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止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2分)光阴流失如梭,发展苍海桑田。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万古奔腾的长江,在中国版图上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轴.( )线,出世界屋脊,跨峻岭险滩,纳百川千湖,连结起锦.( )绣壮美的华夏大地,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B.纪录片《历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了国家实力。

C.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的工匠精神。

D.感恩是人类心灵之花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华章。

4.下列句子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白居易都是“唐宋八大家”。

B.“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话现在常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紧张气氛。

C.“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这是话的主语是“它们”。

D.“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

”这句话缺少主语。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5月18日,市博物馆举行了“重现古城晨钟暮鼓”活动。

随着昭明台顶楼两侧的巨钟大鼓铿锵声韵响彻襄阳古城上空,人们的思绪也被带入遥远的时空。

借这次活动,再现古代城市生活场景,让大家重新体味传统钟鼓文化。

①现在,城市钟鼓早成绝响,古时时间如何报?钟鼓如何敲?现代人对此已经非常陌生。

②同时,钟鼓还起到警戒、提示城门启闭的作用,这也是政治的需要。

③在古代,钟鼓楼是城市的重要建筑,其主要功能是报时。

④古时没有钟表,日晷、刻漏、更香等授时、计时工具也是由官方垄断管理。

⑤所以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统一的报时系统,这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A.①③②④⑤B.③①④⑤②C.③④⑤②①D.①③④②⑤6.名著阅读(4分)(1)《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它通过与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鲜明地表现了“”的主题。

(2)《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请你写出一个你喜欢的人物,及与其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和在这个故事里表现出来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春蚕到死丝方尽,。

(3),山雨欲来风满楼。

(4),爱上层楼。

(5)《行路难(其一)》中以用典表达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是,。

(6)《醉翁亭记》中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的句子是:,。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8分)8.《见字如而》节目播出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书在寄托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校拟开展“手写家书”活动,可同学李明却说:“有了网络和手机,还用得着用笔墨写信吗?”听了他的话,你该怎样劝说他积极参与活动?(2分)9、综合性学习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

请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2分)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1)读下列两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2分)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连续三年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国民经济极度困难,同时苏联的单方面毁约,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面对困境,我国科技人员不靠外援,自力更生,自主研制,终于在1964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材料二:美国研制原子弹用了近18年的时间;中国仅用了10年时间。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弹研制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多时间!探究结果:(3)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写出你对“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理解。

(2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抱负,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这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本命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三、阅读与欣赏(40分)(一)古诗词赏析(4分)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两句中的“破”和“挂”有何妙处?(二)文言文阅读(10分)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

夏日新篁①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

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②,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节选自郑燮《画竹》)注释:①篁:竹子。

②骨子:(屏风的)架子。

12、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1)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2)甚凉适也13、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2分)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1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15、从节选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郑燮是一个的人。

(2分)16、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读出怎样得生活启示。

(2分)(三)记叙文阅读(13分)钟霄的第九年王璐琪①我们画室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在大家只有17岁的时候,他已经26岁了。

②所有的人都在准备美术高考,他也在准备,据说,这已经是第9年了。

在艺术生的群体中,他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③他曾经在墙上画了一幅画,只处理了一半画面,另一半像是被人撕掉了,还卷着纸边,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幅贴在墙上的残破画。

那天老师来的比较晚,他到画室后巡视了一圈,然后生气了。

“昨天的值日生是谁?怎么这里还贴着一幅破……”他抬起手摁住墙的一瞬间愣住了,手指放在上面很久没有拿下来,再回过头的时候,老师目光直视着他,说:“钟霄,别再考了!我聘你当画室老师,做我的副手。

”④全班目光齐刷刷盯着他,我崇拜地看着他。

他没有回答,依然专注地挥舞着手里的画笔。

我坐的位置刚好在他的侧面,清楚地看到他捏笔的手腕一抖,一块颜色画歪了。

谁都知道他要考全国最好的美术学院,因为他不肯将就别的。

关于那所北方的美术学院,大部分人是不敢奢望的,包括我。

⑤我们画室在一栋破旧的七层高的居民楼里,那段时光非常快乐,一群孩子肆意地在残破的墙上涂鸦。

一栋即将被拆除的旧楼,被我们装点的犹如“卢浮宫”,格外美丽。

⑥我们最喜欢的地方是这栋楼的天台,几个伙伴常常三三两两在天台眺望月亮,谈论着明天的梦想。

在我们谈天说地的时候,他一定要带着一个速写本,把我们的形态画在纸上。

只有提起那所梦想中的美术学院时,他才会插上一两句话。

⑦美术高考前夕,画室里只听得见笔划过纸面时的沙沙声。

忽然有一位同学喊到,“钟霄,外面有人找你。

”那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头发几乎全白了,脸晒得土黄,穿着一身蓝色的衣服,背着一个布兜。

看见钟霄出来,老人黯淡的脸上现出一丝笑容,犹如点了一盏灯。

他们站在画室门口,说了很长时间的话,老人几次把布兜交到他手里,钟霄都不接,硬推回去。

这样僵持了一会儿,老人生气了,一跺脚,他才勉为其难地接了过来。

⑧待他回来后,我问他,“那是你爷爷?”他面无表情地说:“是我爸,他知道我明天要考试,给我送庙里求来的馒头,说是吃了耳聪目明,一准儿能考上大学。

”后来,我转身拿铅笔时,发现他正在默默地流泪,我同情地看着他。

⑨这一年,他没有参加考试,做了老师的副手。

他坚持了九年,却在第九年的时候放弃了,我很吃惊。

而这一年,我却意外地收到了他梦想的那所美院的录取通知书。

所有人都过来祝贺我,他也不例外,那张单薄的纸,被他摩挲了好多遍,“真羡慕你,真的,羡慕你。

”他复读机一样,反复讲,反复说,像是在对我说,也像是在对他自己说。

⑩“你为什么不再试一试呢?”我问他。

他为难地笑笑:“我怕今年考上了,家里拿不出学费。

任性考了那么多年,是该给家里挣点钱了。

等攒够了钱,我再考。

”我想尝试着安慰他,却发觉自己词穷了。

11 高考后,画室被拆除了,我们的“卢浮宫”倒塌了。

12 再去看他时,他气色好了很多,已经成了老师的合伙人。

他邀请我去画室看一看。

上了顶层后,我震惊了:顶层的墙壁上,全是孩子们的涂鸦,极像当年我们的“卢浮宫”,尤其是天台。

他站在一片彩绘前对着我笑,既像从前那个执著的青年,又像一个全新的人。

“虽然没有考上那所美院,可美院现在会请我讲课,也值了……”他谈起自己的事业,开始滔滔不绝。

不远处有学生喊他,他去学生那里指导了。

13 我沿着彩绘墙慢慢地走,忽然发现在一个角落里,有一幅残破的速写画,走近一看,我笑了,又是他的恶作剧,让人误以为是贴上去的。

可是当我看完速写画和画旁边的彩绘时,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那是六、七个少年坐在天台上看月亮,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半空,唯独他,一手拿着画笔,两只眼睛却看向我们。

速写画旁边,有那么一个真人比例大小的彩绘,是个蓝色的阿凡达。

她手持长矛,满脸警戒的神情,忠心耿耿地守护着他们的潘多拉星球,以及我们曾经的“卢浮宫”。

(原文有删改)17、请阅读选文,在表格A、B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2分)18、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7段划线句进行赏析。

(3分)19、文章第4段写到:“我坐的位置刚好在他的侧面,清楚地看到他捏笔的手腕一抖,一块颜色画歪了。

”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钟霄当时的心理活动。

(要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60字左右)(3分)20、文章第⑬段写到,“我”看完钟霄画的内容时,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笑不出来的原因。

(2分)21、文章写的是—段钟霄的人生经历,作者却以“我”的口吻来写,请问“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四)议论文阅读(13分)智者的选择①法国思想家卢梭年轻时只身闯荡巴黎,他创作的歌剧《乡村卜师》在公演后大获成功,国王观看了演出,给予很高评价。

第二天,使臣来到了卢梭住所,宣布国王要召见他,并且要赐给他一份丰厚的“年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