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

多项选择题:1.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abc)A.知识观B.学习观C.学生观D.教师观2.下列选项属于心智技能的有(acd)A.读书B.跑步C.记忆D.计算3.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将迁移划分为(bcd)A.具体迁移B.同化性迁移C.顺应性迁移D.重组性迁移4.依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将知识学习分为(abd)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5.为了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这些感知规律包括(abcd)A.强度律B.活动律C.组合律D.差异律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D)A.二次世界大战以后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末D.1903年2.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C)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3.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是(C )A.共同要素说B.概括原理说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B )A.言语信息B.态度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的行为6.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A)A.言语信息B.态度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7.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哪种模式进行教学(B)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8.下列对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描述不正确的是(C)A.单维思维B.思维的不可逆性C.思维的可逆性D.自我中心9.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B)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10.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_ B ___ 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2、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_b___A、7岁B、3岁C、12岁D、18岁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A___A、维果斯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__B__A、道德素质B、道德情感C、道德修养D、道德学习5、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_A___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B、教学媒体C、教师的爱好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6、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样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__A__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7、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_C___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8、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D____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9、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_C___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10、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_C___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11、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B____A、学生B、人和动物C、动物D、儿童1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__D__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13、"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_B___A、创造性B、学习迁移C、发现教学法D、学会学习14、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__B__A、发展认知结构说B、习得知识C、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D、认识发生论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___D_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16、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___C_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17、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__C__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18、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__A__A、1903年B 、1913年C、1924年D、1934年19、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B___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20、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__D__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二、填空题(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_心向与定势___。

22、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和趋势的内在动力称为_成就动机___。

23、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_调节策略___。

24、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形成,一是_概念同化___。

25、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_社会自我___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26、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知识分为_陈述性知识___和程序性知识。

27、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_动作技能___和态度五个方面。

28、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_自我实现___需要。

29、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_中等_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30、皮亚杰认为,守恒是_具体运算___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31、归因理论是从__结果__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32、影响学习准备的最主要因素是成熟和学习。

33、_桑代克___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3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__评价__三个过程。

35、完形-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_心理___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36、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_自我调节___和监控。

37、学习策略主要有_元认知识和体验___、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38、__元认知__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者的认识过程。

39、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__检查评估学习方法__与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的过程。

40、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与_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方法_;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4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2、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4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44、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

45、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46、论述学习动机激发的主要方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47、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答案:一、选择题1、B2、B3、A4、B5、A6、A7、C8、D9、C10、C11、B12、D13、B14B15、D16、C 17、C 18、A 19、B 20、D二、填空题21、心向与定势22、成就动机23、调节策略24、概念同化25、社会自我26、陈述性知识27、动作技能28、自我实现29、中等30、具体运算31、结果32、成熟33、桑代克34、评价35、心理36、自我调节37、元认知识和体验38、元认知39、检查评估学习方法40、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方法三、简答题41、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42、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43、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44、(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划和技能构成。

45、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6、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四、论述题47、提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包括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包括品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总体来看,初中生的伦理道德已开始形成,但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_B_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学生期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_D__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__C__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_B___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_A___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一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__C__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_D___A.完形一顿悟说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