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作特点①画家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父亲画面,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
②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父亲》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颂歌般的画面色彩十分庄重,生动感人,是对生活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
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
$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
他咄咄逼人,发人深省。
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
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
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0Gqq此画问世后,便引起强烈反响。
尤其是在我们整个民族经历了十年浩劫这个重大灾难之后,它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农个人身世的悬想,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农业大国命运的深深思索。
《父亲》一画是在美国画家克洛斯巨型肖像画的启发下,采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画中国的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百姓。
《父亲》不论是在题材内容上,还是在形式语言上,都有革新的意义,定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政治气候下的产物,尤其是在80年代初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艺术的表现意识深化,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的环境。
反映在艺术创作上,艺术家开始对周围身边的琐事及普通人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改变了以革命领袖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创作方法,《父亲》就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应运而生的,构图饱满,色彩深沉富有内涵,容貌描绘得极为细腻、感情复杂、含蓄、主体形象没有被细节的刻画所影响,反而更加突出,这不仅是形式的创新,而且是主题思想的突破,显示出了画者的魄力与勇气。
这样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将作者的才华无疑地展示出来,在中国的油画史上默默筑起一座里程碑。
作者抛给我们一张父亲的脸,写实的手法与细腻的刻画竟然让读者看懂了神与神的相通。
作者这样鲜明的艺术语言堪称惊世之笔,心底波澜暗涌,聆听内心的震撼,是作者笔下“父亲”的呼应,不用更多的语言便能随时嗅到浓重的乡土味道。
建筑艺术: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所为建筑艺术,就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性。
凡?高的《夜间星辰》使用短线笔触组成激荡旋转的宇宙,十一颗大小不等的星辰聚集在月亮周围翻滚着,近景的柏树像撕裂燃烧的一座哥特式教堂。
这幅画不去画夜的幽暗与沉静,却用亮丽的色彩和浪花追逐般的线条,来突现吐纳星月的流云。
这幅画具有象征意义。
星辰和月亮暗示使徒和耶稣的关系。
也有人把这幅画看成是太阳系的“最后的审判”。
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
实际上这是凡·高的一种幻象,他小心地运用火焰般的笔触传达出来,常人是很难理解和表现的。
他所看见的夜空就是一个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慧星的景象;它所给人的感觉就是陷入一片黄色和蓝色的漩涡之中的天空,仿佛已经变成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线的一种扩散,使得面对自然的奥秘而不禁战战兢兢的人们,顿时生起一股绝望的恐怖。
《夜间星辰》是画家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
画家以紧张的氛围和意境来暗寓生命的躁动,在色彩、形态、比例甚至想象上随心所欲,充分体现了画家所开创的表现性绘画风格——更加注重运用富有律动性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生命的活力和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
四、简答(30分)1. 建筑的艺术语言有哪些?答:(1)面:建筑物各个面的处理具有造型艺术的图案美。
(2)体形:对建筑体形的欣赏有如欣赏雕塑,和体量一起,它是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人们在远处就能体察到。
它比面的处理可能更加重要,有些建筑几乎就是完全依靠体形来显示性格的。
(3)体量:体量的巨大是建筑不同于其它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4)空间:空间的形状、大小、方向、开敞或封闭、明亮或黑暗都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梁作用。
(5)群体:它具有某种结构简单的艺术品所不大可能具有的深刻性,使人们即使在对这个复杂结构的“领悟”本身中,就可以获得深刻的心理感应。
(6)环境:一般来说,建筑是环境艺术的主角,它还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环境雕塑、环境绘画、建筑小品、工艺美术、书法以至文学。
中国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横展竖张巧卷轴:中国画不及油画写实,中国画的透视被称为“散点透视”。
为“墨色”。
(2)线造万象墨生辉:中国画风格侧重于表现而非再现、写意而非写实。
中国画以墨代色,称墨(3)诗书画印合一体:中国画完美的情境。
绘画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它与雕塑、建筑等造型艺术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答:绘画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
绘画是在二度平面上创造三度空间的艺术,可以把它称为“视觉空间的艺术。
”绘画区别于雕塑、建筑等其它造型艺术的特征是其实体的平面性。
雕塑艺术有哪些特点?雕塑是造型艺术。
凡是造型艺术,都是综合性的。
特点:雕塑艺术则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其次,雕塑艺术由于形象比较简括,所以宜于抒情而不长于叙事;第三,雕塑的表现手法是高度概括的,它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标志;最后,正由于雕塑与大众生活环境融而为一,所以它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及的艺术。
戏剧艺术的语言有哪些?1. 形体动作,又称外部动作,顾名思义,它当然是指人的形体活动。
它都是源于内心,有具体、丰富的心理内涵。
所谓“情动于内,而形于外”,也正说明人的形体动作乃是特定心理内容的外现方式。
2. 言语动作,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又通称“台词”。
“对话”作为动作的成分,包含着两层意义和要求:其一,它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现。
其二,“对话”作为人物之间交往的一种方式,还要求每个人物的对话对对方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冲击力。
“独白”指的是剧中人物孤身独处时直接对观众倾诉内心隐秘或披露内心矛盾,它在戏剧作品中也是一种有力的手段。
“旁白”与“独白”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主体与其他人物对话之间插入的自语,它的主要功能也在于揭示人物内心的隐秘。
3. 静止动作,在剧本中往往标示为“沉默”、“停顿”、“呆呆地愣在那里”等等。
把这种状态视为静止动作,原因在于,在这种瞬间,人物看起来是沉默不语、静止不动,但其内心却往往翻腾着思想、感情的浪涛。
如何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欣赏就是欣赏者对自己人生和生命的欣赏”尽管艺术形象规定了欣赏者的感觉、想象、体验、理解等认识活动的基本倾向和范围,但欣赏者总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感受艺术形象,理解作品的意蕴;欣赏者在艺术形象的诱导下,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驰骋想象,深化情感体验,使艺术形象的生命在欣赏活动中显得更加活跃和丰富,仿佛欣赏者与艺术家在一起共同创造;由于欣赏者的想象各不相同,因此,在“再创造”的过程中比作品更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甚至可以用艺术的审美眼光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和体验人生。
作品由8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
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9个乐章组成。
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全曲歌曲开始部分以主调的写法,逐渐展宽的域,将“怒吼吧,黄河”重复了三遍。
形成了极磅礴的气势,给人以紧迫感。
接着用复调的手法、多层次地声部节奏处理,描绘了汹涌澎湃的黄河后浪推前浪,象巨人般地发出了怒吼和狂啸,召唤着全中国人民起来战斗:在气势磅礴的第二段音乐之后,经过四小节间奏的过渡,使曲调速度转入了慢板,以复调的手法,悠长深沉的音调,通过“啊”的感叹,把人们带到了痛苦的回忆中去。
接着女低音和男高音声部次第陈述了历史上我们民族的灾难,男低音和女高音声部也参加起来,交织成一段色彩丰富、感情真挚、哀声四起的悲歌。
仿佛神州大地到处都在呻吟,都在控诉。
这是一段绝妙的音乐,感人至深。
通过情绪的大幅度跌宕,和前段音乐形成鲜明对比,为下乐段高潮的出现作了准备,并为高度地概括整个大合唱作了精巧的安排,体现了作者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巧妙结合,也是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的典范。
第三段音乐的情绪是突然转换的:速度转为稍快,和声以主调写法为主,描绘了松花江、黑龙江、珠江、扬子江一起在呼号,衬托出四万万民众团结起来,誓死保卫国土的浩浩荡荡的宏伟情景。
最后一段由无限感慨的“啊!黄河”为导句,引出以连续三个小节切分节奏为特点的第一个乐句。
曲调是级进上行,造成一种一往无前、锐不可挡的气势,令人振奋不已。
最后,作者把结束句重复了三、四遍,以递增的速度、多变的和声处理,造成具有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力的高潮,使黄河战斗的警号声久久在人们的心头回荡,鼓舞着人们永远向着胜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