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决策一、单项选择题1.决策所涉及的问题一般与()。
A.将来有关B.过去有关C.现在有关D.过去、现在、将来都有关2.现代组织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
A.信息的准确及时B.是否作了充分的调查C.决策的正确与否D.组织内部的管理质量3.()旨在实现组织内部各环节活动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A.战略决策B.管理决策C.业务决策D.确定性决策4. 合理决策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不包括()。
A.目标合理B.可靠的信息情报C.有限合理、经济性D.决策结果满足预定目标的要求5. 战略决策主要是谋求()。
A.组织目标的实现B.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C.组织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目标三方面的动态均衡D.组织工作的正确指导6.决策方案的后果有多种,每种都有客观概率,这属于()。
A.不确定型决策B.非程序化决策C.战术决策 D.风险型决策7.决策的定量方法是()。
A.依靠人们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决策的方法B.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决策的方法C.确定型、不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的方法D.一系列科学的处理过程8.决策树的构成要素是()。
A.概率枝、方案枝、决策点、状态结点B.方案、概率、期望值、自然状态C.决策点、方案枝、概率枝、自然状态D.方案、决策点、概率、状态结点9.对某种自然状态概率为“1”的决策是()。
A.风险型B.确定型C.程序化D.非程序化10.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 000元,每台售价12 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A.14台B.12.5台C. 7.3台 D.80台11. 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
A.确定目标B.发现问题C.搜集信息D.调查研究、分析情报资料、找出问题12. 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区别在于()。
A.风险的大小B.可控程度C.能否确定客观概率 D.环境的稳定性13.管理决策主要应由()作出。
A.高层管理者B.基层管理者C.中、高层管理者D.中层管理者14.主要是根据决策人员的直觉、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的决策是()。
A.确定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15.对于盈亏平衡分析(又称量本利分析),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盈亏平衡点, 企业的总销售收入等于总生产成本B. 在盈亏平衡点, 产品的单位价格等于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C. 在盈亏平衡点, 产品的单位价格等于产品的单位成本D. 在盈亏平衡点, 企业的利润为零16.在盈亏平衡分析中, 各个备选方案与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是:()。
A. 确定型的关系B. 风险型的关系C. 不确定形的关系D. 没有关系17.我国制定的五年计划属于()。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风险决策 D.非程序决策18.企业经营方案决策最终所选出的方案一般为()。
A.较为满意的方案B.最佳方案C.利润最大的方案D.成本最低的方案19.企业由于经营范围拓展,对企业内人事进行了相应调整,并任命了新的营销经理,此决策属于()。
A.经营决策 B.业务决策 C.管理决策 D.风险决策20.()对有关决策的理解比较完整。
A.拿主意 B.想办法 C.既想办法又拿主意 D.评价各种主意二、多选题1.一个企业在进行一项决策,而且确定这项决策是不确定型的决策,可以依据()来解决。
A.乐观决策原则B.悲观原则C.最小后悔值法D.决策树法2.按决策的地位,可把决策分为()。
A..战略决策B.战术决策C.业务决策D.随意决策3..按决策的条件和状态不同,可分为()。
A. 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策C. 不确定型决策D. 安全型决策4.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可分为()。
A.随意性决策B.限定性决策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5. 一般来说,越是组织的下层主管人员所做的决策越倾向于()。
A. 战略型B. 风险型C. 常规型D. 确定型6.主观决策法特别适合于()。
A. 确定型决策B. 经验决策C. 非常规决策D. 战术决策7. 有代表性的定性决策方法有()。
A. 头脑风暴法B. 德尔菲法C. 统一意见法D. 哥顿法8.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有代表性的群体决策中的专家会议决策法,为使与会者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和激励,达到较高效率,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原则:()。
A. 不批评别人的意见B. 自由奔放地思考C. 多提方案D.结合别人的方案提出自已的设想9.所谓决策,简单地说,就是决策者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选优的过程。
这一定义有以下几层含义:A.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B.决策要有若干个可行的备选方案C.决策是一个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选优的过程D.决策的结果是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10.()是长期决策。
A.人力资源的开发B.生产中的资源配置C.投资方向的选择D.企业日常营销11.属予业务决策范畴的主要有()。
A.技术改造 B.岗位责任制的制订 C.生产进度安排。
D.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12.下列关于决策的分类标准,错误的是()。
A.从决策的起点看,可把决策分为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B.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C.从决策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D.从决策的重要性看,可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13.常用的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
A.决策树法 B.小中取大法 C.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D.大中取大法14.下列属于战术决策的特征的有()。
A.阶段性 B.局部性 C.方向性 D.区域性15.下述表述中哪几句是正确的()。
A.决策是识别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B.一般来说,大多数决策关注的是寻找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C.决策不是某个时点的拍板决定,而是一个从有关信息收集一直到决策结果的过程 D.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三、填空题1.决策是最重要的管理活动之一,且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它贯穿于管理活动的。
2.决策理论学派甚至认为就是决策。
3.按决策的地位,可把决策分为战。
4.按决策的条件和状态不同,可分为。
5.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可分为。
6.按照决策者的层次的不同,决策可分为。
7.是决策的先导,正确的决策来自于准确的。
8.坚持系统性原则,就是要在决策时处理好:的关系。
9.决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
10.当明确了决策问题,明确了决策目标,接下来的步骤就是。
11.所谓最佳方案,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方案,而是以为准则,选择到相比之下最大、最小的最佳方案。
12.头脑风暴法主要用在决策。
13.哥顿法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即运用熟悉的方法处理陌生的问题;二是,即运用陌生的方法处理熟悉的问题。
14.在企业的生产能力限度内,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是。
15.盈亏平衡分析法,又称量本利分析法。
该法是研究一个项目的之间函数关系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
16.变动成本是指那些与业务量成变化的成本,17.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而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18.决策树由5个要素构成,即。
19.应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的程序可分为三个步骤:。
20.应用悲观原则(小中取大法)进行决策时,先从每个方案中选择一的收益值,然后再从这些的收益值中选取一个值,该值对应的方案就是最优方案。
四、名词解释1.决策2.战术决策3.风险型决策4.程序化决策5.高层决策6.不确定型决策7.悲观原则悲观原则8.乐观原则乐观原则9.后悔值10.最佳方案五、简答题1.决策的原则和程序有哪些?2.进行风险型决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3.应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决策的思路是什么4.哥顿法决策的基本观点和实施要点是什么?5.简述福克兰定律的含义及对管理的启示。
六、计算题1.某企业准备生产一新产品,经预测得知:当该产品产量为4000件时,需支付总固定成本200万元,总变动成本200万元,如果产品定价为2000元/件。
求:(1)该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产量;(2)实现目标利润400万元时的产量;(3)如果产品单价提高10%,盈亏平衡点产量。
2.某商场经营某一品牌的饮料,该商场每月租金5000元,顾了5名员工,平均月工资为1200元,每月水电费及各项杂费2000元。
饮料进价为每箱120元/箱。
求:(1)如果售价为180元/件,每月售多少箱才能盈亏平衡;(2)要实现10万元的目标利润,每月最低要销售多少箱。
(3)如果饮料进价为每箱140元/箱,则要实现10万元的目标利润,每月最低要销售多少箱。
3.某企业准备开发一种新产品,现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有关资料如下表:请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
4.某企业计划生产一新产品。
有三种生产制造方案可供选择:(1)改造原有生产线;(2)新建一条生产线;(3)自制与外购结合。
该产品需求量无从预测。
但在三种不同销售情况时,各种方案的收益可以估计。
有关资料如下表:试分别用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后悔值法和平均数法进行决策。
七、案例分析案例5-1 领导如何进行决策?A局B公司近年来工作效率低下,缺乏生气,原任经理年龄又较大,即将退体局党委决定对该公司领导班子进行调整,任命一位新经理,因B公司内部推荐不出适当人选,于是经过局组织人事部门的考察,把C公司副经理王平调任为B公司经理。
王平是一个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中年干部。
他上任后,感到要当好B公司的经理,打开工作新局面,首先必须熟悉B公司的方方面面,因此,他不急于发号施令,在上任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除了应付公司的例行公事外,其余时间都花在了解公司的各方面情况上,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发现B公司机关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公司机关过分臃肿,部门林立,职能不清,造成在工作中相互扯皮,互相推诿,有的科室还存在官多兵少的现象;二是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纪律松懈;三是工作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年龄偏大或文化专业素质较低。
由于存在这些问题,造成公司机关行政效率低下,缺乏生机活力。
为此,王经理感到,要扭转公司机关的不良形象,打开工作新局面,必须对公司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改革,同时,他又感到改革牵涉的面较大,自己又是新来B公司工作的,有关改革的重大事宜,还是先与其他几位公司领导“通通气”为妥,于是他找了几位副经理和党委成员,简要谈了一下自己的改革打算,他们听了以后欣然表示支持。
王经理倍受鼓舞,对公司机关的改革充满了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深思熟虑后,他想出了一个改革方案,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事为中心,按照机构设置科学化、合理化原则,精简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能,同时在精简机构过程中,各科室实行优化组合,并引入竟争机制,通过双向选择,组成新的科室领导班子和成员。
第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各科室必须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用硬性管理方法整治公司机关的秩序,加强工作人员的纪律性,以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