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腹症病人的_护理

急腹症病人的_护理

急腹症病人的护理急腹症(acute abdomen)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必需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

特点为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变化多,有一定的死亡率,需予以足够重视。

【病因】1、感染性疾病引起急腹症的常见感染性疾病有:①外科疾病,如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阑尾炎,消化道或胆囊穿孔、肝或腹腔脓肿溃破:②妇产科疾病,如急性盆腔炎;③科疾病,如急性胃肠炎或大叶性肺炎。

2、出血性疾病常见于:①外科疾病,如腹部外伤导致的肝脾破裂、腹腔动脉瘤破裂、肝癌破裂等;②妇产科疾病,如异位妊娠或巧克力囊肿破裂出血。

3、空腔脏器梗阻常见于外科疾病,如肠梗阻、肠套叠、结石或蛔虫症引起的胆道梗阻、泌尿系结石等。

4、缺血性疾病常见有:①外科疾病,如肠扭转、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②妇产科疾病,如卵巢或卵巢囊肿扭转。

【临床表现】腹痛是急腹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常同时伴随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或发热。

临床习惯将急腹症分为外科急腹症、妇产科急腹症和科急腹症。

1.外科急腹症:特点为先有腹痛后有发热。

(1)胃十二指肠穿孔:突发性上腹部刀割样疼痛且拒按,腹部呈舟状;十二指肠后壁穿透性溃疡病人可伴有右旁区域牵涉痛。

(2)胆道系统结石或感染: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病人为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伴右侧肩背部牵涉痛;胆管结石及急性胆管炎病人有典型的Charcot三联症,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黃疸;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除有Charcot三联症外,还可伴精神神经症状和休克,即Reynolds五联征。

(3)急性胰腺炎: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左肩或左侧腰背部束带状疼痛; 病人在发病早期即伴恶心、呕吐和腹胀。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人可伴有休克症状。

(4)肠梗阻、肠扭转和肠系膜血管栓塞:肠梗阻、肠扭转时多为中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随病情进展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肠系膜血管栓塞或绞窄性肠梗阻时呈持续性胀痛,呕吐物、肛门排出物和腹腔穿刺液呈血性液体。

(5)急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呕吐和不同程度发热。

(6)脏破裂出血:突发性上腹部剧痛,腹腔穿刺液为不凝固的血液。

(7)肾或输尿管结石:上腹部和腰部钝痛或绞痛,可沿输尿管行经向下腹部、腹股沟区或会阴部放射,可伴呕吐和血尿。

2.妇产科急腹症:常见于异位妊娠或巧克力囊肿破裂。

特点为突发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向会阴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和肛门坠胀感,亦可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其他症状;出血量大者可出现休克症状。

3.科急腹症:特点为先有发热后有腹痛,腹痛多无固定部位。

(1)急性胃肠炎:表现为上腹部或脐周隐痛、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腹泻和发热。

(2)心肌梗死:部分心肌梗死病人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伴恶心和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

(3)腹型过敬性紫瘢:除皮肤紫瘢外,以腹痛为常见表现,呈脐周、下腹或全腹的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呕血、腹泻和黏液血便等。

(4)大叶性肺炎:少数病人可出现上腹部疼痛。

【辅助检査】1.实验室检查包括三大常规、生化和血黏度检查。

(1)血常规:(2)尿常规(3)粪常规(4)血、尿淀粉酶(5)肝功能2.影象学检查包括腹部X线、B超、CT、MRI和血管造影等检查。

3.镜检查根据检急腹症的特点,采用不同种类的镜检查。

(1)胃镜(2)经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3)肠镜(4)腹腔镜4.诊断性穿刺根据腹痛的特征,于不同部位进行穿刺。

(1)腹腔穿刺(2)后穹隆穿刺【处理原则】外科急腹症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处理应以及时、准确、有效为原则。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①诊断明确、病情较轻者,如单纯性胆囊炎,空腹状态下溃疡针尖样穿孔或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等;②诊断明确,但病情危重、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者。

③诊断不明,但病情尚稳定、无明显腹膜炎体征者。

非手术治疗包括:①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②禁食、胃肠减压,补液、记出入水量。

③药物治疗:包括解痉和抗感染治疗;出现休克时,应予以抗休克治疗, 同时作好手术前准备。

④观察辅助检查结果的动态变化,以助及时判断病情变化。

2.手术治疗适用于:①诊断明确、需立即处理的一些急腹症病人,如腹部外伤、溃疡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或坏疽性胆粪炎、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急性阑尾炎、完全性肠梗阻、异位妊娠破裂等。

②对诊断不明,但腹痛和腹膜炎体征加剧,全身中毒症状加重者,应在经非手术治疗的同时,积极完善术前准备, 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急性疼痛与腹腔器官炎症、扭转、破裂、出血、损伤或手术有关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腹腔脏破裂出血、腹膜炎症导致的腹腔液体渗出、呕吐或禁食、胃肠减压等所致的液体丢失有关3.恐惧/焦虑与未曾经历过此类腹痛有关4.个人应对能力失调与缺乏相关的应对知识和方法有关5.潜在并发症:腹腔残余脓肿、出血和痿【护理目标】1.病人自诉疼痛得到缓解或控制。

2.病人未发生水、电解质、酸碱代紊乱,并发症得以预防或及时发现和处理。

3.病人恐惧/焦虑得以减轻或缓解,情绪稳定。

4.病人具备相关知识,能积极应对疾病所致的各项变化。

5.病人未发生腹腔残余脓肿、出血和痿等并发症。

【护理措施】1.减轻或有效缓解疼痛(1)观察:密切观察病人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伴随症状有无变化,及其与生命体征的关系。

(2)体位:非休克病人取半卧位,有助减轻腹壁力,减轻疼痛(3)禁食和胃肠减压:禁食并通过胃肠减压抽吸出胃残存物,减少胃肠的积气、积液,减少消化液和胃容物自穿孔部位漏入腹膜腔,从而减轻腹胀和腹痛。

(4)解痉和镇痛:①对疼痛剧烈的急腹症病人或术后切口疼痛病人,可遵医嘱落实止痛措施,如通过PCA和药物镇痛等;②注意评估镇痛效果和观察不良反应;如哌替唳类镇痛药物可致Oddi括约肌痉挛、呼吸抑制、头晕、呕吐、出汗、口干、瞳孔散大、呼吸减慢和血压降低等反应。

(5)非药物性扌昔施:包括静松疗法,如按摩、指导病人有节律地深呼吸;分散注意力法,如默念数字或听音乐;暗示疗法、催眠疗法和安慰剂疗法等。

2.维持体液平衡①消除病因:有效控制体液的进一步丢失;②补充容量: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正确、及时和合理安排晶体和胶体液的输注种类和顺疗;。

若有大量消化液丢失,先输注平衡盐溶液;有腹腔出血或休克者,应快速输液并输血,以纠正血容量;③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对神志不清或伴休克者,应留置导尿管,并根据尿量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④采取合适体位:对休克病人取头低脚高卧位。

3.减轻焦虑和恐惧①术前:病人往往缺乏思想准备,担心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或预后不良,常表现为恐惧、躁动和焦虑。

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要主动、积极迎诊和关心病人,向病人解说引起腹痛的可能原因,在病人作各项检查和治疗前耐心解释,使病人了解其意义并积极配合,以稳定其情绪;并创造良好氛围,减少环境改变所致恐惧感。

②术后:对担忧术后并发症或因较大手术影响生活质量的病人应加强心理护理和指导其如何正确应对。

4.提供有效应对描施加强护患沟通,消除病人孤寂感;提供因人而异的病情解释和健康教育,缓解病人因知识储备不足或不能适时正确应对疾病所致环境、健康、生活和工作改变的境况。

此外,护七要主动与病人家属或病人单位沟通,争取家属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加强观察并做好记录:①生命体征:包括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变化。

若脉搏增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多为休克征象;若血红蛋口值及血压进行性下降,提示有腹腔出血;若体温逐渐上升,同时伴白细胞讣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多为感染征象。

②腹部体征:病人腹痛加剧,表示病情加重;局限性疼痛转变为全腹痛,并出现肌紧、反跳痛,提示炎症扩散,应及时报告医师。

(2)有效控制感染:①遵医嘱合理、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②保持引流通畅,并观察引流物的量、色和质。

③腹部或盆腔疾病病人取斜坡卧位,可使腹腔炎性渗液、血液或漏出物积聚并局限于盆腔,因盆腔腹膜吸收毒素的能力相对较弱,故可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并有利于积液或脓液的引流。

(3)加强基础护理:①对伴有高热的病人,可用药物或物理方法降温,以减少病人的不舒适;②对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缺失者,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③对神志不清或躁动者,做好保护性约束;④对长期卧床者,预防压疮的产生。

6、其他:估计7天以上不能恢复正常饮食的病人,尤其年老、体弱、低蛋口血症和手术后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高危病人,应积极提供肠、外营养支持护理。

【护理评价】1.病人腹痛是否得以缓解,能否复述自我缓解疼痛的方法。

2.病人体液是否维持平衡,或已发生的代紊乱有否纠正。

3.病人能否主动表述心的恐惧和焦虑,能否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检查和护理,情绪是否稳定。

4.病人能否复述相关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能否适应疾病所致环境、健康和生活的改变。

5.病人是否发生腹腔残余脓肿、出血或痿等并发症,若发生并发症是否得到及时发现、有效治疗和护理。

【健康教育】1.形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2.保持清洁和易消化的均衡膳食。

3.积极控制诱发急腹症的各类诱因,如有溃疡病者,应按医嘱定时服药;胆道疾病和慢性胰腺炎者需适勺控制油腻饮食;反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者“1避免暴饮暴食及饱食后剧烈运动;月经不正常者应及时就医。

4.急腹症行手术治疗者,术后应早期开始活动,以预防粘连性肠梗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