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第1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命题人:XXX 审核人:XXX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谮害胚牙慰藉.(jiè)味同嚼蜡B.沭浴诘难星宿.(sù)精血诚聚C.虔信灰烬怄.气(òu)前仆后继D.瞰望腻烦汲.取(jī)恃才放犷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浒》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如果我们的学习方法正确,学习效率就一定会事倍功半....。
C.中考结束后,进入理想的高中继续学习,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强聒不舍....地说个没完没了的话题。
D.蒙蒙细雨中的鄱阳湖,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由于“嫦娥三号”在月球虹湾地区成功实施软着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除美苏以外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B.作为世界第三、中国首个骑跨式高铁交会城市,上饶正在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C.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D.雾霾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4.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早春天气,,;,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条桥,,,而往往有几百上千的年龄。
①湖水苍茫;②卧龙一般;③它有生命;④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⑤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
A. ⑤①④②③B.①②③⑤④C.⑤④①②③D.②③①④⑤5.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则标题,准确..的一项是()(2分)婺源讯2013年12月17日,笔者从上饶市委宣传部获悉,婺源县詹天佑祖居纪念馆跻身市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婺源县庐坑村是江南詹氏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里。
2008年底,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创办,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提供资助,北京詹天佑纪念馆制作展览,投资700余万元,2010年5月建成这座占地800平方米的纪念馆。
馆内除了展示我国首条铁路——京张铁路铁轨、詹天佑铜像等实物外,还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札记等展示詹天佑爱国奋进的一生。
A.婺源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里B.詹天佑祖居纪念馆展示了詹天佑爱国奋进的一生C.詹天佑祖居纪念馆于2010年建立D.婺源新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选出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孙悟空——车迟国斗法(《西游记》)B.张飞——刮骨疗毒(《三国演义》)C.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红楼梦》)D.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2分)(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7—8题。
(4分)玉楼春戏赋云山①辛弃疾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释】①此词是作者于公元1196年徙居铅山(今属江西上饶)期间所作。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是写执著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桑怿①传(节选)欧阳修(怿)又闻襄城②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
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③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④,将以舟载之。
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
见民荒岁,聚其里人⑤饲⑥之,粟尽乃止。
怿善.剑及铁简⑦,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注释】①桑怿(yì):人名。
②襄城:地名。
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指地名。
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
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
④廪:粮仓。
⑤里人:同乡人。
⑥饲:供养。
⑦铁简:狭长的铁片。
9.用“/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1分)力过数人而有谋略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缚()(2)走()(3)善()11.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
(2分)12.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请用原文回答。
(2分)13.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2分)(三)古诗文积累。
(8分)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1)锦江春色来天地,。
(2),雪拥蓝关马不前。
(3)五花连钱旋作冰,。
(4)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盂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辨:。
(7)《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16分)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
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
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
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
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
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
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
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哭着说,“我……”“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杂文选刊》2013.4有删改)15.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4分)16.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分)17.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2分)18.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19.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
(14分)跟自己比①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不一而足。
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
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
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
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②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③桓公(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
有一次,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做我。
”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