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几个方面:
(1)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要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2)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
(3)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此外,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结构升级还包括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的升级。
中国
第二三产业比例逐年增大,第三产业增长最快,第一产业比例下降
现代制造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芝加哥自1837 年设市以来,芝加哥作为五大湖的中心、国家
铁路干线枢纽,处于盛产钢铁、牲畜和农产品的中西部,其
北美大陆的核心地理位置成就了城市长达一个多世纪的
繁荣。
但是自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作为“锈带”之都,芝加哥也没能逃脱席卷整个中西部的经济危机。
为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从60 年代开始,芝加哥就研
究新一轮的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问题,80 年代最
终确定并贯彻执行了“以制造业为依托、服务业为主导的
多元化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了由制造业基地向全球
化城市的转型。
这一成功转型带来了明显的成效,2003 年
城市人口回升到290 万人,市区面积591 平方公里,成为
国际航空运输中心、国际(美洲)光缆通讯的中心,被称为美
国的制造之都、金贸之都、会展之都、文化教育和工业中
心,基本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
经济发展。
2003 年芝加哥生产总值1100 亿美元,人均4.1 万美元。
在全球经济中处于战略位置的城市往往倾向于脱离
其所在的地区,在广泛的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但芝加哥
是个例外,它同地区经济的联系极其紧密。
大芝加哥地区
的内地贸易要多于世界贸易,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有
赖于制造、仓储和交通业的发展。
中西部的很多小型工业
城市仍然是机械、机床、汽车配件和其他产品的强有力的
出口方。
芝加哥正是依靠综合、密集和多样化的中西部经
济,完成了其全球化城市的转型。
与美国其他特大城市相比,芝加哥是一个非常巨大的
制造商。
中西部的资本货物(如农用机械、重型卡车、建设
机械等)以及耐用消费品(汽车等)产业的就业和总产出仍
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中西部制造业的密集对芝加哥有直
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芝加哥都市地区仍保留了制造
业,其产量和海外出口仍很可观;间接影响是芝加哥很多
商业服务来源于或关联于地区制造业甚至是农业。
芝加哥
与中西部各州之间相互依存度高,这也是城市得以保持活
力的一个原因。
中西部制造业产品贸易极度繁荣,促使高
度专业化的生产部门必须实行跨越各州的密切协作,这就
进一步推动了陆地交通的兴盛。
而芝加哥是全美交通改革
速度和力度最大的城市,它作为中西部货物运输、配给的
枢纽地位一直就未曾动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