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世界电影艺术的形成和成熟时期
世界电影艺术的形成和成熟时期
3)歌颂底层小人物的真、善、美;
4)针砭人性的弱点,警示人生的误区。
• 卓别林影片的艺术特点:
1)首先以喜剧为载体表现悲剧; 2)运用对比蒙太奇手法叙事; 3)运用哑剧手法,以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营造喜剧气氛; 4)恰如其分的掺入杂技动作,使其同剧情融为一体; 5)绝大部分镜头使用全景,中景不多,少量远景,特写镜头屈 指可数。
• 4、类型电影
是一种影片创作方法。就是按照不同类型(或称样式)的规定 和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
类型电影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具有如下特点:影片创作者必
须严格遵守制片人为他指定的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即:1.公式
化的情节。2.定型化的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类型电影 的制作根据观众的心理特点,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类型作为制作
• 2、制片厂制度
在好莱坞的鼎盛时期,制片厂体系和制片厂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 善和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高度精细的组织分工
在英斯(独立制片人兼导演,曾于1913年就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 在电影的生产管理上,并建立了类似工厂流水线的制片生产模式) 的方法中,制片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前期制作)首先由编剧部门 按照制片人所选择的故事写出文学剧本,导演们写分镜头本,井送 英斯审查后盖上‚按写下来的拍‛。然后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拍摄 阶段,在制片人的监督下由导演执行制作。第三个阶段,组合阶段( 后期制作)由剪辑师去完成,这种集成体系在三、四十年代的分工变 得更加精细,制片厂设有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术、洗印、 录音和剪辑等,各类部门和各种专业人员,他们相互制约,各司其 职。甚至,在各部门的分工中还有具体地划分,比如:编剧,有分 管情节的、分管嚎头的、分管对话的等等。
三、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兴起
• 1、影城好莱坞(hollywood)的建立 ——成为世界第一影都都是一个‚逼‛字造成的。 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的好莱坞,这片依 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先是由摄影师们在寻找外景地时所 发现的。大约在世纪初,这里便吸引了许多的拍摄者,而后一些 为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们纷纷涌来,逐渐形 成了一个电影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的一段时间, 由于格里菲斯和卓别林等一些电影艺术大师们为美国电影赢得了 世界声誉,又由于华尔街的大财团插手电影业,好莱坞电影城的 迅速兴起,这恰恰适应了美国在这一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电影则进一步纳入了经济机制,成为谋取利润的一部分。资本的 雄厚,影片产量的增多,保证了美国电影在世界市场上的倾销, 洛杉矶郊外的小村庄最终成为一个庞大的电影城,好莱坞也无形 中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2、其次,这一学派所面临的是共产主义集团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的诞 生、与一个阶级的成功相并行的问题。 因此,在他们的作品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的影响下,把经济 和社会环境看作是人类关系中首要的驱动力,并以饱满的热情,积 极地投身到宣传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宣传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战斗任务中去。
• 代表人物 • 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
• l、库里肖夫的‚实验工作室‛:
在库里肖夫的实验中,最著名的是所谓‚库里肖夫效应‛,
这实际上是由普多夫金具体操作的,他从许多废片中找出了莫兹
尤辛的3个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镜头,并把它们与另外3个镜头: 桌上的一盘汤、棺材里的女尸、小女孩玩着玩具狗熊相互组接起
来。结果在观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产生了对
他从事的新闻片、纪录片的拍摄中,又并非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
电影摄影。在他的理论中,崇尚技术、迷信机械运动,他更感兴趣 的是改变运动速度和找出奇特的拍摄角度。
•
他说:‚我是电影的眼睛, 我是机械的眼睛,…我这个机器
,把那个只有我才能够看到的世
界展示给你们看‛。维尔托夫认 为,电影的实质在于拍摄角度和
普多夫金在创作与理论上的主要特征:
1、强调剧本创作的重要作用。 普多夫金在《电影剧本》一书中,为自己的影片确立了一种 叙事模式,即:‚整个电影剧本分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分成若 干段落,每个段落又分成若干场面,最后,每个场面则由一系列 从不同角度拍摄的镜头构成。
2、注重演员工作的基础作用,他的影片一般都依靠杰出的演员来扮 演剧中人物。
• (1)关于影片《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
这部影片是爱森斯坦最出色的一部影片,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 一部经典之作。 影片为纪念1905年俄国革命20周年而摄制。由尼娜,阿卡疆诺 娃编写的这个剧本,原是一部较全面地表现19O5年的那一场流产革 命斗争的作品,而波将金号起义只不过是全剧中的八个插曲之一。 影片剧作结构是通过五部分来完成的,即:人与蛆虫、船上的 戏剧、死者激发人们、敖德萨阶梯、同舰队相遇。结构形式本身是 按照希腊悲剧的‚黄金分割律‛的格式组织进行的,即2:3的比例 。 爱森斯坦认为,这样安排是符合观众情绪起伏的节奏要求的, 影片的每一段都有完整的起承转合,都注意到比例的精确。而每一 部分又都贯彻着强烈的矛盾冲突,有着巨大的感情冲击力。
重点,即采取所谓"热潮更替"方式。在人们厌烦了西部片之后,
便换上恐怖片,然后再继之以其他类型影片,如此周转不息,反 复轮换。
• 西部片、科幻片、歌舞片、犯罪片 • 1、西部片
西部片关键词:牛仔、左轮枪、歹徒、警长、马匹、仙人掌、 酒馆、荒漠、篷车、印地安人……
• 2、爱森斯坦的理论建树: (1)关于‚杂耍蒙太奇‛
他曾在《杂耍蒙太奇》的文章中谈到: ‚杂耍是戏剧中每一个特别刺激人的瞬间 、,即戏剧中能够促使观众足以影响其感
官上或心理上的感受的那些因素,也就是
能够保证和精确地预计到如果安排在整体 ’的恰当次序中就会引起某种感情上震动 的每一因素,它们是能够用来使最终的思 想结论显示出来的唯一手段。‛
• 卓别林代表作:
• 《安乐狗》
• 《狗的生涯》
• 《寻子遇仙记》
• 《淘金记》 • 《城市之光》 • 《摩登时代》 • 《大独裁者》
• (2)基顿 喜剧电影奇才,有‚石面人‛的雅号 ‚基顿的独到之处,是他的表演艺术寓严肃于 滑稽之中,他坚信幽默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 代表作品:《航海家》《将军号》
蒙太奇,电影有可能以自己那种
异乎寻常的,别人想不到的独特 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或者把经
过选择的镜头,以新颖的蒙太奇
手法加以并列和配合,重新创造 出一个现实生活来。 《电影眼睛》海报
• 3、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
在世界上赢得声誉的主要影片是《母亲》(1926年)、《圣彼得堡的末 日》(1927年)和《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年)。
(2)制片人制度
制片人把制作影片的所有权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从题材的选 择、摄制人员的确定,以至于拍摄的角度和剪辑的取舍等,整个 生产程序全部控制起来。好莱坞的制片人是制片厂政策的执行人 员,是组织和监督影片生产的管理人员,他对上向公司负责,对 下控制着一切,他决定着影片的摄制人员的命运,如若哪一个人 工作不合他的意,便随时有可能遭到解雇。
3、把蒙太奇视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
• 4、爱森斯坦的理论与创作
在创作的第一部影片《罢工》 (1924年)中,成功地运用了‚杂耍蒙 太奇‛的理论,创造出在帝俄统治下 屠杀工人的镜头和屠宰场屠杀牲畜的 镜头交替剪辑,隐喻工人正在象生畜 一样任人宰割的这样一个蒙太奇的典 型段落。此后,爱森斯坦拍摄了一系 列描写俄国革命工人阶级斗争历史的 影片,并同时在电影中进一步发展和 完善了他的蒙太奇观念。
结构和蒙太奇。
2、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 (电影机应该象人的眼睛一样去客观地纪录生活实景。)
他创办了不定期发行的杂志片《电影真理报》,‚电影眼睛派‛
的理论也从中产生。维尔托夫提出:电影机应该象人的眼睛一样去
客观地纪录生活实景。为此,他始终拒绝拍摄故事片,他反对传统 叙事的方式,反对使用剧本、演员表演、摄影棚拍摄等等。但是在
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世界电影艺术的形成和成熟时期 (1895——1945)
一、世界电影艺术的形成期
• 形成期(1895 年——1927 年)。从爱迪生、卢米埃尔在美国和 法国发明电影之日起,经历了从短片到长片,从单镜头到多镜头 剪接,从而形成视觉语言的二十多年历史。 • 发展期(1927 年——1945 年)。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电 影获得了声音和色彩,具备了电影艺术的一切必要的表现元素。 人们对反对无声电影的经验开始了总结,并且在运用音响和色彩 • 方面,在探索电影形象表现潜力方面都展开了认真的研究和实。
观众到影院为的是去看明星。在明星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影
迷群,明星决定了影片的价值,决定了票房价值。
导演在好莱坞是没有地位的,他夹在制片人和明星中间,不
过是制片厂的一个雇员。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结果成为高效率的, 但却是缺乏想象力的技师。他们严格地、按照剧本所规定的情节 和台词去拍摄影片,之后把胶片交给剪辑去完成最后的制作。
他进一步指出‚不是静止地‘反映’一个事件,不是使活动 的一切可能性处于这一事情曲合乎逻辑的表现的限度以内,而是
跃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把任意选择的(在既定结构和把起作用的
表演联结在一起的主题环节的范围内的)、那些独立的杂耍表演 自由地组成蒙太奇,也就是说,一切都从某些最后的主题效果的
立场出发来进行合成,这就是杂耍蒙太奇。‛
于莫兹尤辛的表演的评价。从这个现象中,库里肖夫看到了蒙太 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
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
他认为:电影演员和画家前面的模特差不多,只不过是按 照规定好的动作活动起来而已。电影艺术并不始于演员的表演
和各个不同场面的拍摄,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而不成其为
艺术,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能成为电影艺术。他提出了积极的 创作纲领:影片结构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
• 成熟期(1945 年至今)。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进入了艺 术上的精益求精阶段,并在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从过去单纯的 摹仿吸收进行到有取有舍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