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虚词焉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焉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焉”字的用法和意义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文言虚词“焉”字的用法和意义
学习目标:掌握“焉”字在初中阶段常见的意义和用法;
一、课堂导入
文言文是让很多同学感到非常棘手的一个知识点,它不仅有众多实词、虚词,而且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多重含义,同样一个虚词在不同句子中还有很多用法和含义,在这些众多的知识点里面,我们今天先来集中攻破虚词这个知识点。

稍微留心下考试考点,大家就知道,虚词的考察通常以选择题和翻译句子的形式出现。

而2017年河北省中考中可能涉及到的虚词有18个。

今天的学习中,我们重点学习新增加的“何”“焉”“所”“因”这四个虚词。

二、题型展示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虚词有16个,它们分别是“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考试有两种形式。

(1)A、B、C、D四个选项集中考一个虚词的含义,选出用法或含义不同的一项。

(2)A、B、C、D四个选项分别考四个虚词的含义,每个选项两个句子,第一个是短文中的句子;第二个是初中阶段学过的文中的句子,选出用法或含义不同或相同的一项。

考题展示: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请以.今言为正也
A.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B.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B.巡城遇之.至之.市(《郑人买履》)
C.遂焚烧其.车其.真无马耶(《马说》)
D.乃.便游江浙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三、知识讲解
(一)作为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
译:多个人行走,在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

2.相当于“于何”。

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例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并且将土石放在那里呢?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例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译:可以远远地观看却不可以近处玩弄它。

2.哪里,怎么。

例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译:湖中怎么还有这样的人!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

例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译:贵族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例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
译: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的”。

例句: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石钟山记》)
译: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

四、例题精析
解释句中加点的“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五、课堂运用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

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rǔ)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损魁(kuí)父(fǔ,轻声)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hè dān)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箕畚(jī 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六、拔高训练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注释】
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国工:最优秀的工匠,乐师。

篆工:刻字的工匠。

刻字多用篆体字。

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贵人:大官。

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弦:琴弦。

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

匣:装在匣子里。

诸:兼词,之于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弦.而鼓之()②作断纹.焉()
③易.之以百金()④莫不然.矣()
2.解释下列句子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工之侨得良桐焉()
②作断纹焉()
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