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萨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

拉萨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

拉萨市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选出下列名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A.“正行处,忽见一座高山,那怪把红光结聚,现了本相,取出一柄九齿钉耙来战。

”这里所说的“那怪”就是后来的猪八戒。

他保唐僧西天取经,修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B.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在宝象国唐僧被黄袍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猪八戒来到天宫求助,妖怪最后被玉帝收走。

C.“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记,只有背《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个时候叫我来背书。

”这段话出自《五猖会》,写出了我对五猖会热切盼望,却被父亲要求背书的扫兴与痛苦。

D.《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作者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以“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出于人性和人情的儿童心理,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2 . 下列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蔫巴(niān)妥帖(tiē)奔丧(sānɡ)勾当(ɡòu)B.眼眶(kuànɡ)女红(ɡōnɡ)蒙骗(ménɡ)红桧(huì)C.点缀(zhuì)簌簌(shù)傣族(dǎi)瑰丽(guī)D.斟酌(zhēng)笃行(dǔ)悲恸(tòng)城阙(quē)3 . 对下面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叙事,直接扣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

B.颔联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最物的变化。

C.颈联写了两幅黄昏时江面上的美景。

D.尾联抒情,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4 . 下列有语病的—项是()A.朝韩之间激烈的卫星发射竞争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这种竞争实际上已演绎成综合国力的比拼。

B.我国将逐步加大经费保障水平,不断完善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C.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不足60天的时间里,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

D.孙犁《芦花荡》中的“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他(藤野先生)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B.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C.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D.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6 . 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鲁钝恪守走投无路李代桃僵B.灰烬伶仃附庸风雅如雷贯耳C.宽宥惘然置之不理形销骨立D.掺杂汲取根深缔固郑重其是7 . 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这个句子中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充当状语。

B.“摧枯拉朽”“沉鳞竞跃”“放下包袱”“坦荡如砥”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D.“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南面,“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北岸。

8 . 下列各句中对相关语文常识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句中加点的词都是动词,其中“上”是表示动作趋向类的动词。

)B.“赐教”“惠存”“奉陪“劳驾”“垂询”,是古代常见的敬辞;“鄙人”“愚兄”“寒舍“见谅”“拙见”,是古代常见的谦辞。

C.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在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句中两个“艰难”的意义相同,都表现了母亲生理上十分困难。

)D.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句中的“春天”能领着“我们上前去”,用的是比拟的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1)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2)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4)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5)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6)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7)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8)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9)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10)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9 .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0 . 选文中作者具体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11 . 找出文中与第⑤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12 . 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13 . 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令人肃然起敬。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只说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小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李云迪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

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

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

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

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

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

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

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

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

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

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

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

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

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

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

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

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

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

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

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

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

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

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

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

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

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

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

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

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

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

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

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

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

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

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

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

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

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14 . 初读课文,从“母亲”的角度梳理文章情节,补全表格填写内容。

15 .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4)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16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六段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文章在刻画母亲这一形象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现了一个为儿女辛勤劳作、甘于付出的母亲。

C.“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这一句写出了母亲着急赶来给“我”送蒸菜时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D.本文开篇写母亲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电话过来,正是太阳开在头顶的时候,结尾写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我把电话打给母亲,也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所以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

E. 文章运用插取的写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