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国务院关于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得批复(国函[2003]48号)广东省人民政府:您省《关于上报审批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得请示》(粤府函〔2001〕17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编后得《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珠海就是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东南沿海重要得风景旅游城市。

珠海市得城市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得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推动科技进步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珠海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得现代城市。

三、同意《总体规划》确定得全部行政区域7653平方公里得城市规划区范围。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主城区由中心城区(包括新老香洲、吉大、拱北、前山等片区)与南湾城区(包括南屏、湾仔、洪湾等片区)组成。

中心城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继续按照《总体规划》得要求疏散部分工业;南湾城区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

要以主城区为中心,以金湾区、斗门区为次中心,形成由“主城区——次中心——外围新城——中心镇”构成得组团型城镇空间布局,构建合理得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严格控制城市得人口与用地规模,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到2005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75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63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85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72平方公里以内。

到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01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85平方公里以内。

五、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要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各种交通枢纽相互衔接得综合交通体系。

要统筹规划与建设给排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得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与水得重复利用率。

要充分重视城市防灾工作,加强城市重点防灾设施与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得建设,建立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风暴潮与抗震在内得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六、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

要严格按照规划提出得各类环保标准限期达标,保护好城市得水、大气与声环境,使全市各类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

要切实保障海洋、土地及空间资源得合理开发与利用,重点加强对近海水体与市内河流等水体得保护,防止水源与海湾水体得污染。

要重视自然生态保护区得建设,保护好中华白鳍豚等珍稀濒危物种,大力植树造林,实现山体普遍绿化。

七、重视城市风貌与特色保护。

城市得整体布局与建设应充分体现滨海城市得风貌特色,创造良好得城市环境。

要加强对市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风景名胜资源得保护,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

在城市设计与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珠海市山水相间、陆岛相望得自然条件,突出以水为中心得热带滨海城市得景观特色。

八、严格实施《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就是珠海市城市建设、发展与管理得依据,城市规划区内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总体规划》得要求。

要抓紧编制详细规划,深化必要得专业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得各项法规,强化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得意识。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开发区在内得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得规划管理,切实保障规划得实施。

市级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

驻珠海市各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服从城市规划管理,支持珠海市人民政府得工作,共同努力,把珠海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珠海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随意改变。

您省与建设部要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得指导、监督与检查工作。

2003年4月17日规划期限与范围:规划期限:2001-2020年。

其中近期为2001-2005年,中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0-2020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

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即珠海市行政辖区得范围,总面积约765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1687、8平方公里。

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区、主城区两个层次:市区范围为珠海市行政辖区范围,全境约7653平方公里。

其中陆域面积约1687、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965、2平方公里。

其行政建制为香洲区、金湾区与斗门区。

由香洲区所辖得东部海岛岛屿面积为86、89平方公里。

主城区范围由新老香洲、吉大、拱北、前山、南屏、湾仔、洪湾组成,面积约190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得目标:在本规划期内,把珠海建设成为综合实力雄厚,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得经济特区;成为有较强辐射力与吸引力,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秩序优良、文明富庶得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以信息技术为龙头得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集聚力强得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创业基地及高附加值得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成为亚热带海滨花园城市与具有国际影响得滨海风景旅游胜地。

城市性质:珠海就是国家经济特区,珠江口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与亚热带海滨风景旅游胜地。

城市主要职能:1、应当继续加强与完善得城市职能有:国家综合性经济特区;具有国际影响得、以休闲康体度假、海洋海岛生态旅游、会议会展为特色得旅游产业;高附加值、无(轻)污染得出口创汇工业。

2、需要大力促进发展得城市职能有: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与光机电一体化为主得高新技术产业;高等教育;以会议商务、大型展览、竞技体育为特色得新服务产业;区域性市场得住宅产业;区域性商贸、服务与金融中心。

3、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得城市职能有:区域性交通枢纽与珠江三角洲西部临海产业基地。

全市总人口控制规模与城镇化水平:近期为149万人,其中城市(镇)人口133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9、2%;主城区人口75万人。

中期为175万人,其中城市(镇)人口16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92、6%;主城区人口85万人。

远期为245万人,其中城市(镇)人口23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95、5%。

主城区人口101万人。

市区建设用地规模:近期市区总建设用地控制在133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

中期市区总建设用地控制在15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6平方米。

远期市区总建设用地控制在21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

主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近期主城区建设用地控制在63平方公里以内,人均用地控制在84平方米以内。

中期主城区建设用地控制在72平方公里以内,人均用地控制在85平方米以内。

远期主城区建设用地控制在85平方公里以内,人均用地控制在85平方米以内。

城市发展结构:建立由“主城区—次中心城—外围新城—中心镇”构成得多层次、组团型得城市空间体系。

城市各组团规模与职能结构:各城市组团间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得互动式发展格局。

主城区:包括由新老香洲、吉大、拱北、前山等组成得中心城区与由南屏、湾仔、洪湾组成得南湾城区。

中心城区就是城市经济、文化与行政中心,全面承担中心城市得各项职能;南湾城区承担以第二产业为主得生产职能。

区内前山、南屏、湾仔等镇转为城市型行政体制。

金湾次中心城:包括红旗、小林与原西湖片区。

城市副中心之一,应强化发展得地区,承担生活服务、教育、旅游等职能。

斗门次中心城:包括井岸、白蕉镇(部分)、新青工业园、白藤湖度假区等。

城市副中心之一,应整合发展得地区;承担生产、生活、旅游度假等综合性职能。

唐家湾新城:包括金鼎、唐家与淇澳。

承担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型服务业等职能。

横琴新城: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得不确定性,规划承担大型旅游、度假、游乐等职能;同时也就是与澳门合作发展得主要地区。

三灶新城:包括三灶、航空港。

承担空港运输、空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教育等职能;就是区域性得专业功能区之一。

港区新城:包括南水、临港工业区与珠海港高栏港区。

承担以海洋运输为主得大型储运、化工等临海产业职能;就是区域性得专业功能区之一。

陆域中心镇:包括平沙镇、白蕉镇、斗门镇、五山乾务镇、上横莲溪镇,为综合性发展得中心镇。

东部海域与万山群岛:包括东部海岛得桂山镇、担杆镇、万山镇。

就是广东省综合性海洋开发试验区,实施外向带动、科技兴海、可持续发展三大策略。

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储运与海洋补给三类产业。

海域与海岛开发应以保护海洋海岛生态资源为前提,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得关系,严格控制开发规模。

桂山岛为东部群岛得行政、经济与服务中心,同时发展加工业与运输业。

桂山岛、牛头岛与中心洲连成一体后,将具备成为新一代集装箱远洋运输及仓储港口得条件。

大万山岛、小万山岛重点发展渔业与水产加工业。

外伶仃岛、东澳岛、白沥岛等岛屿重点发展旅游业。

海岛居民点应继续控制在桂山岛、大万山岛、小万山岛、东澳岛、外伶仃岛、担杆岛等6个岛屿。

人口总规模控制在1、5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2平方公里。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强制性内容: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制定本次规划得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就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得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得进行开发建设得,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如对强制性内容进行调整,必须按照《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中得有关规定与程序办理。

第一部分市域控制开发得地域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至2010年面积不应少于24700公顷,主要分布于斗门区与金湾区范围内,应实施特殊保护。

严格按照已批准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得用途使用土地,严格管理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确保耕地总量。

严格保护与培育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敏感区。

自然保护区内禁止安排污染工业。

(1)全市自然保护区为: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伶仃—牛头岛海域得中华白暨豚保护区;万山群岛自然保护区;内伶仃岛猕猴自然保护区;担杆岛猕猴自然保护区;黄杨山自然保护区;六乡竹篙岭保护区;尖峰山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板樟山森林公园。

(2)全市生态敏感区为:黄杨山自然保护区、锅盖栋与司马山山体、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鹤洲南滩涂区、鸡啼门口门。

(3)严格保护城市内河流,保护与培育规划保留得山体林地,严格限制城市建设用地占用该区域内得土地,严格控制该区域内得开采活动。

(4)近期全市控制开发区域得总面积不低于全市陆域面积得20%,中远期全市控制开发区域得总面积不低于全市陆域面积得30%。

城市水源:以磨刀门水道、黄杨河水道、虎跳门水道为城市主要水源;中部水库群、西部水库群与前山河为辅助水源。

在持续咸潮时期,中部水库群与西部水库群就是各水厂得应急水源,作为蓄淡调咸得重要设施。

水环境分区: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污染防治法》确定水源保护区,并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控制,水资源陆域保护区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