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十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01多言何益[原文]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释文]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
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
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字词]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
黾、蛙的一种。
(可以理解为蛙和蝇)5.恒:常常。
6.观:看,看到。
7.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8.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9.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0.擗(bì):同‚敝‛,困、疲劳。
11.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12.日夜:每日每夜13.然而:即使这样,但。
14.不:通否,没有02对牛弹琴[原文]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释文]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
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
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
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字词]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牛蝇)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
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⑤蹀躞(diã xiâ):小步徘徊。
03反裘负刍[原文]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释文]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说:‚(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柴草呢?‛那人回答说:‚我喜欢皮衣上的毛。
‛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字词]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国君。
反裘:反穿皮衣。
裘:皮袄。
道:路上。
负:背。
刍:喂牲口用的草。
胡为:为什么。
胡,通‚曷‛04墨子怒耕柱子[原文]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曰:‚我毋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
‛墨子曰:‛何故驱冀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释文]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哪一匹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
‛墨子问:‚为什么要驱策良马,而不驱策牛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鞭策。
‛墨子说:‚我也认为你是足够负得起责任的。
[字词]1、墨子:原名墨翟,战国时墨家学派创始人,‚子‛是‚先生‛的意思。
《墨子》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
2、子墨子:墨子先生。
前一个‚子‛是尊称,如同说‚老师‛。
3、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4、怒:对......感到生气,责备。
5、俞于人:比别人好。
俞:通‚逾‛,超过,胜过。
于:比。
6、将:准备。
7、大行:即太行山脉,山名,绵延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8、骥:千里马,这里泛指马。
9、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羊)。
10、策:驱策。
11、何故:为什么。
12、足:值得。
05竭泽而渔[原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sǒu)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释文]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如今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之计。
06鲁侯养鸟[原文]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释文]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迎接它并在宗庙里给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
海鸟于是双目昏花,心情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
鲁国国君的这种做法,就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用豢养鸟的办法养鸟。
[字词]鲁:古国名,在今山东西南部。
鲁侯:鲁国国君。
鲁郊:鲁国的郊外。
昔:从前、过去。
御:用车子迎接。
觞(shāng):古代的饮酒器,这里用作动词。
此指敬酒。
庙:祖庙。
九韶:虞舜时乐名。
韶乐九章,故名。
太牢: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猪、牛、羊三牲齐全的供品。
以为:用来作为。
眩(xuàn)视:眼睛发花脔(luán):切碎的肉块。
己养:供养自己的方法止:停止,栖息。
《九韶》:虞舜时乐名。
韶乐九章,故名。
鸟养:喂养鸟的方法。
07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释文]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
长期的劳苦,(班超)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地,来获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
班超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08司马光勤学[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释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字词]①患:担忧。
②若:如。
③众:众多④迨:到;等到。
⑤倍诵:倍,反复多遍。
诵,背诵。
⑥乃:才⑦尝:曾经⑧或:有时⑨咏:吟咏。
⑩独:独自⑪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
现指很努力、专心地读书。
⑫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检测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
这里指读书刻苦。
止:停止。
09闵子骞[原文]闵子骞兄弟二人,母卒,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车,失辔,父持其手,衣甚单。
父则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
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
‛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故曰:‚孝哉闵子骞,一言其母还,再言三子温。
‛[释文]闵子骞两兄弟,自从他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就再娶,后母再生两个孩子.子骞为他父亲驾车,掉落辔头,父亲摸他的手,穿的衣很单薄.父亲就回去,叫后母及孩子出来,摸孩子的手,衣穿很厚手很暖.就对他妇人说:‚我之所以娶你,实际上是为了我的孩子,现在你欺骗我,去吧,我不留你了.‛子骞往前说道:‚母亲在只有一个孩子单薄,母亲去了就四个孩子寒冷了.‛他父亲听了不做声,而后说:‚子骞甚为孝顺,一说后母回来了,再说三人都暖和了。
‛10鳖渡桥[原文]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
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
‛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
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释文]从前,有个人得到一只鳖,心里很想把它煮了吃,却又不愿意承担杀害生命的恶名,就烧了一锅滚烫的开水,又在开水锅上架了一根很细的竹子作为桥,和鳖约定说:"如果你能够从这个桥上爬过去,就放你一条活命。
"鳖明知主人是在玩弄诡计来赚取自己,但还是费尽力气,勉勉强强地从竹子上爬了过去。
主人见自己的计谋没有得逞,又说:"啊,真不错,你能够爬过这座桥,真是太妙了!请再爬一次,我还想再看看。
"[字词]①更:再,重复。
②当:担当,承担。
③炽火:把炉火烧的很旺。
④百沸:(水)沸腾。
⑤筱:细竹子。
⑥爬沙:本指蟹行,这里指鳖行。
意思是艰难地爬行。
11邴原泣学[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释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的时候路过书塾忍不住哭了。
老师说:‚孩子你为什么哭啊?‛邴原说:‚失去亲人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那些书,凡是能够读到它们的人,必然都有亲人。
我一来羡慕他们有亲人,二来羡慕他们能够读书学习,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哭泣。
"老师同情他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
‛老师说:‚孩子你果真有志向的话,我就免费教你,不用收学费。
‛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学习。
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字词]孤:从小失去父亲。
书舍:私塾。
遂:就泣:哭。
得:能够。
学者:学习的人。
亲:父母。
一则:一方面。
愿:羡慕。
中心:内心。
恻然:怜悯、悲伤的样子。
苟:如果。
欲:想要资:钱财。
此指学费。
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少:幼时。
就书:上书塾(读书)。
12书马犬事[原文]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公曰:‚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
‛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释文]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经常和同样在翰林院任职的人外出游玩。
看到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
欧阳修说:"大家尝试记叙一下这件事。
"一个朋友说:"有狗卧在大道上,被奔马用蹄子踩死了。
"另一个朋友说:"有一匹马跑过大道,一只狗被它踩死。
"欧阳修说:"如果让你们来编撰史书,恐怕一万卷也写不完啊!"几位朋友问欧阳修说:"你说如何写这件事?" 欧阳修说:"奔马在大道上踩死了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