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12
二,结构相对数 —构成比(constituent ratio) 构成比(constituent
概念: 概念 : 说明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 重或分布,又称构成比. 重或分布,又称构成比.
位数 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 构成比= ×100% 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 观察单位总数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10
(11.1+6.1+5.2+2.3+2.3)/5=5.4
常用统计指标
1. 发病率与患病率
某时期新发病人次 发病率= ×1000‰ 同时期平均人口数
调查时患某病人数 患病率= ×1000‰ 调查人数
11
常用统计指标
2. 病死率与死亡率
病死人数 病死率= ×100% 经治疗人数
某地某时期死亡人数 死亡率= ×1000‰ 该地同时期ence Rate) 缺乏各年龄组患病率
25
选择另一地区某年的50岁以上老年妇女原发性 选择另一地区某年的 岁以上老年妇女原发性 骨质疏松症的年龄组患病率P 骨质疏松症的年龄组患病率 i作为标准
用间接法计算标准化患病率( ) 用间接法计算标准化患病率(%)
年龄组 (岁) (1) ) 50~ 60~ 70~ 80 及以上 合计 标准患病率 人口数 城市 预期患病人数 人口数 农村 预期患病人数
基数: % 基数:100%. 构成比可相加 和等于100%. 比可相加, 构成比可相加,和等于 .
13
汉族不同年龄组孕妇携带HBsAg情况 情况 汉族不同年龄组孕妇携带
年龄 (岁) 岁 ≤20 21- - 26- - 31- - 36- - 合计 受检人数 36 985 999 263 44 2327 HBsAg 阳性人数 4 60 52 6 1 123 阳性构 成比(% 成比 %) 3.2 48.8 42.3 4.9 0.8 100.0 阳性率 (%) % 11.1 6.1 5.2 2.3 2.3 5.3
16
第二节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17
⒈率与构成比要区分开. 率与构成比要区分开. ⒉分母要选择适当,要够大. 分母要选择适当,要够大. ⒊构成比可相加,和为100%; 构成比可相加,和为 ; 平均率不能由各组率相加后求平均. 平均率不能由各组率相加后求平均. 样本率或构成比的取得应遵循随机化原则, ⒋样本率或构成比的取得应遵循随机化原则, 内部构成不同要用标准化法处理. 内部构成不同要用标准化法处理. 构成比或率比较时, ⒌构成比或率比较时,不能凭表面数值大小下 结论,要考虑抽样误差,需作假设检验. 结论,要考虑抽样误差,需作假设检验.
第 5章
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for Enumeration Data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张罗漫
1
讲课内容: 讲课内容:
第一节 常用相对数 第二节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率的标准化法 第四节 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2
1998 年医学期刊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情况 年医学期刊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情况*
'
乙疗法 原治愈率 (pi) (5) ) 65.0 41.7 — 预期治愈数 (Nipi) (6) = (2)(5) 260 167 427∑Nipi
预期治愈数 (Nipi) (4)= (2)(3) ) 240 140 380∑Nipi
甲疗法标准化治愈率 乙疗法标准化治愈率
380 p= ×100%= 47.5% 53.8% 800
41.5% 42.5%
27
三,应用标准化时的注意事项
1.标准化法只适用于某因素两组内部构成不 标准化法只适用于某因素两组内部构成不 并有可能影响两组总率比较的情况. 同,并有可能影响两组总率比较的情况. 对于因其它条件不同而产生的不具可比性 的问题,标准化法不能解决. 的问题,标准化法不能解决. 2.由于选择的标准人口不同,算出的标准化 由于选择的标准人口不同, 由于选择的标准人口不同 率也不同.当比较几个标准化率时, 率也不同.当比较几个标准化率时,应采 用同一标准人口. 用同一标准人口.
4


1. 总量指标 — 绝对数 反映事物的规模和水平. 反映事物的规模和水平. 缺点:不利于保密,不可比. 缺点:不利于保密,不可比. 2. 相对指标 — 相对数 是两个有联系的数据的比值. 是两个有联系的数据的比值. 目的:将基数化为相同,便于比较. 目的:将基数化为相同,便于比较.
5
第一节 常用相对数
腮腺炎发病率 36 = ×100%= 20.57% 200 25
8
基数:可取百分率 基数:可取百分率(100%),千分率 % ,千分率(1000‰) 万分率(1/万 ,十万分率(1/10万)等. ,万分率 万),十万分率 万等 使计算结果保留1~ 位整数 位整数. 使计算结果保留 ~2位整数. 平均率不能由各组率相加后求平均, 平均率不能由各组率相加后求平均, 应为分子合计除以分母合计. 应为分子合计除以分母合计.
Pi
(2) ) 21.3 46.1 65.5 71.7 42.1
ni
(3) ) 354 251 130 41 776
ni Pi
(4)=(2)(3) 75 116 85 29 305
ni
(5) 241 315 175 58 789
niPi
(6)=(2)(5) 51 145 115 42 353
2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标准化患病比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标准化患病比SPR 标准化患病比
21
(一)直接法
选择人口数作标准 Ni:标准年龄别 人口数 选择人口构成比作标准 Pi:实际年龄别 Ni ××率 ××率 ' P = ∑ P i N:标准人口总数 : N
22
∑Ni P i P = N
'
选择治疗人数之和作标准
直接法计算标准化治愈率( ) 直接法计算标准化治愈率(%)
病型 (1) ) 普通型 重 型 合计 标准治 疗人数 (Ni) (2) ) 400 400 800(N) 甲疗法 原治愈率 (pi) (3) ) 60.0 35.0 —
18
第三节 率的标准化法
19
一,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
表 5-4 甲,乙两种疗法治疗某病的治愈率比较 病 型 普通型 重 型 合 计 甲疗法 病人数 治愈数 治愈率 治愈率(%) 300 100 400 180 35 215 60.0 35.0 53.8 病人数 100 300 400 乙疗法 治愈数 65 125 190 治愈率(%) 治愈率 65.0 41.7 47.5
24
1998 年某省城乡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
年龄组 (岁) (1) ) 50~ 60~ 70~ 80 及以上 合计 调查人数 (2) ) 354 251 130 41 776 城市 患病人数 (3) ) … … … … 322 患病率( ) 患病率(%) (4) ) … … … … 41.5 调查人数 (5) ) 241 315 175 58 789 农村 患病人数 (6) ) … … … … 335 患病率( ) 患病率(%) (7) ) … … … … 42.5
20
二,标准化率的计算
标准化方法 1.直接法(被标化组有年龄别××率) 直接法(被标化组有年龄别××率 直接法 ×× 2.间接法(被标化组缺乏年龄别××率) 间接法(被标化组缺乏年龄别××率 缺乏年龄别×× 间接法 标准构成选择 1. 某一组的人口数或人口构成比; 某一组的人口数或人口构成比; 2. 两组之和的人口数或人口构成比; 两组之和的人口数或人口构成比; 3. 通用的或便于比较的标准. 通用的或便于比较的标准.
14
三,相对比(relative ratio) 相对比(relative
概念: 是两个有关的指标之比, 概念 : 是两个有关的指标之比 , 说明两者 的对比水平, 以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的对比水平, 以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甲指标 (×100% ) × 相对比= 乙指标
15
某年某医院出生婴儿中, ● 例:某年某医院出生婴儿中,男性婴儿为 370人, 女性婴儿为 人 女性婴儿为358人, 则出生婴儿性别 人 比例: 比例 女:男=1:370/358=1:1.03 : : ● 1978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综合性医院 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综合性医院 床位数与工作人员之比) 床工比 (床位数与工作人员之比): 1:1.3 张床位) : (≤300张床位) 张床位 1:1.4~1.5(300~450张床位) 张床位) : ~ ( ~ 张床位 1:1.6~1.7(≥450张床位) 张床位) : ~ ( 张床位
6
一,强度相对数—率 (rate) 强度相对数—
概念: 说明某现象在其可能发生的范围内 概念: 实际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又称率. 实际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又称率.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实际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 率= ×比例基数 可能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
7
1999年某幼儿园有 名儿童患了腮腺炎, 年某幼儿园有36名儿童患了腮腺炎 年某幼儿园有 名儿童患了腮腺炎, 该幼儿园有200名儿童(其中 名儿童以 该幼儿园有 名儿童(其中25名儿童以 名儿童 前患过腮腺炎),该幼儿园儿童1999年腮 前患过腮腺炎),该幼儿园儿童 ),该幼儿园儿童 年腮 腺炎发病率是多少? 腺炎发病率是多少?
9
汉族不同年龄组孕妇携带HBsAg情况 情况 汉族不同年龄组孕妇携带
年龄 (岁) 岁 ≤20 21- - 26- - 31- - 36- - 合计 受检人数 36 985 999 263 44 2327 HBsAg 阳性人数 4 60 52 6 1 123 阳性构 成比(% 成比 %) 3.2 48.8 42.3 4.9 0.8 100.0 阳性率 (%) % 11.1 6.1 5.2 2.3 2.3 5.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