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信息共享资料

医疗信息共享资料

医疗信息共享
目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是国外发达国家解决医疗资源浪费、医疗效率低下和医疗费用高昂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兴医疗服务平台,是国内外医学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研究的重点。

为了提高临床文档的利用率并满足各个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随时随地获取患者临床信息的业务需求,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各个医疗机构临床数据的互联互通,尝试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为医疗信息的全面共享进行一次尝试和验证。

方法: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医疗系统整合理论和经验,在充分参考HL7 RIM标准的基础上,基于标准化、高扩展性、数据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等要求,利用现在成熟的SOA体系框架理论、Web Services技术和Oracle数据库等计算机技术和产品来构建和形成用于组成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中心和临床检验结果CDA文档,形成整体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

我们在天津医科大学及其6所附属医院之间较好的网络环境和较完善的医学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进行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实践研究。

我们对内容庞大的HL7标准进行了适应性筛选,只选用其中符合学校和6所医院实际情况的部分内容来进行信息采集和共享应用。

利用XML格式文档来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和传输...
信息共享是医院和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关键。

医院信息化建设将从以医院财务和医疗业务为中心转化到以病人为中心,电子病历的建立和完善将成为核。

而区域卫生信息化将在区域内以电子健康记录为核心,与医院电子病历有效衔接,消除各家医院独立发展造成的“信息孤岛”。

信息共享的困难:
1、技术上难兼容。

某家大医院的信息科技术人员坦言,信息的互联互通,医院有自己的顾虑。

现在每家医院都已经在搞电子病历,但都是和不同的软件开发商合作,采用的系统不同,电子病历的模式都不一样。

几家大医院如果实现互通的话,在技术上就存在难度。

2、治疗技术有“壁垒”。

患者的诊疗信息如果公开,自己的一些治疗方法如果被别的医院看到,可能会被别人偷师,这样做也容易流失病人。

一家三甲医院的副院长告诉记者,在南京,同是三级医院,还是存在着差异的。

比如一个病人在甲医院做了一次检查,转到乙医院则可以免去做这项检查的费用,但是乙医院仍可能以不信任为理由提出再做一次检查,说也是对病人的健康负责,但病人往往在两者间很难判断。

这样,所谓的医疗信息共享实际上是失去意义的。

3、不能很好保护隐私。

健康状况是一个人的隐私,如果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的话,病人就诊的记录,南京所有的医院都能查到。

浏览的对象过多,病人的隐私无法得以保护。

而政府部门想要通过信息共享建居民健康档案,哪些健康信息可以公开,哪些不能公开,这些都还有待研究完善。

4、法律效力难保证。

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是电子病历推广和应用的依据。

但还是有病人担心,一旦发生医患纠纷,电子病历是否具备法律效力?电子病历可以删改,很难保证“电子病历”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一旦打起了官司,如何保证“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

有市民质疑,尽管医院现在对于电子病历的修改都实施监控,但是监控权仍是在医院内部,对于病人来说,仍然是信息不对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