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答案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答案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二、填空题(30分,每空1分)31.烂、酌32.闲、贪33.暮、微34.午、一35.独、雪36.阶37.瓜洲38.愠39.默40.汗青41.荒、毁42.烛、巴43.士、刮44.钟、割45.罔、殆46.戍47.戏48.罢49.更50.信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8分)51.(2分)白居易、杜甫52.(4分)含、立;色、香53.(2分)宦途失意的异乡人有家不得归的惆怅。

(二)(8分)54.(4分)(1)遗弃,抛弃(2)交换(3)忧虑(4)……以后(回答“已经”或“以后”)55.(2分)训练自己吃草根野果;学会对待猛兽的“不动”、“奋跃”等办法。

56.(2分)退伍军人、神勇(三)(14分)57.(6分)C、D、E58.(4分)(1)王羲之高兴地书写完后,用笼子装着鹅回家,非常兴奋地把这件事作为人生的一大快乐。

(落实:欣然、笼、甚、以为乐(以之为乐))(4分)(2)(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重,都像这类事情。

(落实:为、重、皆、类)四、阅读鉴赏题(10分)59.(1)前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象;后句抒发自己的情感。

(2分)(2)“乍”字是突然的意思,写出了夏雨雨后突然转晴的特点;(1分)这是视觉发现,也是感觉体验;(1分)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政治理想的信念。

(1分)60.(5分)事例表述清楚(1分);集中评价孔融的聪明,机智(2分);推理有趣、得体(2分)。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高一、高二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填空题(共20分,1-10题每空0.5分,11-12题每空1分)1.氏;姓;职业通称2.桃花茂盛鲜艳3.察举/荐举/选举;科举4.世胄蹑高位;左思/左太冲5.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四库全书6.西汉;长安7.敦煌曲子词8.号;陆游、范成大9.归有光;震川书院;桐城10.(1)少(2)如果,果真(3)客舍、旅馆(4)用来……11.(1)孔子、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五选其一)(2)项羽(3)李白(4)廉颇、蔺相如12.写出空缺处的语句。

(1)不如相忘于江湖(2)长安不见使人愁(3)月上柳梢头(4)问世间情是何物二、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13.C 14.D 15.A 16.B 17.D 18.B 19.B 20.C 21.A 22.A23.A 24.C 25.B 26.C 27.D 28.A 29.C 30.B 31.D 32.B三、阅读理解题(共40分)(一)(10分)33.(3分,每空1分)七言绝句边塞高适34.(1分)长安35.(2分)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1分),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1分)。

36.(2分)今日途中有幸与您相遇,本想修封家书却无纸笔,情急之中托您捎个口信,向我家人报个平安信息。

37.(2分)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1分),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1分)。

(二)(17分)38.(3分,每空1分)管鲍;廉蔺(刎颈)、莫逆、君子等39.(1分,错一处即不给分)管仲,名夷吾,字仲40.(3分,每空1分)交往做生意称赞41.(2分)B42.(2分)A43.(2分)D44.(2分)鲍叔却始终好好地对待他,并不因此而说他的坏话。

45.(2分)鲍叔不以我为贪、为愚、为不肖、为怯、为无耻(1分),对我非常了解(1分)。

(三)(13分)46.(2分)C(A.俎,盛食物的器具。

B.浒,水边。

D.赏,设宴。

)47.(2分)A(A.之,代词,他:柳子。

B.代词,你/动词,像。

C.转折连词,但是,却/并列连词,和。

D.代词,他/选择连词,还是。

)48.(2分)D(语意不是委婉含蓄,而是直接揭露)49.(4分)(1)他们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奴役百姓的。

(2分)(2)这证明他确实没有白拿百姓的钱,他是懂得不好好给百姓办事还要敲榨百姓财物的可怕而有所警惕的。

(2分)50.(3分)开头是以送别开始,结尾是以送别结束,中间着重论述“吏治”,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三十二字,但是文章本身也就是一段具备起、承、转、合的完整论述。

四、阅读赏析题(共20分)51.(8分)参考答案:《山坡羊·骊山怀古》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因荒淫奢侈和争权夺位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

触目伤怀,引史为证,感情痛切,风格沉郁。

骊山这座见证了众多历史沧桑的名山,历史遗迹甚多,作者登临此山,放眼四顾,感慨丛生,从哪里着笔呢?只有阿房宫最能引领作者、读者的思绪。

可惜的是,它已经被项羽付之一炬,当年的豪华奢侈都不复存在。

呈现在作者面前的只有“萧疏”的“荒草”,“弯曲萦回”的“河水”。

这正好触动了作者感时伤怀的情绪,体验到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

全曲没有艰深的文字,也没有令人生畏的晦涩典故,更没有华词丽句。

质朴重拙的文字,却吟出了千古不朽的绝唱。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明白如话,质朴中求大巧,浅显中求深刻,令人深思。

《山坡羊·潼关怀古》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

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总评。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地域远近数百里,时间上下千余年,思绪驰骋纵横,最后归结为“百姓苦”一句,反复咏叹,兼有山水诗的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

两者比较而言,《山坡羊·潼关怀古》比《山坡羊·骊山怀古》立意更为深刻;语言更为犀利;情感更多一点积极昂扬。

52.(12分)参考答案:本文记叙作者夜游石钟山的情景,通过实地考察,探究出山名的由来,说明凡事不可轻信传说或妄加臆断,而要注重“目见耳闻”,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作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认真对待问题的态度,反对主观臆断的求实精神,无疑是可取的。

但应当指出,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仍不免带有主观片面性。

后来考察石钟山的人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是由于石钟山有容纳数百人的大溶洞,而山形又似覆盖的钟,这种说法也许是比较合理的。

这是一篇通过记游来发表议论的别开生面的文章,它既有记叙文写景状物形象生动的特点,又有议论文剖析事理,探讨问题的性质。

它善于把记叙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时寓论断于叙事之中,有时在叙事的基础上阐发议论,有时则夹叙夹议,叙议融为一体;议论因叙事而显得有理有力,叙事因议论而得以深化升华,使文章既有感染力,又富有说服力。

作品的语言也很精练生动,写景则绘形绘色,形象逼真,使人仿佛亲临其境;论理则用词精当,轻重有别,极有分寸,能准确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贯通;层次井然,脉络分明;布局谋篇,极为细致周密,结构十分严谨。

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高三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C2.A3.D4.C5.B6.D7.A8.A9.A 10.B11.B 12.A 13.C 14.D 15.D 16.A 17.B 18.D 19.A 20.C二、填空题(20分,每题1分)21.道德经22.范仲淹曾国藩23.岐黄24.五代前传世写本和刻本纸质文献25.贞观贞观之治26.老子庄子27.社朝28.禅宋明29.徐霞客徐霞客游记30.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31.李斯泰山石刻32.花鼓秧歌33.鲁淮扬(江浙)34.瓜片猴魁35.宣德景泰蓝36.说文解字方言37.山海经神仙传38.不可以分析可以分析39.双声叠韵40.不同相同相近三、阅读理解题(40分)(一)(13分)41.(1分)水帘天下绝(或黄华水帘天下绝)42.(1分)概括黄华山“水帘”特点43.(3分)听到水声(“湍声汹汹”)——看到“水帘”(“悬流千丈忽当眼”)——细赏“水帘”(“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括号内的内容不必填写)44.(4分)雷公劈雹缤纷的彩虹骊龙吐珠轻明、圆转、变见、融结45.(3分)大自然的作用(1分)自己欣赏大自然时所达到的物我两忘的境界(2分)46.(1分)七言古体(二)(14分)47.(3分)大腿只是(只不过是)谢罪48.(4分)(1)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2)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49.(1分)刺股、引锥刺股50.(6分)要点:1.要写出总的对照点:得志前回家与得志后回家的不同待遇(说秦失败后与说赵成功后)(2分);2.还要写出具体的对照点:(1)苏秦与家人的不同态度苏秦:前——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后——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2)家人:前——妻不下虒,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4分)(三)(13分)51.(4分)(1)致力(2)抵押(3)按旧例(4)偏僻的小路52.(2分)A53.(4分)艺人成辅端写了一首歌谣嘲讽他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54.(3分)(1)弄虚作假,阳奉阴违(2)趾高气扬,任意陷害(3)致力搜刮,残酷杀害四、阅读鉴赏题(20分)(一)(8分)55.(3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分)《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2分)56.(5分,每点1分)(1)《题杜集》:①抓住杜甫“西南漂泊”时期的生活反映杜甫的一生坎坷;②以最能表现杜甫“忧国爱民”精神的诗篇来评价诗人(2)《读老杜诗集》:①对杜甫作总的评价;②揭示杜甫创作的动机;③表达对杜甫的深切悼念(二)(12分)57.(4分)突出赵抃备灾的面面俱到、有条不紊(2分)提出全文的总纲,让后文紧紧围绕这七个问题展开(2分)58.(4分,每空1分)不能自食者能自食者旱情疫情59.(4分)得力于经:把赵抃作为一个“有志于民”的官吏来写,赞扬他的救灾措施“足以传后”,并号召向他学习,“推公之所已试”(2分)得力于史:以朴实无华的文笔,井井有条地记叙了赵抃的救灾情况,传达了作者对赵抃的真挚感情(2分)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初一、初二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二、填空题(30分,每题2分)3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2.用叛离33.力求向后看34.以……为利这样35.发语词,不作解释即使36.还尽,彻底37.背书不失一字,复棋不误一子38.绿叶肥壮了,花儿凋零了39.诸葛亮40.不及林间自在啼41.不畏浮云遮望眼42.(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没能收复失地的失望(的感情)43.杜牧杜荀鹤44.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苏轼辛弃疾45.春雨的晚上,没有等来约好下棋的人闲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10分)46.(1分)拟人(3分)使流水、飞禽人格化,如同人一样有情感地欢送诗人归嵩山,从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回归嵩山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归隐的坚决的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