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目录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2)第2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5)第3课《壁虎与小猫》教学设计 (9)第4课《草地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12)第5课《海洋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15)第6课《森林的动物》教学设计 (18)第7课《网上学习:保护动物》教学设计 (21)《探究技能观察》教学设计 (23)第8课《物质的溶解》教学设计 (27)第9课《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教学设计 (31)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34)第11课《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学设计 (39)第12课《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42)第13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 (46)第14课《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50)第15课《认识气体》教学设计 (55)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59)第17课《它们的状态会变化吗》教学设计 (63)第18课《感受冷和热》教学设计 (68)第19课《测量温度》教学设计 (70)第20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74)第21课《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77)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学设计 (80)第23课《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83)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1课。
本单元包括7节课,第1-3课主要引导学生分别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归纳鱼类和两栖类、昆虫和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学会辨别动物的类别。
第5-6课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相同生活环境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身体和运动方式等特征能适应相应的环境。
第7课网络课堂以及本单元的《探究技能:观察》是属于本单元的探究技能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课型。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但由于本课需要的主要探究技能是“观察”,因此本课安排在《探究技能:观察》一课之后,让学生在掌握了观察的探究技能后再开始本课的学习。
本课包括情景导入、“活动1 观察小鱼和蝌蚪”、“活动2 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活动3 把它们分类”等四个教学环节。
本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方法,发现鲫鱼和青蛙的生长发育、身体和运动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并通过分类活动,初步归纳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
在课外,他们不少已经观察甚至养过蝌蚪和小鱼,也看过和听说过一些关于蝌蚪会长大变成青蛙的资料。
可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小鱼和蝌蚪的知识。
由于蝌蚪和小鱼个体很小,外形也相似,加上学生未必对了两者进行过认真、细致的对比观察,所以他们不一定能很好地、细致地描述两者之间外形特征的区别。
三年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经历,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学习能力,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认知上比较依赖具体的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作为思考的支架。
三、教学目标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区分青蛙和鲫鱼的幼体;2.知道青蛙的幼体长大成体身体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鲫鱼不会;3.能分别描述与青蛙或鱼相似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4.初步感知动物的多样性,对研究动物的分类感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初步认识鲫鱼和青蛙的一些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和归纳青蛙和大鲵、蝾螈的共同特征。
五、教学准备活动手册,青蛙和鲫鱼的活体,动物彩图资料卡片(青蛙、鲫鱼、金鱼、蝾螈、大鲵、蟾蜍、鳜鱼、鲑鱼等,卡片印有该动物生长发育、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等信息),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与讲述:春天的时候,三年级的妍妍和波波在公园的小池里发现了许多黑色的小动物,妍妍认为那是小鱼,可波波认为那是蝌蚪。
媒体:本课情境图片。
提出任务:怎样区分蝌蚪和小鱼?(二)活动探究活动1:观察小鱼和蝌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出蝌蚪和小鱼的不同?活动:观看播放小鱼和蝌蚪的视频和图片。
交流:比较小鱼和蝌蚪的区别的观察发现。
小结:小鱼和蝌蚪的身体有很多不同。
小鱼的身体较为扁长、有鱼鳍;蝌蚪的身体较短、圆,没有鱼鳍。
活动2: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媒体:播放小鱼和小蝌蚪生长发育为成体的视频。
问题:蝌蚪和小鱼长大成为成体后,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交流:蝌蚪长达变成青蛙的身体变化,以及小鱼长大成大鱼的身体变化。
小结:蝌蚪变成青蛙后,身体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活环境、运动方式也改变了。
而小鱼变成大鱼,它的身体形态和生活环境没什么变化。
问题:青蛙和鲫鱼的外形有哪些不同?除了外形,它们还有哪些不同?活动:观察和比较青蛙和鲫鱼的活体,了解它们在外形、运动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并做记录。
交流:青蛙和鲫鱼在外形、运动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小结: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体表光滑,用跳和游泳的方式运动,可以在岸上生活;鲫鱼的身体包括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只能在水中游泳的方式进行运动,体表覆盖着鱼鳞,终身生活在水里。
活动2:把它们分类问题:在自然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些与鲫鱼相似,有些与青蛙相似。
你能找到它们吗?活动:利用动物资料卡片将各种动物分成与鲫鱼相似的动物,或者分成与青蛙相似的动物,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交流: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
小结:与鲫鱼相似的动物有金鱼、鲑鱼、鳜鱼等,它们的身体都是流线型的,体表有鱼鳞,这一类动物我们称为鱼类;与青蛙相似;与青蛙相似的动物有蝾螈、蟾蜍、大鲵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体表光滑、身体具有头、躯干、四肢等结构,幼体为蝌蚪形状,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以离开水在陆地生活。
这一类动物我们称为两栖动物。
(三)总结与拓展提问: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交流: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和收获。
拓展:课后,让我们了解和认识更多鱼类和两栖类的动物。
七、板书设计1.鲫鱼与青蛙两栖类第2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2课。
本课包括情景导入、“活动1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实践活动到户外去观察”、“活动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活动3寻找蜻蜓和麻烦的伙伴”等五个教学环节。
本课教学情景导入从“麻雀和蜻蜓都会飞,为什么麻雀是鸟而蜻蜓不是”的问题,驱动学生以麻雀和蜻蜓为具体观察个例,探究鸟类和昆虫的一般特征。
“活动1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从蜻蜓和麻雀的都会飞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两者的翅膀有哪些不同,初步获取蜻蜓和麻雀不是同一类别动物的信息。
“活动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在“活动1”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翅膀的比较观察延伸至全身的比较观察,进一步引导获取蜻蜓和麻雀的不是同种动物的更多证据,并初步归纳两种动物的身体外形特征。
“活动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探究的视野,到大自然中寻找与蜻蜓或麻雀相似的动物,归纳与蜻蜓或麻雀相似的动物具有共同的身体特征,从而初步认识鸟类或昆虫的一般共同特征,并能以此对周围的动物进行辨别。
“实践活动到户外去观察”旨在于引导学生走出实验室到自然界中进行自然观察,发现自然环境中蜻蜓或麻雀等更多昆虫或鸟类动物的更多特征,获取更多有用的科学信息,丰富他们对动物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
蜻蜓和麻雀(树麻雀)是学生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它们都会飞。
不少学生已经知道蜻蜓是昆虫,麻雀是鸟。
但为什么同样都会飞,蜻蜓和麻雀却属于不同类别的动物呢?具有什么特征的动物才是昆虫?具有什么特征的动物才是鸟?对这些问题,学生未必深入思考过。
本课以麻雀和蜻蜓为个例引导学生一系列的探究,通过观察和比较归纳鸟类和昆虫的一般特征。
三年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比较和归纳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认知上比较依赖具体的事物,他们的归纳能力还需建立在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素材的基础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标本、图片和视频等直观的资料,为学生的进行思考提供必要的思维支架。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动物的敏感期。
他们对自然观察活动非常感兴趣。
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无序,安全意识也比较弱。
因此,在开展户外活动时,还需教师和家长进行引导和陪同。
三、教学目标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探究蜻蜓和麻雀的不同特征;2.能描述昆虫或鸟类的一般特征,并根据该类动物的特征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昆虫或鸟类;3.初步感知动物的多样性,对研究动物的分类感兴趣;4.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观察,珍爱身边的小动物。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初步归纳蜻蜓和麻雀的一些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对蝙蝠进行分类。
六、教学准备蜻蜓和麻雀的标本、活动手册、PPT课件、标有序号的各种鸟类和昆虫的彩图卡片,放大镜、观鸟望远镜。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展示与讲述:郊外的草地上,蜻蜓飞舞,麻雀在啄食草地上的种子吃。
四个小学生琪琪、妍妍、彬彬、波波刚好到这里玩耍,吓得麻雀和蜻蜓纷纷飞起。
媒体:本课情境图片。
2.提出问题:麻雀和蜻蜓都会飞,为什么麻雀是鸟而蜻蜓不是?(二)活动探究1.活动1: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媒体:蜻蜓和麻雀的标本问题:蜻蜓和麻雀都会飞,都有翅膀。
它们的翅膀一样吗?活动:观察蜻蜓和麻雀的标本,比较它们的翅膀有哪些不同。
交流: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哪些不同。
小结: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很多不同。
蜻蜓的翅膀有2对,膜质,光滑,透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不可伸展。
麻雀的翅膀只有1对,外披羽毛,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可伸展。
2.活动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媒体:蜻蜓和麻雀的标本、活动手册。
问题:除了翅膀外,蜻蜓和麻雀在外形上还有哪些不同?活动:观察蜻蜓和麻雀的身体各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并把观察发现记录在本课活动手册第1个任务中。
交流:汇报观察发现,描述蜻蜓和麻雀的身体外形特征。
小结: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长有触角、复眼,胸部长有2对翅膀,3对足;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翅膀和足)、尾五个部分。
头部长有眼、喙等器官。
体表覆盖着羽毛。
3.活动3: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1)与蜻蜓和麻雀相似的动物各具有什么特征问题:在自然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些与蜻蜓相似,有些与麻雀相似。
你能找到它们吗?媒体:PPT出示蜜蜂、蝴蝶、啄木鸟和翠鸟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观察比较蜻蜓、麻雀和蜜蜂、蝴蝶、啄木鸟和翠鸟等动物,将它们分成与蜻蜓相似的、与麻雀相似的两类动物,并归纳这两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交流: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
总结:与蜻蜓相似的动物身体都分为3个部分,长有2对翅膀、三对足。
这类动物属于昆虫。
与麻雀相似的动物,体表覆盖着羽毛,有一对翅膀,属于鸟类。
(2)判断哪些动物是昆虫,哪些动物是鸟类问题:你能判断下面哪些动物是昆虫还是鸟类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媒体:苍蝇、瓢虫、家鸡、太阳鸟、蝗虫、蝙蝠、缝叶莺、蚱蜢、喜鹊的彩图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