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全期备课内容与分析:本册主要围绕“结构与系统”这组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以及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内容。
本册共计五个单元、22个课題,旨在小学科学学习结東时,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内化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
本册总目标:1、能意识到系统是有一结相层次的。
系统中的成员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尽管每个版飘每层结构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都生命出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有米生物多样性、能量与能源、大阳系等内容,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在充分体验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及设计与制作能カ、建立科学模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始终保持对探索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不同能量形式间的转化与控制、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太阳系的组成等的兴趣,逐渐料爱生命,保护生物资源、节约能源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名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从体的角度分析系统中发的各现象,系统成员中的相互关系半生大胆想方面分事物的发展;体验感受系统结构和谐、对称的科学美。
3、能认识更多的生物种类,通过比较、推理、归纳某类生物的主要特性,能说出生物的生长需要能量,了解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而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能源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能说出大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大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4、能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认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发霉、腐烂等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保护生物资源的方案:能设计制作一些能量转化装置、节能装置。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能量能源问题;能大胆想象,关注科技发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有关太阳系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案,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决策,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系统、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具体时间安排:第一周:2、测量长度第二周:2、测量长度 3、测量质量第三周:3、测量质量 4、测量温度第四周:5、计量时间第一单元测试第五周:国庆节第六周:6、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7、塑料第七周:8、服装材料二单元测试第八周:9、固体、液体、气体第九周:10、水和水蒸气第十周:11、冰和水第十一周:12、热胀冷缩三单元测试第十二周:13、溶解的快慢 14、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第十三周:15、分离盐和沙四单元测试第十四周:16、弹力 17、浮力第十五周:18、摩擦力单元测试第十六周:19、制作水火箭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单元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学会记录测量结果。
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由5个环节组成:测量长度测量体积测量质量测量温度计量时间本单元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希望学生能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并说一说它们能帮我们做什么。
希望学生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
单元目标:1.说出常见测量工具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知道正确的测量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并比较。
2.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测量;知道测量有误差,能区别误差和错误。
3.在进行测量长度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的严谨性。
单元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测量方法并能正确使用。
2.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课时安排:1、测量长度………………………………………………2课时2、测量体积………………………………………………2课时3、测量质量………………………………………………1课时4、测量温度………………………………………………1课时5、计量时间………………………………………………1课时第一课时测量长度教学目标:1.知道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比较长度。
3.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4.知道测量有误差,能区别误差和错误。
5.在进行测量长度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刻度尺,活动手册学生:直尺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及实际的比较引出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或准确的,引出问题:要想准确知道物体的大小或长短,应该怎么办?二、讲授新课通过教材图片,引入比较法,比较物体的长短,这些只能定性比较,要想准确掌握物体的特点,就要进行测量。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长度的单位。
掌握人体各部位长度,进一步理解单位长度的大小。
引导学生估算常见物体的长度。
活动1:认识刻度尺阅读教材,认识各种常见的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分度值:相邻的两刻度线间的距离。
常见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或1cm。
活动2:用刻度尺测长度A、测量铅笔的长度观察教材中的刻度尺,然后思考:测量铅笔的长度应该选择哪一个刻度尺?引导学生测量,讨论:哪种测量方式是最好的?观察多媒体图片,回答活动2中问题。
(1)刻度尺应该怎样摆放?刻度尺要紧靠被测量的物体,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想一想:如果零刻度线磨损或模糊不清了,怎么办?可以从整刻度线位置开始测量。
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图片,思考哪种是正确的测量方法?B、测量书本的长和宽:用刻度尺测出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并把结果填入表格。
测量误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测量误差概念;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
三、习题练习1、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倾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刻度尺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说明单位2、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8.60cm B.1.60cmC.1.6cm D.以上读数都不正确板书设计:第一课测量长度1、长度及其单位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测量体积教学目标:1.知道正确测量体积的方法。
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比较体积的大小。
3.认识测量体积的仪器。
4.知道体积单位——毫升。
5.在进行测量体积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知道正确测量体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比较体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量杯,活动手册,胡萝卜,水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设置小场景:天热了,玲玲原来的上学用的水壶小了,她想买盛水多的,你们认为他该买哪一个呢?追问:水的多少我们该怎么知道呢?继续追问:杯子盛水的多少,可以通过测量杯中水的什么进行比较。
二、讲授新课一.认识测量仪器1.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概念:体积体积的单位:ml 毫升2.展示图片:你认识这些仪器吗?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手中的量筒和量杯,引导学生说出两种仪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
我们要想正确使用,我们还应该知道量筒和量杯的哪些方面呢?5.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起始刻度、最大量程、最小刻度值深入学习:常用的量筒有10ml,50ml、100ml、250ml二.测量方法怎样正确使用量筒?温馨提示:1.选择合适的量筒,将杯中的水沿量筒壁缓缓倒入量筒中。
2.将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待液面平稳后,平视液面,读数并记录结果。
3.出示不同读数方法,让学生判断。
三.使用测量仪器将玻璃容器编号,用量筒分别测量容器中的水。
并记录交流测量结果。
二、测量胡萝卜的体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用量筒来测量。
学习固体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米等1毫升=1立方厘米根据已有的经验测量胡萝卜的体积,并且能够计算出胡萝卜的体积。
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测量步骤:我测量胡萝卜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立方厘米。
测量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问题:如果胡萝卜太大,不能直接放入量筒,如何测量它的体积呢?学生回答,老师指导。
三、应用拓展指导学生自制量杯。
依次用量筒量取相同体积的水倒入透明的杯子,分别在杯壁上标记出水面的位置作为刻度,这个量杯就可以测量体积了。
比一比,哪位同学制作的量杯测量体积最准确。
四、习题练习1.物体占有()的大小叫做()。
2.液体常用的体积单位一般是:()、()。
3.测量液体体积的常用工具是()。
板书设计:第二课测量体积1、量筒是常用的测量体积工具。
2、固体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液体体积单位:毫升ml1毫升=1立方厘米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测量质量教学目标: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能指认天平、台秤、电子秤等常见的测量质量的仪器。
2.通过测量几个物体的质量,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3.观察不同的测量仪器,选择合适的仪器测量相应的物品。
4.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5.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6.进一步巩固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7.测量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教学PPT、若干物品、托盘天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一只长大的牛和一只长大的羊哪一个更重一些呢?2.一个西瓜和一个苹果哪一个更重一些呢?追问:怎样知道西瓜比苹果重多少呢?引入“质量”的学习。
学生回答,牛会重一些。
学生会答西瓜更重一些。
学生发挥生活经验,用秤称一称。
二、认识测量仪器1.科学认识“质量”:质量是物体的特性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称质量为重量。
2.有很多测量仪器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引导说一说。
说一说你见过哪些测量质量的仪器3.文字介绍秤的种类。
4.图片和实物介绍各种常见的秤(1)杆秤是最早的(2)磅是称量大重量的秤(3)电子秤是最常见的秤,超市、市场等都可以见到(4)天平是实验室常见的测量仪器。
5.提问:你知道质量的单位是什么?总结: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克和千克三、测量方法1.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
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的结构出示图片结合实验天平,认识天平的结构3.怎样用天平测量物品的质量呢?4.五步骤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天平四、使用仪器测量1.引导学生使用天平2.引导学生进行记录小组合作,称一称你的文具——橡皮、铅笔有多重?记录你所称的物品的质量五、应用与拓展设计一个方案,称量一杯水的质量。
六、习题练习1.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质量仪器叫做_________。
2.常用的质量单位是________ 和________。
3.板书设计:第三课测量质量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认识天平:托盘天平是使用方法: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测量温度教学目标: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