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 绝经后无黄体酮分泌。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雄激素
❖ 绝经后雄激素来源于卵巢间质细胞及 肾上腺,总体雄激素水平下降。
其中雄烯二酮主要来源于肾上腺,量约为 绝经前的一半。
卵巢主要产生睾酮,由于升高的LH对卵 巢间横细胞的刺激增加,使睾酮水平较绝 经前增高。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 促性腺激素
绝经过渡期FSH水平升高,呈波动型,LH仍可 在正常范围,但FSH/LH仍<1。
雌激素
❖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
绝经过渡期早期雌激素水平呈波动状态, 其原因是因FSH升高对卵泡过度刺激引起 雌二醇分泌过多,导致雌激素水平高于正 常增生期水平。
在整个绝经过渡期雌激素水平不呈逐渐下 降趋势,而只是在卵泡停止生长发育时, 雌激素水平才下降。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绝经后卵巢不再分泌雌激素
❖ 围绝经期是妇女由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 一个过渡阶段,包括:
绝经前期
绝经期
绝经后期
绝经指月经停止12个月,是每一个妇女生命进程 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它提示卵巢功能衰退, 生殖能力终止。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 绝经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性激 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如月经紊乱、情志异常、潮热汗出、眩晕 耳鸣、心悸失眠、浮肿便溏等。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脏燥, 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景岳全书·妇人规》:“妇人于四旬外,经期 将断之年,多有渐见阻隔,经期不至者……”
❖ 《中医妇科学》教材将此归属于 “经断前 后诸证”范畴。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病因病理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病因
❖ 围绝经期最主要的病因是卵巢功能的 衰退,临床上绝经分为两类:
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诱导下丘脑分泌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进而刺激垂体释放 FSH和LH增加;
同时,由于卵泡产生抑制素减少,使FSH和LH 水平升高,其中FSH升高较LH更显著,FSH/ LH>1,绝经后2~3年达最高水平,约持续10年, 然后下降。
围绝经期由于雌激素不足,对下丘脑、垂体不能 进行有效的负反馈,致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增加,绝经后2~第3七年节围达绝经最期综高合征水平,至老年期才开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病因病机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生理方面
木(肝) 水(肾) 土土(脾脾)) 火(心)
金(肺)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 妇女进入围绝经期,肾气渐衰,天癸将 竭,冲任二脉虚损,精血不足,气血失 调,脏腑功能紊乱,肾阴阳失和而致。
❖ 肾虚为致病之本,可以涉及他脏而发病
❖ 肾阴虚 ❖ 肾阳虚 ❖ 肾阴阳两虚
①血管舒缩症状 ②精神神经症状 ③泌尿生殖道症状 ④心血管疾病 ⑤骨矿含量改变及骨质疏松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血管舒缩症状
❖ 潮热是雌激素下降的最有特征性的症 状
❖ 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烘 热,继而出汗,持续时间在1~3分钟之间,症状轻 者每日数次或十余次,夜间和应急状态时容易发作
自然绝经是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而导 致的月经闭绝;
人工绝经是由于手术切除或放射线损坏两 侧卵巢而导致的绝经。
❖ 人工绝经更容易诱发本病。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病理
1.卵巢变化 ❖ 围绝经期的最早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
表现为卵泡对FSH敏感性下降, 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抵抗性逐渐增加, 然后才表现为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退化。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影响绝经时间的因素
❖ 我国平均绝经时间是49.5岁,与欧洲、 美洲相似。
❖ 世界平均年龄是50-51岁。 ❖ 主要因素:
家族遗传因素与吸烟。 与体形,生育次数,环境因素有关; 而与口服避孕药、经济收入、婚姻状况、
种族、初潮年龄无关。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 中医学无此病名,其症状于“年老血崩”、 “老年经断复来”、“脏躁”、“百合病”等病 证中可见散在记载。
体内低水平的雌激素主要来自肾上腺皮质以及 来自卵巢的雄烯二酮经周围组织中芳香化酶转 化的雌酮
转化部位:主要在肌肉和脂肪,肝、肾、脑等 组织也可促使转化。
雌酮在周围组织也与雌二醇互相转化,
但与生育期妇女相反,雌酮(E1)高于 雌二醇(E2),形成El/E2>1。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孕酮
❖ 绝经过渡期卵巢尚有排卵功能,但 因增生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导 致孕酮分泌减少。
❖ 围绝经期后,卵巢体积缩小,卵巢皮质变 薄,原始卵泡耗尽,不再排卵。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性激素变化
❖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逐渐减少, 绝经后妇女体内仅有低水平雌激素,以雌酮 为主,来自肾上腺皮质的雄烯二酮经周围组 织转化为雌酮。
雌激素: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 泌减少。
孕酮:绝经过渡期卵巢尚有排卵功能,但因卵泡 期延长,黄体功能第七不节围全绝经,期综导合征致孕酮分泌减少。绝 经后无孕酮分泌。
❖ 催乳素变化 绝经过渡期由于雌激素具有肾上腺能耗 竭剂的功能,可抑制下丘脑分泌催乳激素抑制因子 (PIF),使催乳激素水平升高。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绝经后GnRH的分泌增加,与 LH相平衡。
❖ 抑制素 通过反馈抑制垂体FSH和GnRH对自身受体 的升调节,使抑制素水平与FSH水平呈负相关。 围绝经期妇女血抑制素浓度下降,较雌二醇下降 早且明显,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敏感的指标。 绝经后卵泡抑制素极低,而FSH升高。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病理情况
心火上亢
肾
肾阴不足
阳
不
足
肝血亏虚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脾运失常
临床表现
1.病史
既往月经正常,出现月经紊乱伴有头 晕耳鸣,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潮热汗出,
情志异常等症状; 或因手术或受放射线损害造成人工绝
经而出现上述症状者。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2.症状 ❖ 月经紊乱:绝经过渡期的常见症状。 ❖ 与雌激素下降有关的症状
病例
龙某,女,48岁。2004年1月12日初诊。 主诉:烘热出汗皮肤痒反复8个月。 患者近1年来月经不规则,周期先后不定, 经期4~6天,经量比前减少。半年来烘热汗出, 以早上为明显,皮肤痒,以四肢为明显,伴心 烦失眠,情绪不宁,性交疼痛。末次月经2003 年11月20日。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第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