在不断地改变环境。 2.多样性:人类行为是个复杂系统,存在着各个不同的侧面,有 外显的,有内隐的,有来自遗传的,有后天习得的,有生理范畴的, 有社会属性的,千姿百态。 3.动态性:人类行为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既有 来自身体素质如身高、体重变化的影响,也包括由于社会生活条件所 造成的行为改变。 4.指向性:人类行为不是盲目的,它有自己的逻辑性,常常指向 特定的目标,如听到声音后个体的定向反射等。 5.可控性:人类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使其向着目标 前进,这是与受本能驱使的动物行为最大的不同。 6.发展性:人类行为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当前行为是过去行 为的继续,而未来行为又必然是当前行为的延续。 7.整合性:由于人类行为的复杂特征,必须整合各方观点加以综 合研究。只有综合各方的研究成果,才能真正理解人类行为。
1、生理因素—基础、自然前提
人的躯体作为物质实体是一切思想、意识、 行为的物质载体。 不同的生理成熟水平制约了心理能力的发展。 例如:大脑皮层的成熟度影响了认的思维 水平、言语水平; 先天的聋哑人不能成为伟大的歌唱家。
2、心理因素—核心
认知水平的影响 情感对行为的作用 意志水平的影响 人格特征的作用(气质、能力、性格)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研究什么的?
人类行为 社会环境
一、人类行为
人是什么?
个体
人是一个系统的存在
自然的人
人
群体
人
社会的人
生理特征: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相貌等
人
心理特征:认知、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
人类行为的界定
简单地说,人类行为泛指人的一切行动。如布 鲁诺(Bruno)认为,行为即有机体的作为及其行动, 包括内在的、秘密的、可观察到的。从进化论的 观点出发,则可以把行为看作是有机体适应环境, 并满足自身需求的反应方式,这类反应方式或者 反应系统包括外显的可观察的活动,如表情、语 言、动作等;也包括内在的生理性变化,如肌肉 收缩、血压升降、腺体分泌等。
3、社会环境的构成 构成社会环境的单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 朋辈群体、单位组织、社区、文化、大众 传媒等。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是复杂的互动关系,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个体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 人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期待,并学习 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许多人长期受相同 环境影响,会形成相似的行为和人格特征。但各 年龄段人士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一般而言, 人格未充分定型、社会化未完成者受社会环境的 影响较大;反之,人格已充分定型,社会化完成 者的个人行为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小。
2、社会环境分类: 社会环境按包含的要素性质分为物理社会环境(包括建筑物、 道路、工厂等)、生物社会环境(包括驯化、驯养的植物和 动物)与心理社会环境(包括人的行为、风俗习惯、法律和 语言等)。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Society Ecosystems Theory)将人类成 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 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 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社会生态系统可以 分为四种类别或层次:微系统(Micro system)、中系统 (Mezzo system)、外系统(Exo—system)与宏系统(Macro system)。微系统是指任何个体实际参与或接触的直接环境, 包括角色关系与活动,如家庭内的互动、与朋友的交往等。 中系统主要指个体的直接环境或微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对于儿童而言,是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之间的交互作 用。外系统是个体未实际参与,却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影 响的环境系统,如父母的工作环境等。宏系统则是个体发 展所处的大的文化或亚文化环境,如法律体系、意识形态、 社会阶层等。
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 人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 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 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高尔顿(1869)曾在《天才 的遗传》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 其受遗传的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和组织之受遗传决定 一样。”为此,他曾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从英国 的名人(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 和艺术家等)中选出977人,调查他们的亲属(有血 缘关系)中有多少人与他们同样著名。结果发现,他 们的父子兄弟中有322人也同样出名。而另一个对照 组,即所谓的一般的平常人(人数相等),他们的父 子兄弟中只有1个名人。由此,他得出名人家族中出 名人的比率大大超过一般人,从而认为这就是能力受 遗传决定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