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之洞对武汉的影响分析

张之洞对武汉的影响分析


教育制度
• 教育制度上,张之洞通过变革旧学制、推行新学 制,为“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实现以及开展新 式教育的实践提供了制度保障,是20世纪初年武 汉成为全国教育发达之区的重要条件。
教育思想 • 教育思想上,张之洞不媚“西”,不唯“中”, 以中学包罗西学,以西学补充中学的态度为学习 西方先进技术,推动武汉乃至中国传统教育向近 代教育迈进指明了方向。
一,张之洞对武汉文化的影响
• 洋务运动与西方文化的引进,以及西方先进的印 刷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对中国传统的图书出版业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张之洞对西方文化的引进促使了出 版业的发展,从而是他的观点传播到了武汉市民 的心里,其对武汉市民的主要影响是: • 打破几千年的封建顽固保守思想,推动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西学的引 进和传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让市民更 加进一步的了解到了何为西方文化。 • 武汉有一批与张之洞有关的值得后人凭吊的历史 文化遗迹。
张之洞大办近代工业,是发轫于 广州而展开于武汉。1889年,正 当他认真总结中法战争的教训, 积极在广州筹建枪炮、炼铁、纺 织诸厂时,清廷调他担任湖广总 督。由于接任的两广总督对办厂 根本不感兴趣,于是,上述诸厂, 经过清廷的批准,便随着张之洞 迁建到武汉,在国外订购的机器 设备,也陆续向武汉起运,近代 工业一直冷落的武汉三镇,从19 世纪90年代起便开始出现大办近 代工业的繁荣景象。
• 主要贡献: •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 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 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 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 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 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 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 起义
张之洞与近代武汉
张之洞
晚清名臣、清代 洋务派代表人物
简介: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 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又 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 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 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 兴义府(今安龙县),祖籍河北 沧州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 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 (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 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 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 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 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 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 阁大学士。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 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 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 名臣”。
教育结构 • 教育结构上,张之洞大力兴办新式学校,努力发 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军事、警察与法政教育以 及留学教育,推动武汉形成了由低等到高等、由 普通到专业发展的近代教育体系。
经心书院
教育管理
• 教育管理上,张之洞在办学宗旨、教育机构、教 育经费、教学内容、师资条件以及教育途径方面 的创新,不仅为发展武汉近代教育探索出了新思 路,对现代教育的改革也不无启示。

张公堤
市为张因建也 区后之保成名 面来洞障,后 积汉,了全湖 得口自一长堤 以市发方 , 扩区将安公 大的之全里 几扩称而。年 倍展为被它张 ︒ 预“视大之 留张为大洞 了公命减主 空堤堤轻持 间”。汉修 ,。人口建 使此们水, 汉堤感患 口还激, 17 1904 1906
张之洞路
• 20世纪30年代 (抗战前)在武 昌紫阳湖畔修一 条马路。人们怀 念张之洞,就将 此路名为张之洞 路。在这条路上 有清末新军工程 第八营、左旗等 驻地。此路现已 改名为紫阳路。
奥略楼
• 奥略楼,原名为风 度楼,为纪念张之 洞在湖北统治的政 绩,建成于清光绪 三十四年。一般游 人多误认此楼是黄 鹤楼。解放初在修 长江大桥时,此楼 被拆除。
抱冰堂
• 抱冰堂建于 1909年,是张 之洞的生祠, 也是辛亥革命 百年重要建筑, 目前是张之洞 纪念馆。位于 武汉市武昌蛇 山南腰,首义 公园内,湖北 省图书馆东边。
张之洞与他创办的洋务企业虽已成为过去,可 是他为中国工业现代化作出的努力,则应该得 到承认。早在上世纪50年代之初,毛泽东与黄 炎培等人回顾中国工业发展历程时,就曾特别 强调“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1958年夏 季,毛泽东在武昌与王任重等人谈话时又再次 说道“湖北的工业基础。
四,张之洞对武汉经济的影响
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在武汉兴办的第二个洋务近代大企业, 1891年1月动工兴建,至1893年冬,各分厂陆续建成, 拥有化铁炉2座,炼钢炉4座,并另设洗煤机、炼焦炭炉。 共用去 经费计库平银5829629两。 全厂机器设备和主 要建筑材料,全部购自英、德等国,并聘用30一40名外 国技师主管技术指导。 张之洞在武汉兴办的第三个洋务近代大企业,是布、纱、 丝、麻、纺织四官局。
三,张之洞对武汉工业的影响
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上, 全面展开洋务事业,修 建芦汉铁路、开办汉阳 铁厂和湖北枪炮厂,设 立织布、纺纱、缫丝、 制麻四局等等,可谓大 气魄、大手笔,使武汉 成为继上海、天津之后 重要的洋务基地。
首先是湖北枪炮厂的建立,1890年选定汉阳龟山北麓为 厂址,派专人督工建造,除在广东订购的机器外,又陆 续添购了不少机器。厂内分厂林立,聘有德国技师担任 技术指导,能制造最新式的快枪和快炮,所造的口径 7.9厘米步枪,成为闻名全国的“汉阳造”步枪
二,张之洞与近代武汉教育的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张之洞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同时也是 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更是武汉教育近代化的 先驱。 • 他一生兴办数十所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在教育结 构、教育管理、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等方面,为 近代中国特别是武汉近代教育体系的确立作出了 突出贡献。 • 总结张之洞的教育创新,对于明确当今教育改革 的方向和任务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