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题型分类及解题方法突破衡阳县二中高三政治备课组一、选择题部分1、选择题一般解题步骤和技巧(1)基本前提: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2)解题中要求做到“三审”、“六排”①“三审”,具体说就是要: A、审题型。
要确定题型 ,是单项选择题 ,组合式选择题;是正向选择题还是逆向选择题。
B、审题意(抓住立意。
全面理解题意,材料中心,注意: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长题干要读短,短题材要读长,除了题目设问时有明确的指向性,其他的都必须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不可断章取义) C、审设问、明确题干的限定性、指向性。
②审查题肢,明确选项本身正误。
第一、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题肢。
第二、确定哪些是错误题肢 ,即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题肢。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题肢本身说法是错误的,可先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③审查题肢是否与题干存在必然联系。
第一、确定哪些是干扰性题肢 ,即题肢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 ,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
第二、确定哪些是一级引申题肢(有直接联系的) ,哪些是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
④“六排”:排谬法、排异法、排重法、排倒法、排乱法、排外法2、几种常见题型剖析题型一计算型例1:假定2011年某商品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1680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7元人民币。
如果2012年3月生产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
若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为()A.210.5美元 B.210美元C.190美元 D.201.6美元方法指导:(1)、根据变量关系,直接推算(正比关系的变量用乘号联接;反比关系的变量用除号联接;增加的变量加上变动部分,降低的变量减去变动部分) 。
(2)、将未知变量设为未知数,解答方程(用方程将各种变量联接起来,根据数学概念解答方程)。
(3)、对于数据整倍变化,或没有确切说明变化幅度时可以根据其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假设数值,进行模型化推算。
题型二漫画类例2:(2011年高考江苏卷)仔细观察漫画《放心肉》(见下图)。
该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是( )①部分经营者缺乏市场规则意识②部分经营者缺乏良好的形象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效能差④某些政府部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方法指导:“四步分析法”解漫画题——第一步,分析漫画的标题,透过这个“眼睛”洞察整幅漫画所要表达的主题。
第二步,仔细观察画面,把画面中所有的“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分析漫画的特定情境。
第三步,要分析漫画中的语言文字。
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
第四步,要透过画面,挖掘出漫画蕴涵的深刻道理。
题型三事例型例3:(2011年高考四川卷)市民王某希望了解本市垃圾焚烧厂的烟气排放情况,向市环保局提出申请公开相关数据,但环保局未予作答。
王某较起真来,按法定程序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环保局履行职责。
法院判决王某胜诉。
这反映了( )①国家支持公民依法维权②公民享有质询权③国家保护公民的知情权④公民享有监督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方法指导:对策一分析与综合相结合首先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比较复杂的材料要将其分解为若干层次,进而全面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其次要分析设问,分析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引导词,引导词决定着答题方向,它们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关键;最后要把题干与题肢综合起来思考,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题肢与题干存在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直接的联系就选,存在臆想的、表面的、间接的联系则不选。
对策二背景补充法由题中的材料联想材料出现的原因、背景等,在头脑中对材料进行背景补充。
这样可对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作出准确的选择。
题型四组合型例4:面对“水灾物价”,南方相关省区政府适时进行价格监控,相继采取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严格控制与居民基本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商品的价格:当发现某种或某些商品价格远远超出正常波动范畴的情况下,物价部门会建议政府采取调控措施。
南方相关省区政府对价格进行监控和采取价格临时干预措施,是政府( )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③审慎用权、民主决策④行使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方法指导:“排除法+比较法”是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
第一步,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将明显错误的观点(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点的错误表述,也可以是偷梁换柱、张冠李戴,还可以是以点带面、以现象代替本质)或明显正确却不合题意的观点,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第二步,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分析,选出含有这些正确(或最佳)观点的题肢,确定正确选项。
题型五引文型例5:“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恩格斯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A.政治是一种上层建筑 B.政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D.政治与经济是相互联系的方法指导:要解答好这类题型,必须在平时扩大知识面,加强古诗、古文的修养,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反复阅读引文,弄清其原意,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
分析题肢时,还是先运用排误法,然后将观点正确的题肢与题干对照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选出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部分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解题方法】: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
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
同上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解题方法】:解答此类试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我们不仅要解释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还要说明其影响和意义。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即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能)这样做。
分析时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当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除了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之外,有时还需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题型四、“怎么办(措施)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
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方法】:解答措施类试题,首先要读懂设问,确定答题范围;其次要明确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最后将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作答。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解题方法】:解答意义类试题,第一步,要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经济、政治、文化、哲学),还是全部意义。
第二步,要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为下一步作准备。
第三步,作答,一般要遵循从小到大、从近到远、从点到面的原则:从小到大即先回答对个人的意义,再回答对集体的意义,最后回答对国家的意义;从近到远即先回答目前(眼前)的意义,再回答长远的意义;从点到面即由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面、由一个层次发展到多个层次。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解题方法】: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述道理(为什么)"-"明确做法(怎么办)"这一解题思路来作答。
第一步,判断表态,即对题目中的事或观点作出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的评价。
第二步,阐述道理,即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不做这件事、不持这种观点的危害性。
第三步,明确做法,即说明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等应怎样做或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方法】: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题型八“依据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
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方法】: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
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题型九“图表类”主观题【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
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方法】: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
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