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高血压 172665
40
23.2
冠心病 172665
11
脑卒中 172665
253
6.4
率
146.5
风心病 172665
38
22.0
9
常用统计指标
发病率与患病率: 某时期某人群
发病率= 中新发病人次 K 同时期平均人口数
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 患病率= 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10
病死率与死亡率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Biblioteka K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
某地某时期死亡人数
死亡率=
K
该地同期平均人口数
11
2.结构相对数——构成比
含义:指一事物内部结构相对某一组成部分 的观察单位数与该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 单位总数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
构成比=
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 100 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 %
合计
74.61
44298
乙地预期发 病人数
3=1*2
26.93 46.35 45.53 59.9 44.75 8.54
232
28
标准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应明确在对比两组(或多组)总率或总均数 时,若内部构成明显不同,影响总率的可比 性,需作标准化处理。
2. 相互比较的两组(或几组)资料的标准化率, 应选用同一标准;选用的标准不同,算得的 标准化率也不同。标准化率仅表明对比资料 间的相对水平,并不反映某时某地该现象发 生的实际水平。
287 64.79
18
标准化的意义:
• 其合计的差别之所以大,是由于两地人 群年龄构成不同。要正确比较甲、乙两 地的总发病率,需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校 正,然后进行比较。
• 当两组资料进行比较时,如果其内部不 同小组率有明显差别,而且各小组内部 构成也明显不同,直接比较不合理。
19
➢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
标准人口数 (甲地)
2 1398 5322 5463 8347 12937 10227 43694
乙地预期 发病数
3=1*2 25.99 106.59 113.86 66.12 51.89 11.72 376.17
标准人口构 成(甲地)
4 0.032 0.122 0.125 0.191 0.296 0.234
4.在使用相对数时,容易犯的错误是( )。 A.将构成比当作率看待 B.将构成比当作相对比看待 C.将率当作构成比看待 D.将率当作相对比看待 E.将标化率当作构成比看待
5.在实际工作中,发生把构成比作率分析的 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构成比指标与率的计算方法一样 B.构成比较率容易计算 C.构成比指标比率难计算 D.构成比指标用的最多 E.计算构成比的原始资料较率容易得到
1
分类变量资料: 即计数资料,用定性的方法得到的资料。
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 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
2
主要内容
一、常用相对数 二、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标准化法
某医师分析1998年甲乙两地高血压患病 情况,甲地患病450人,乙地患病720人,乙 地比甲地多患病270人。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33
动态数列
年份
表 4 某医院1998-2002年人力资源发展动态
医护人
绝对增长量
员数
累计
逐年
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
定基比 环比 定基比 环比
(1) (2) (3) (4)
(5) (6) (7) (8)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4721 4833 5162 5884 6997
12
应用:用以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 占的比重或分布。
特点: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 某一部分比重变化,则其它部分也
相应变化。
13
表3 某地1992年护理人员学历构成
学历 本科 大专 中专 无学历 合计
人数 99 1248 53521 18763 73667
构成比(%)
0.14
1.74 72.65
1
乙地分配 发病率 (1/万)
5=1*4 5.95 24.4 26.05 15.13 11.88 2.68 86.09
24
表 2. 甲、乙两种疗法治疗某病的治愈率比较
病型 普通型 重型 合计
病人数 300 100 400
甲疗法 治愈数
180 35
215
治愈率(%) 60.0 35.0 53.8
病人数 100 300 400
一、常用相对数
1.率 2.构成比 3.相对比
表1 某市某年各区急性传染病发生数及其相对数
市区 年平均 急性传染 各区与Ⅰ区 各区急性传染 各区急性传染
⑴ 人口数 病发生数 发生数之比 病发生数构成 病发生率
⑵
⑶
⑷
(%)⑸ (1/10万)⑹
Ⅰ 636723 Ⅱ 389540 Ⅲ 699712 Ⅳ 328363 Ⅴ 286967 Ⅵ 317504 Ⅶ 153838 合计 2812647
(岁)
构成比
构成比
1
2
3
4
5
6
7
8
0~ 1398 0.032 25 178.83 1506 0.034 28 185.92
1~ 5322 0.122 90 168.79 2746 0.062 55 200.59
5~ 5463 0.125 108 197.66 2303 0.052 48 208.42
常用指标:绝对增长量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31
一、绝对增长量:说明事物在一定时期内所 增长的绝对数量。
1.累计增长量:即报告期指标与基期指标 之差 。
2.逐年增长量:即报告期指标与前一期指 标之差。
二、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定基比:即报告期指标与基期指标之比。 2.环比: 即报告期指标与其前一期指标之
实际数:某事物现象的实际发生数。
已知甲地调查人数为8000人,乙地调 查人数为16000人。
甲地高血压患病率=5.63% 乙地高血压患病率=4.5%
相对数: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
相对数的意义:
1.消除基数影响,便于事物间的比较。 2.给出事物发生频率(强度)的估计。 3.相对数是工作决策的依据。
5
应用: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大小或强度。
计算:
率
实际发生某现象的观察 单位数 可能发生某现象的观察 单位总数
100%(1000‰……)
特点:各率相互独立,其之和不为1(如是则属巧合) 合计率不可直接相加,应为分子、分母分别相加后再相除。
8
表2 某地某年四种常见心血管病死亡率
病 名 平均人口数 死亡人数 死亡率(1/10万)
2.计算某地某年肺癌发病率,其分母应 为( )。 A.该地体检人数 B.该地年平均就诊人数 C.该地年平均人口数 D.该地平均患者人数 E.该地易感人群
3.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但不能治 愈其病,则发生下列情况( )。 A.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B.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C.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D.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E.与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无关
16
三、标准化法
什么是标准化? 为什么要进行标(准)化?
内部结构不同的两组对象进行比较:例如A组 病情严重者多,B组病情较轻的多,但要比较两种 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会怎样?
17
表1. 甲、乙两地感染性腹泻年龄别发病率(1/万)比较
甲地
乙地
年龄 人口数 人口年龄 发病人数 发病率 人口数 人口年龄 发病人数 发病率
乙疗法 治愈数 65 125 190
治愈率(%) 65.0 41.7 47.5
25
表3. 直接法计算标准化治愈率
病型
甲疗法
乙疗法
标准治
疗人数 原治愈 预期治 原治愈 预期治
率(%) 愈数 率(%) 愈数
(1) (2) (3) (4) (5) (6)
普通型 400 60.0 240 65.0 260
• 计算标准化率
21
标准化率的计算
标准化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标准构成: 1、某一组的人口数或人口构成; 2、两组之和的人口数或人口构成; 3、通用的或便于比较的标准。
22
1、标准化率的计算-直接法
计算公式:
(1)选择人口数作标准
p
Ni pi
N
Ni:为标准年龄别人口数; Pi:为实际年龄别死亡率;
10~ 8347 0.191 66 79.07 7575 0.171 60 79.21
20~ 12937 0.296 27 20.87 21441 0.484 86 40.11
40~ 10227 0.234 10 9.78 8727 0.197 10 11.46
合计 43694 1
326 74.61 44298 1
N:为标准人口总数。
(2)选择人口构成比作标准
p
Ni N
pi
23
表.用直接法计算标准化发病率(以甲地为标准)
用标准人口数计算
用标准人口构成比计算
年龄 (岁)
0~ 1~ 5~ 10~ 20~ 40~ 合计
乙地实际 发病率 (1/万)
1 185.92 200.59 208.42 79.21 40.11 11.46 64.79
15
二、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太小
(2)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3)正确计算平均率
(4)相互比较时要注意资料的可比性
– 所要比较的研究对象同质 – 所比较资料的内部构成要相同 – 同一地区不同时期资料的对比,应注意客观条件有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