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炎症
质(alteration) 、渗出(exudation) 和增生(proliferation)
5.炎症的临床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
(1)临床局部表现 红(redness or rubor) 肿(swelling or tumor) 热(heat or calor) 痛(pain or dolor) 功能障碍(loss of function )
(2)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PG、LT、脂质
产生细胞:各种炎细胞、血小板、炎症局部的 实质细胞;
作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增加小血管通透性,趋化、粘附和活化炎细
胞,促进细胞增生、收缩,影响免疫反应,产生 疼痛、发热等; 生成和降解的调控:
细胞膜磷脂
磷脂酶
皮质激素抑制
花生四烯酸AA
5-脂质加氧酶
环加氧酶
主要有IgG 的Fc段、C3b和集结素 (Collectins, 血浆内的一种糖结合蛋 白)。
杀伤和降解(killing and degradation):
依赖氧机制 a) 被吞噬的细菌主要由具有活性
的氧代谢产物杀伤。 b) H2O2-MPO-卤素体系是中性粒细
胞最有效的杀菌系统,对细菌、真菌、 支原体、蠕虫和病毒均有杀伤效应。
某些化学活性物质。
炎症介质共同特点:
♣ 来源于细胞和血浆。 ♣ 通过受体介导发挥作用。 ♣ 可使靶细胞产生次级炎症介质。 ♣ 一种介质可作用于一种或多种靶细胞。 ♣ 存在时间短,迅速灭活。 ♣ 有潜在的致损伤作用。
主要的炎症介质及其作用
(一)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1)血管活性胺: Histamin\5-HT 释放细胞:肥大细胞、嗜碱细胞、血小板; 释放刺激因子:冷、热、免疫反应(IgE)、 C3a、C5a 和细胞因子等; 作用:扩张细动脉和增加细静脉通透性。
细胞和体液免疫作用。通过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浆细胞来完成。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等炎细 胞的形态、功能和出现场合。
在由不同致炎因子所引起的炎症灶内, 巨噬细胞的形态可发生很大的变化。
(3)组织损伤作用:
白细胞释放损伤因子(溶酶体酶、 活性氧自由基、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稀) 造成内皮细胞和组织损伤。
对细菌不依赖氧杀伤的机制:
溶酶体内的细菌增加通透性蛋白(Bacterial 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激活 磷脂酶,降解细菌膜磷脂。
溶菌酶水解细菌糖肽外衣;
阳离子蛋白,如:乳铁蛋白等也有杀伤病 原体的作用。 防御素(Defensins)
(2)免疫作用:
(2)全身反应:发热,末梢血白细胞数目改变 (多数增多),补体合成增多等。
Calor Rubor Tumor Dolor Loss of Function
first described by Celsus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6.炎症介质是推动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内 在因素:
2.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1)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概念:是指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及组织
碎片的过程。 吞噬细胞一般指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吞噬过程: 包括识别和粘附,吞入,杀伤和降解。
调理素可加强吞噬细胞的识别和粘 附过程。
调理素(opsonin):血清中存在的一 类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蛋白质。
血流动力学改变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
炎症局部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炎性 渗出的必要条件,而渗出是血流动力学改变 的必然结果。
二.血管通透性增加:是液体渗出的重要机制
1. 内皮细胞收缩(累及细静脉); 2.内皮穿胞作用增强(VEGF作用); 3.内皮直接受损(累及微循环所有小血管); 4.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累及细静脉和肾、肺毛 细血管); 5.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与新生毛细血管结构和生 物学特点有关?)。
单核巨细胞噬细胞也可产生组织损伤 因子。
3.白细胞功能缺陷
(1)粘附缺陷:细菌反复感染 (2)吞入和脱颗粒障碍:白细胞减 少,溶酶体形态异常、酶释放障碍。 (3)杀菌活性障碍:氧依赖杀菌机 制障碍、引起慢性肉芽肿疾病。 (4)骨髓白细胞生成障碍
四.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概念: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是指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
7.炎症的意义: 炎症是最重要的保护性反应
炎症与修复和免疫的关系相当密切
8、炎症具有两面性:正确应用炎症的病理 学知识,抑恶扬善,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第二节 急性炎症
(Acute inflammation)
?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A短暂收缩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充 血和血流加速 血流缓慢 液体外渗、 白细胞游出。
渗出液(炎性水肿)的防御作用和不利影响
防御作用: 稀释中和毒素; 带来营养和带走代谢产物; 渗出物中的补体和抗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 纤维素有利于杀菌和修复作用; 有利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形成。
不利影响:渗出物过多时,可造成压迫和阻 塞作用或机化和粘连等。
三.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
1.渗出过程:
边集、粘附、游出和趋化作用。
趋化作用(Chemotaxis)是指白细 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 运动。
具有吸引白细胞定向移动的化学 刺激物称为化学趋化因子。趋化因子 具有特异性。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的机制:
♣ 白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通过WBC表 面的粘附分子与内皮相互识别、相 互作用。
♣ 参与WBC粘附的粘附分子:选择素 类(selectins)、免疫球蛋白类 (immunoglobulins)、整合素类 (integrins)。
第四章 炎症 (Inflammation)
第一节 概 述
1.炎症的概念: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 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防御反应。炎症 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以血管反应为 主要特征的抗损伤和修复现象,血管反应 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2.炎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
3.炎症原因:通称为致炎因子。致炎因子 种类繁多,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坏死组织、变态反应等。
白细胞三烯
前列腺素
阿司匹林
(3)白细胞产物:氧自由基,溶酶体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