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过程空间组织

生产过程空间组织


复杂生产过程示意图
二、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的目标和要求
1、目标:从空间组织中获得最大的效益。
(1)最短的路线
(2)最大的灵活性
(3)最有效的面积利用 (4)最良好的工作环境
(5)最合理的发展余地
2、要求:
(1)符合加工过程的要求
(2)靠近布置原则 密切联系的、同类性质的;尽可能紧凑。
(3)发展原则(适应生产变化的需要)
第二节、生产单位的组成及专业化原则
一、生产单位的组成
1、生产技术准备部门:负责产品、工艺、工装设计等 技术文件,并负责新产品试制。
2、基本生产部门:如准备பைடு நூலகம்间 、加工车间 、装配车间。 3、辅助生产部门:辅助车间(工具、模具、机修)、动力部门。 4、生产服务部门:运输部门 、仓库 、试验与计量检验部门 。 5、附属生产与副业生产部门
(4)有利于安全与健康
(5)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便利条件。
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的内容
①生产单位的组成 ( 生产技术准备部门、 基本生产部门、
辅助生产部门、 生产服务部门、
附属及副业生产部门)
工艺专业化,“三同一不同”
②生产单位组成的专业化原则对象专业化,“三不同一同”
混合
厂址选择
③平面布置办 车 厂公 间 区室 平 平平 面 面面 布 布布 置 置置
1)缩短运输路线、提高连续性, 缩短周期,减少在制品;
2)专业化水平高,生产率高; 3)便于管理。 (3)缺点: 1)适应性差; 2)不便于工艺管理和工时利用。
2、对象专业化原则 (4)适用于: 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对成熟稳定的大量大批生产。
3、混合原则
四、专业化原则的应用
对象专业化设置生产单位的基本条件:
1.基础资料 包括厂区的地形、地貌、面积、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
件,地质、水文地质、社会经济等资料,以及建厂协议文件; 2.工厂的生产单位组成及专业化形式 3.生产系统图 该图简明地表示工厂的各组成部分的生产联系,以及生产
过程中原材料、毛坯、半成品、成品的流向,如后图
(三)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
装配车间
车工车间 铣工车间 钻镗车间 磨工车间
1、工艺专业化原则
(2)优点 1)适应性强 2)便于充分利用设备和工人的工作时间 3)便于工艺管理
(3)缺点 1)工艺路线长、生产周期长、生产率低 2)在制品占用多 3)管理复杂
(4)适用于: 品种多产量少的产品生产或新产品研制。
2、对象专业化原则 把加工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集
1.企业的专业方向已经确定 2.产品的结构\产量\品种较稳定 3.工种和设备比较齐全和配套 4.生产类型是大量大批或成批生产
工艺专业化设置生产单位的基本条件:
1.企业的专业方向尚未确定 2.生产的产品不稳定 3.专业化程度较低 4.生产类型是单件小批生产
第三节、工厂的平面布置
就是由原材料的接收到成品的制造完成和发运的全过程中, 将人员、设备和物料所需要的空间作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 组合,以便获得最大的生产经济效益。
中在一个生产单位中,组成以产品或零件、部件、零件组为对象 的专业化生产单位。 (1)特点:三“不同”一“同” 。 齿轮车间、标准件车间、 发动机车间。
毛坯车间
箱体车间 标准件车间 轴承连杆 齿轮车间 轴类车间
热处理
装配车间
2、对象专业化原则 形式:以产品或零部件为对象 发动机等
以同类零件为对象 轴承、齿轮等 (2)优点
二、影响生产单位组成的因素
1、产品结构和工艺特点 2、企业的生产专业化和协作水平 3、企业的生产规模
三、生产单位组成的专业化原则:
1、工艺专业化原则 是指按照不同的工艺性质分别建立工艺 专业化的生产单位。
(1)特点:三“同”一“不同” 铸造车间、机加工车 间、 装配车间。
锻工车间
热处理 电镀车间
7.工厂总平面布置应当和周围的环境协调
(五)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方法
物料流向图法 物料运量图法 作业相关图法 综合法 线形规划法 仿真法
(五)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方法
1、物料流向图法
物料流向图法,就是按照原材料,在制品以及其它物资在 生产过程的总流动方向来布置工厂的各个车间、仓库和其它 没施,并且绘制物料流向图,加以调整和改进。如后图
第二章 生产过程空间组织
第一节 概述
一、简单生产过程与复杂生产过程 1.简单生产过程是指单一零件的加工过程或单一部件的
装配过程。它是由顺次的密切联系的上下工序所组成。 如下图
单一劳动对象
工序1
工序2
工序3
简单生产过程示意图
工序n
2.复杂的生产过程:
当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不是由单一对象组成, 而是由许多零件与部件组成时,它的生产过程就 形成为复杂的生产过程。
工厂布置包括平面布置和立面布置,平面布置又分为
工厂总平面布置和车间平面布置
一、工厂总平面布置
(一)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任务
决定企业各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站、 办公室及其它单位在平面图上的相互位置和面积大小。
由此,决定了物料的流向和流程、厂内外的运输方式,以 及厂内运输系统。
(二)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所需资料
1.工厂的生产类型、生产规模、产品品种构成、厂内外 运输量和对运输的要求;
2.厂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气候等条件及运 输条件;
3.与工业区及城市规划的配合要求,动力供应、供水,排 水等条件;
4.施工条件、施工程序以及企业发展远景; 5.防火、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6.改建企业或扩建企业的原有厂区及原有的总平面布置。
(四)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基本原则
1.使物料运输路线尽可能短,减少交叉运输和往返运输, 以缩短生产周期,节约生产费用。
2.有密切生产联系的车间应靠近布置。 3.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运输条件,包括铁路、公路、水路、 港口等条件。 4.合理划分厂区。把同类性质的车间和建筑物布置在一个 区域内。 5.总平面布置应尽可能紧凑 6.工厂长远规划考虑将来有扩建、改建
(五)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方法
2、物料运量图法
物料运量图法,就是根据各车间(仓库、站场)的物料运量 大小来进行工厂总平面布置。相互间运量大的车间应靠近布 置;反之,相互间运量小的车间可以布置得远一些。
为了清楚地表明各车间之间的运量,可以绘制物料运量从 至表。
物料运量表
至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