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PPT课件
3、舌诊脏腑部位分布图和伸舌姿势 1、坐位或卧位 2、自然伸出
(二)望舌的方法 1、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 2、刮舌:以鉴别舌苔真伪
诊舌的注意事项
1、光线影响:变色 2、饮食或药品影响:染苔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齿痕、干燥等
舌象的生理差异
舌诊的内容:舌质 舌苔
舌质
• 颜色 活动 形态
舌苔 白苔 黄苔 灰苔 黑苔
老嫩 胖瘦 裂纹 瘀点 芒剌
厚薄 润燥 腐腻 剥脱
注意点:青紫舌主病的两重性
绛紫舌色红,干枯少津--热盛血瘀 淡紫舌色白,湿润多津--寒凝血瘀
(3)望舌形
• 老舌、嫩舌 • 胖大舌、肿胀舌 • 瘦薄舌 • 点剌舌 • 裂纹舌
(4)望舌态
(1)强硬:热入心包 痰浊内阻 中风先兆 (2)痿软:气血两虚 阴液枯竭 (3)震颤:气血亏虚 肝风内动 (4)吐弄:心脾有热 动风先兆 (5)歪斜:肝风内动 痰瘀阻络 (6)短缩:寒凝经脉 热灼筋痿
(2)红舌
舌象特征:较正常红者为红舌
临床意义:主热证(实热、虚热)
机理:热盛血涌
形成:
1、舌质红而粗糙——邪热亢盛(实热)
2、舌质红而光洁——阴虚火炎(虚热)
实热
虚热(阴虚)
舌红粗糙有苔
舌光红,少苔或无苔
(3)绛舌
舌象特征:较红舌更深者 临床意义:主热入营血、阴虚火旺 机理:热盛伤阴,血瘀 形成:
1、望舌质
概念:即舌体的颜色、形态的变化
分类
正常舌象:淡红舌 病理舌象:
舌色变浅—淡白舌 舌色加深—红绛舌、青紫舌
(1)舌神
有神 无神
(2)舌色
淡白舌 红舌 绛舌 紫舌 青舌
(1)淡白舌
舌象特征:舌色浅淡 临床意义:气血两虚、阳虚 机理:气血不足,血脉不充
阳虚失温,血不上荣 形成: 1、淡白而瘦小——气血两虚 2、淡白而胖嫩——阳虚
热入营血,伤及阴分,营阴被 耗,阴虚火旺
(4)紫舌
舌象特征:全舌或局部出现青或紫色 临床意义:主瘀血(气血运行不畅) 机理:气血行不畅,瘀积于局部 形成: 1、寒凝血瘀:阳气不足,不能温运——淡紫而
瘀点或瘀斑 2、热盛血瘀:热入营血,营阴受灼——绛紫 3、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行受阻
淡紫舌:为气虚寒凝,温运无力所致 绛紫舌:热盛伤津,血凝所致 淡红瘀点:气滞血瘀所致
舌色的现代研究
1、淡白舌:与红细胞减少、白蛋白合成障碍、 血浆蛋白偏低、组织水肿有关。
2、红绛舌: A、高热、脱水、维生素缺乏,电解平衡
失调等造成体内“阴”不足;可作为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的参考;
B、慢性病出现的阴虚舌以舌红少苔,舌 体瘦薄,舌面干燥是由于舌的粘膜及小唾液 腺萎缩、变性所致; 3、青紫舌:与静脉瘀血、血流缓慢、血粘度增 高、毛细血管扭曲畸形、微循环障碍因子有 关。多见于肝胆系疾病和心脏病、癌肿患者。
1、年龄因素:儿童多淡嫩;老人多紫暗 2、体质因素:有先天性裂纹舌、齿痕舌、地
图舌等,但无任何临床表现 3、性别因素:无明显差异 4、气候因素:
夏季炎热潮湿,舌苔略黄厚腻 秋季气候干燥,舌象微干而欠润
(四)舌诊内容
正常舌象: 淡红舌、薄白苔
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
干湿适中--为气血充足,阳气旺盛
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 肌性器官,附着于口 腔底部、下颔骨、舌 骨,呈扁平而长形
舌的结构
• 舌正面图
舌的结构
舌的显微结构
丝状乳头:占舌 面的主要部分, 是构成舌苔的主 要组织,中医认 为与胃气有关。
2、脏腑经络与舌象
精气神与舌象
• 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盈亏有关 • 唾为肾液;涎为脾液(金津、玉液)
• 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 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 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
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 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满口生衣,出现 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 之危候。
• 2、黄苔:黄苔主里热证。舌苔薄黄而干 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 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 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 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3、灰苔:主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 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为热 病或阴虚火旺。 4、黑苔: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 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 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 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中医舌诊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望舌
• 概念:是通过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以
诊察疾病的方法
• 目的要求:
• 1、掌握舌色、苔色的主病及其机理 • 2、掌握舌态、苔质的主病及其机理 • 3、了解相兼舌的分析方法 • 重点:舌色苔色主病 • 难点:舌苔、苔质变化与主病
2、望舌苔
舌苔为胃气上蒸所形成。
正常为薄白苔
舌苔的变化 苔色的变化 苔质的变化
望苔色
• 1、白苔: 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 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 在体表而未入里。 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 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 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 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 苔”,表示得瘟疫病。 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 热病。
望苔质
•厚薄 •润燥 •腻腐 •剥落 •有根无根
(1)厚薄:
薄苔--主表证,轻证; 厚苔--主里证,内有积滞;
由薄变厚--病情加重; 由厚变薄--病情减轻;
(五)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舌质-----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
舌苔-----邪气的浅深(水湿、痰饮、寒热等) 胃气的存亡
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是统一的。 不一致时应分别观察,综合判断。
舌诊历史简介
• 1、《黄帝内经》 • 2、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 3、宋代有了我国第一部舌诊专著
《敖氏伤寒金镜录》
• 4、叶天士 《温病条辨》 注重“温病察 舌”
(一)舌诊的临床意义
1、判断正气的盛衰 2、分辨病位深浅 3、区别病邪性质 4、推断病情进退
(二)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
1、舌的结构与舌象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