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步列,均值和方差”在“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延伸,在本讲的学习中,同学们将通过具体实例理解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均值和方差的概念,认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要求同学们会用随机变量表达简单的随机事件,会用分布列来计算这类事件的概率,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通常有一道解答题,占12─14分左右,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凸显数学的应用价值.二、 复习预习1.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随机变量的均值是常数,样本的平均值是随机变量,它不确定.( )(2)随机变量的方差和标准差都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偏离均值的平均程度,方差或标准差越小,则偏离变量平均程度越小.( )(3)正态分布中的参数μ和σ完全确定了正态分布,参数μ是正态分布的期望,σ是正态分布的标准差.( ) (4)一个随机变量如果是众多的、互不相干的、不分主次的偶然因素作用结果之和,它就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2.设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P (ξ=k )=15(k =2,4,6,8,10),则D (ξ)等于( )A .5B .8C .10D .163.设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3,4),若P (ξ<2a -3)=P (ξ>a +2),则a 等于 ( )A .3 B.53C .5D.734.有一批产品,其中有12件正品和4件次品,有放回地任取3件,若X 表示取到次品的件数,则D (X )=________.5.在篮球比赛中,罚球命中1次得1分,不中得0分.如果某运动员罚球命中的概率为0.7,那么他罚球1次的得分X 的均值是________.附:1. √√√√ 2. B 3. D 4. 9165. 0.7三、知识讲解考点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X x1x2…x i…x nP p1p2…p i…p n(1)均值称E(X)=x1p1+x2p2+…+x i p i+…+x n p n为随机变量X的均值或数学期望,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2)方差(x i-E(X))2p i为随机变量X的方差,它刻画了随机变量X与其均值E(X)的平均偏离程度,其算术平方根称D(X)=∑ni=1D X为随机变量X的标准差.考点2均值与方差的性质(1)E(aX+b)=aE(X)+b.(2)D(aX+b)=a2D(X).(a,b为常数)考点3两点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均值、方差(1)若X服从两点分布,则E(X)=__p__,D(X)=p(1-p).(2)若X~B(n,p),则E(X)=__np__,D(X)=np(1-p).考点4正态分布(1)正态曲线:函数φμ,σ(x)=12πσe22ó2)(ux--,x∈(-∞,+∞),其中μ和σ为参数(σ>0,μ∈R).我们称函数φμ、σ(x)的图象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2)正态曲线的性质:①曲线位于x轴上方,与x轴不相交;②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x=μ对称;③曲线在x=μ处达到峰值1σ2π;④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__1__;⑤当σ一定时,曲线的位置由μ确定,曲线随着__μ__的变化而沿x轴平移,如图甲所示;⑥当μ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σ__越小__,曲线越“瘦高”,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σ__越大__,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如图乙所示.(3)正态分布的定义及表示如果对于任何实数a,b (a<b),随机变量X满足P(a<X≤b)=ʃb aφμ,σ(x)d x,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记作X~N(μ,σ2).正态总体在三个特殊区间内取值的概率值①P(μ-σ<X≤μ+σ)=0.682_6;②P(μ-2σ<X≤μ+2σ)=0.954_4;③P(μ-3σ<X≤μ+3σ)=0.997_4.四、例题精析考点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例1(2013·浙江)设袋子中装有a个红球,b个黄球,c个蓝球,且规定:取出一个红球得1分,取出一个黄球得2分,取出一个蓝球得3分.(1)当a=3,b=2,c=1时,从该袋子中任取(有放回,且每球取到的机会均等)2个球,记随机变量ξ为取出此2球所得分数之和,求ξ的分布列;(2)从该袋子中任取(每球取到的机会均等)1个球,记随机变量η为取出此球所得分数.若E(η)=53,D(η)=59,求a∶b∶c.【规范解答】(1)由题意得ξ=2,3,4,5,6.故P(ξ=2)=3×36×6=1 4,P(ξ=3)=2×3×26×6=13,P(ξ=4)=2×3×1+2×26×6=518,P(ξ=5)=2×2×16×6=19,P(ξ=6)=1×16×6=136.所以E (η)=a +b +c +2a +b +c +3a +b +c =53, D (η)=⎝ ⎛⎭⎪⎪⎫1-532·a a +b +c +⎝ ⎛⎭⎪⎪⎫2-532·b a +b +c +⎝ ⎛⎭⎪⎪⎫3-532·c a +b +c =59. 化简得⎩⎪⎨⎪⎧ 2a -b -4c =0,a +4b -11c =0.解得a =3c ,b =2c ,故a ∶b ∶c =3∶2∶1.【总结与反思】(1)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关键是确定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值,写出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正确运用均值、方差公式进行计算.(2)注意性质的应用:若随机变量X 的期望为E (X ),则对应随机变量aX +b 的期望是aE (X )+b ,方差为a 2D (X ).考点二二项分布的均值、方差例2 (2012·四川)某居民小区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安全防范系统(简称系统)A和B,系统A和系统B在任意时刻发生故障的概率分别为110和p.(1)若在任意时刻至少有一个系统不发生故障的概率为4950,求p的值;(2)设系统A在3次相互独立的检测中不发生故障的次数为随机变量ξ,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ξ).【规范解答】(1)设“至少有一个系统不发生故障”为事件C ,那么1-P (C )=1-110·p =4950,解得p =15.(2)由题意,得P (ξ=0)=C 03⎝ ⎛⎭⎪⎪⎫1103=11 000,P (ξ=1)=C 13⎝ ⎛⎭⎪⎪⎫1102×⎝ ⎛⎭⎪⎪⎫1-110=271 000,P (ξ=2)=C 23×110×⎝ ⎛⎭⎪⎪⎫1-1102=2431 000,P (ξ=3)=C 33⎝ ⎛⎭⎪⎪⎫1-1103=7291 000.故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E(ξ)=0×11 000+1×271 000+2×2431 000+3×7291 000=2710.(或∵ξ~B(3,910),∴E(ξ)=3×910=2710.)【总结与反思】求随机变量ξ的期望与方差时,可首先分析ξ是否服从二项分布,如果ξ~B(n,p),则用公式E(ξ)=np;D(ξ)=np(1-p)求解,可大大减少计算量.考点三正态分布的应用例3在某次大型考试中,某班同学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80,52),现已知该班同学中成绩在80~85分的有17人.试计算该班成绩在90分以上的同学有多少人.【规范解答】依题意,由80~85分的同学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求出该班同学的总数,再求90分以上同学的人数.∵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80,52),∴μ=80,σ=5,μ-σ=75,μ+σ=85.于是成绩在(75,85]内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68.26%.由正态曲线的对称性知,成绩在(80,85]内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12×68.26%=34.13%.设该班有x名同学,则x×34.13%=17,解得x≈50.又μ-2σ=80-10=70,μ+2σ=80+10=90,∴成绩在(70,90]内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95.44%.∴成绩在(80,90]内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47.72%.∴成绩在90分以上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50%-47.72%=2.28%.即有50×2.28%≈1(人),即成绩在90分以上的同学仅有1人.【总结与反思】答此类题目关键是利用正态曲线的对称性表示出所给区间的概率.利用对称性转化区间时,要注意正态曲线的对称轴是x=μ,只有在标准正态分布下对称轴才为x=0.考点四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问题例4甲袋和乙袋中都装有大小相同的红球和白球,已知甲袋中共有m个球,乙袋中共有2m个球,从甲袋中摸出1个球为红球的概率为25,从乙袋中摸出1个球为红球的概率为P2.(1)若m=10,求甲袋中红球的个数;(2)若将甲、乙两袋中的球装在一起后,从中摸出1个红球的概率是13,求P2的值;(3)设P2=15,若从甲、乙两袋中各自有放回地摸球,每次摸出1个球,并且从甲袋中摸1次,从乙袋中摸2次.设ξ表示摸出红球的总次数,求ξ的分布列和均值.【规范解答】(1)设甲袋中红球的个数为x ,依题意得x =10×25=4.(2)由已知,得25m +2mP 23m =13,解得P 2=310.(3)ξ的所有可能值为0,1,2,3.P (ξ=0)=35×45×45=48125,P (ξ=1)=25×45×45+35×C 12×15×45=56125,P (ξ=2)=25×C 12×15×45+35×⎝ ⎛⎭⎪⎪⎫152=19125,P (ξ=3)=25×⎝ ⎛⎭⎪⎪⎫152=2125.所以E(ξ)=0×48125+1×56125+2×19125+3×2125=45.【反思与总结】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问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确定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值.第二步:求每一个可能值所对应的概率.第三步:列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第四步:求均值和方差.第五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五、课程小结1.均值与方差的常用性质.掌握下述有关性质,会给解题带来方便:(1)E(aξ+b)=aE(ξ)+b;E(ξ+η)=E(ξ)+E(η);D(aξ+b)=a2D(ξ);(2)若ξ~B(n,p),则E(ξ)=np,D(ξ)=np(1-p).2.基本方法(1)已知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它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可直接按定义(公式)求解;(2)已知随机变量ξ的均值、方差,求ξ的线性函数η=aξ+b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可直接用ξ的均值、方差的性质求解;(3)如能分析所给随机变量是服从常用的分布(如二项分布),可直接利用它们的均值、方差公式求解.3.关于正态总体在某个区域内取值的概率求法(1)熟记P(μ-σ<X≤μ+σ),P(μ-2σ<X≤μ+2σ),P(μ-3σ<X≤μ+3σ)的值.(2)充分利用正态曲线的对称性和曲线与x轴之间面积为1.①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从而在关于x=μ对称的区间上概率相等.②P(X<a)=1-P(X≥a),P(x<μ-a)=P(X≥μ+a).(3)3σ原则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认为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只取(μ-3σ,μ+3σ]之间的值,取该区间外的值的概率很小,通常认为一次试验几乎不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