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l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l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地理物象反映时代的自然形态与社会特征, 同人们所处的时代直接相关。
一方面地理环境及其事物在发生变化,因而, 地理物象也随之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意识、哲学理论、文化 知识和经历范围也相应发生变化,这样人们的 地理物象也相应发生变化。
三、物象评价与行为
人类的外在行为是以地理物象为基础 的,人们所作出的决策行为是人们对地 理物象评价后而产生的相应结果。
2、迁移的方向偏移。由于迁移行为受迁移 机会、地点和环境效应的影响,迁移活动在某 些方向会比其他方向移动的更远,从而产生迁 移空间行为的方向偏离。
图12-4 不同迁移类型与距离的关系
%
90
80
迁
移 70
所
占 60 比
例 (
50
) 40
30
20
10
移民 农民或家务职业 非农业职业 政府或管理职业
0 20 40 60 80 100 200 400 600
(一)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
人们上班和下班、上学和放学所经 由的路线和地点就构成了人们通勤活动 的行为空间。
哈格斯坦德(瑞典) 的时空棱柱体模式
24 A
24 B
时 间
家 o
距离
24 C
时 间
o 24 D
家 距离
时 间
o
家 距离
时 间
o
家 距离
A.步行者 B.开车者 C.工作的步行者 D.工作的开车者
行为地理学侧重于探讨人类的环境知觉、环 境认知、地理物象、物象评价和外在行为等的机 制、作用和过程。正是由于这些机制、作用和过 程才使人类形成一定的行为空间和区位选择。
一、环境知觉和认知
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
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 综合解释的过程。
波特斯认为有三种环境,即:
现象环境(自然客体) 个人环境(现象环境的感知) 条件环境(影响行为的文化信仰和意愿)
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通过间接的交流所了解到
的空间范围,既包括通过邮政、电话等个人间的联系所 了解的空间,也包括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宣 传媒介所了解的空间。
二、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
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主要是指人们的 通勤、购物、闲暇等日常活动所及的空间。
可分为三种
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 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 交际与闲暇活动行为空间
索南费尔德提出了对环境
进行知觉的四个层次。即:
地理层次(环境) 作用层次(对人施加影响的环境部分) 知觉层次(人以直接、间接经验认识到的环境
部分) 行为层次(诱发行为的环境部分)
二、地理物象
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
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 (映象)。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 策行为形成的基础。
时间较长、距离较远的交际活动大多与旅游 活动有关。
图12-3 交际活动与距离的关系
交 际 次
邻 里
友人
数
亲属
0 距居住地距离
三、人类迁移活动的行为空间
迁移活动是人们从原居住区向新居住 区的空间移动。
1、迁移的距离偏离。人们的迁移空间行为 有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规律,即迁移空间行 为的距离偏移。
商业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对消费者的 吸引力。
一般消费者购物总是倾向于出行高级 商业中心和距自己住宅最近的商业中心。
3、居住地环境与购物行为空间
居住地环境条件包括居住地的地理 位置条件、交通条件和自然条件等。这 些条件对消费者的购物行为空间会产生 很大影响。
4、社会环境与购物行为空间
家庭的阶段性对购物行为空间的影响; 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经济收入状况
和职业对购物行为空间的影响; 消费者周围的社会群体对其消费空间行
为的影响。
(三)交际与闲暇活动行为空间
人们利用每日的闲暇时间就近进行邻里或同 事间的交际行为空间范围较小;
周末、节假日人们交际行为空间的范围明显 扩大。
人们的交际活动频率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但亲属之间的交际活动则较少受距离的限制。
英国学者戈尔德的环境认知体系
行为环境 客观环境
认知过程
地理物象 空间图示式
差异较小的地理环境+较相似的个人或群体经历 =基本相同的地理物象
差异较大的地理环境+不同的个人或群体经历 =不相同的地理物象
影响个人地理物象的因素
年龄、性别、学历、经历、性格等。
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学历、经历不 同,对同一地理环境也会产生不同的地理 物象,从而产生不同的决策行为。
(二)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
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主要与消费者 自身的行为特征、商业环境、居住环境 及社会环境四方面因素有关。
1、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与购 物行为空间
四种类型
马歇尔消费性(理智型) 巴甫罗夫消费型(反应敏感型) 弗洛伊德消费型(情绪消费型) 维布雷宁消费型(“好胜”消费型)
2、商业环境和购物行为空间
距离/km
小城镇 中等城市
大城市 流
C
A
B
D
图1 迁移的方向偏离
不同城市之间的迁移可能 性有等级之分
目的地 小城市
出发地
中等城市 大城市
小城市 最少可能 最有可能 可能
中等城市 最少可能 可能
最有可能
大城市 最少可能 可能
最有可能
§3 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到目前为止,行为地理学者已建立了诸多人 类行为模型。主要有: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空间模型 区位决策行为模型 人口迁移空间模型 城市生活行为空间模型 消费行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人类行为与区域选择模型
行为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理环 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 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 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行为地理学把心理、行为等因素引入人地 关系的研究中,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 平衡、反馈的空间关系规律。
§2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人们
环境知觉 环境认知 地理物象 物象评价
决策
外在行为活动
行为空间
一、行为空间
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
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直接活动空间小)
行为空间 间接活动空间大)
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
经历的场所和道路,是人们通过直接的经验所了解的空 间。
地理物象呈距离衰减的规律性。
地理物象衰减规律:观察者对地理事物了
解的详细、具体程度与距离成反比。
影响地理物象的距离主要有三种:
一是物理距离,表示人们与某地理事物间隔的 实际长度;
二是时间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 的时间;
三是价格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 要的费用。
地理物象也具有动态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