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要点与技巧

2022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要点与技巧

2022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要点与技巧一、明确诗歌类型,快速把握诗歌情感(一)咏史怀古诗1.追思效慕先贤,渴望建立功业的远大志向。

2.缅怀古人功绩,自己却一事无成的惆怅与无奈。

3.怀想古人得到赏识、重用而一展所长,自己却年华老去、怀才不遇的愤懑。

4.昔日盛景已为陈迹,盛衰无常,对历史兴亡沉浮、朝代政权更迭的感慨之情。

5.时光淘尽英雄,人生短暂渺小无常之感。

6.面对旧迹,物是人非、时光荏苒的惆怅失落。

7.古都、旧朝人事的兴盛繁华;对比今日的衰败、凋零的残破,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委婉劝谏。

8.对天下百姓疾苦的同情,对统治阶层昏庸无能的控诉。

9.明珠暗投,对时政黑暗、世风日下的揭露与沉沦下僚、志向无处伸展的愤懑。

二、咏物抒怀诗1.恬静淡泊、保持本色的宁静心志。

2.自命不凡、青云直上的乐观自信。

4.以物喻己,展现高洁的情操、远大的志向、清洁的操守。

5.卓尔不群、不同流俗的高尚品质、兼济天下的远大志向、追求。

6.天生我才,理想不为人知或不得机遇、赏识的惆怅、失落。

三、羁旅行役诗1.客居他乡的艰难,夜宿旅途的孤独。

2.漂泊无定的落魄,远离故乡的无依。

3.睹物思乡、逢节思亲的惆怅。

4.战乱频仍、常年颠沛流离的辛酸。

5.渴望归家隐逸却迫于生计,羁于公事不得脱身的矛盾。

6.宦海沉浮,年华虚度的感慨。

7.闲居他乡,报国无门的苦恼、愤懑。

四、送别怀人待1.离别友人的不舍伤感,思念友人的惆怅落寞。

2.对别后凄凉情境的想象、此行风波险恶的担忧。

3.志同道合、两心相知的倾诉,情深意重的勉励和祝福。

4.遭受贬谪、同病相怜、遥相扶持的愤懑哀伤。

5.际遇无常、分合若梦的人生感慨和怅惘。

五、边塞征战诗1.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赞扬边关将士奋勇杀敌、不畏险恶的英雄气概。

3.对雄奇瑰丽、阔大辽远、肃杀苍凉的边塞风情的热爱向往。

4.对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同情。

5.对战事惨烈、烽烟不绝的哀怨与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6.对将士枉死、民不堪命的反思,对朝廷昏暗无能的揭露鞭挞。

六、山水田园诗1.对祖国山河奇丽美景的赞叹、对自然事物与季节风光的热爱。

2.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田园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尘俗生活的超脱。

3.在山水田园或者乡居生活中恬淡平和、悠然自得的心境。

4.对农家闲适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农人的辛勤劳作、质朴热情的感慨。

5.对比炎凉的官场、喧嚣的尘世、名利的束缚,表达不随波逐流、洁身自好的隐逸之志。

6.借闲居田园的无聊、寂寞表达壮志难酬、岁月蹉跎的愁苦。

7.故作闲适、纵情山水之态,实则表达遭受排挤、报国无门的愤懑和悲凉一。

七、爱情闺怨诗1.男女之间彼此吐露心曲,歌咏相思的真挚、爱情的坚贞、表达分离的寂寞苦痛。

2.借闺中少妇对游子、边关征人的思念,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自己的思亲思乡之情。

3.借女子伤春,登高望远的人寓渴望报效国家、建立功业的迫切;以美人迟暮、情人不至寓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怅恨;以空闺寂寞、伤春悲秋寓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悲苦:以冷落薄情寓遭受排挤打击、抑郁不得志的愤懑等等。

八、生活杂感诗1.惜春、伤春、悲秋,季节变换、时光飞逝表达时光易逝,韶华空老的伤感无奈。

3.世事多变、沧海桑田,人生无常恍如一梦的感慨。

4.惊获喜讯、告慰平生的喜悦与满足。

5.流放贬谪至偏远地方,在恶劣生活环境中心境的悲苦和对故乡深切的思念。

二、诗歌鉴赏相关要点(一)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比较规范的“内行话”。

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等。

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

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

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

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二)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

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

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

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夸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

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

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夔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

(三)诗歌鉴赏技巧“十看”1.看题目①看试题的题目:学生都很注意试题中所给的问题,而少了对试题题目的仔细研读。

②看诗词的题目:有的题目直接反映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单从题目就很容易捕捉到诗歌的内容写春夜闻笛,不看诗歌的内容读者大体也可猜想出,不是写听笛之感,就是写演奏者技艺之高超,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有的题目直接反映了作者或者诗歌主人翁的情感或者情绪状态。

如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又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杜甫的《春夜喜雨》、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题中的“送、独、喜、怀、忆”,很容易让人捕捉到情感或者情绪状态,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整体的把握。

有的题目反映了诗歌的表现手法。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梅花绝句》、于谦的《石灰吟》、王勃的咏风》、杜荀鹤《小松》、杜甫的《孤雁》、王安石的《孤桐》都是以物为题,很容易让到托物言志,再结合平时讲解的托物言志的诗词阅读方法,读诗词就会容易得多,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苏台览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从题目就很容易看出凭古咏怀之法,再结合咏古诗的具体特点,阅读起来也会简单得多。

2.看作者看作者也就是美学大师朱光潜所说的“读诗歌要注意知人论世”。

因为“论世”就是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状况,“知人”就是要了解诗人的生平、主要的人生经历、由人生经历造成的思想经历的转变,以及诗人作品的风格。

就社会状况而言,离乱社会多发黍离之慨、离别之感;太平社会多歌百姓之乐,渴求建功立业之心。

就诗人风格而言,明白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浪漫飘逸、杜牧的俊爽劲健、李贺的奇崛冷艳、苏轼的达观豪放、辛弃疾的慷慨悲凉、柳永的哀婉缠绵,对我们理解他们的诗作不无裨益。

就诗人的经历而言,政治上的得意失意之于李白,安史之乱之于杜甫,亡国经历之于李煜,屡屡遭贬之于苏轼,抗金之于陆游、辛弃疾,亡国破家之于李清照,每个人的思想感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也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

如果碰上不熟悉的诗人,而诗人所处的时代和思想经历对全面了解该诗很重要的话,我们往往可以通过题干或诗末命题人所提供的注解对诗人和所处的时代进行了解。

3.看志古人云:诗言志。

我们读诗要了解诗人诗中所言之志。

常见之志有下面五种:①建功立业之志;②贬谪隐逸之志;③离愁眷恋之志;④愉悦闲适之志;⑤厌战忧民之志。

4.看情古人云:无情即无诗。

我们读懂诗歌要弄清诗人所抒之情。

古诗常见之情有如下几种:①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豪迈之情;②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③受人排挤、遭遇贬谪的愤懑之情;④虽遭贬谪、雄心不改的激奋之情;⑤离别亲友,情人分手的眷恋之情;⑥久别重逢、回归故里的欣喜之情;⑦远离官场、隐居山林的闲适之情;⑧游历名胜、凭吊古迹的感慨之情;⑨身遭战乱、心系国运的忧虑之情;⑩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的怜悯之情。

另外还有一些人之常情,如:亲情、友情、爱情、幽怨之情、亡国之恨。

5.看直接抒情议论之句看志看情,有时很容易看出来,因为在有些诗词中,情和志是通过非常直接的抒情和议论句表现出来的。

如2009 年全国卷I中苏轼《望江南》中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再如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惜别的悲伤,又如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何情何志,一看便知。

6.看景看志看情,有时却不是那么直接。

因为很多时候是间接抒情表意的,那我们还得下一番工夫,仔细体察。

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

据不确切统计,一般十首诗中,至少七首里有写景的句子,因此注意看景非常有助于我们读懂诗歌看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看写了什么景。

(2)看景之色。

有时我们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自然景物的色彩、通过色彩的明暗往往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心境和感情。

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白、红、青、绿,色彩斑斓明丽,表现出江南春色的诗情画意,作者对美好的大自然和自:由生活的热爱,尽寓其中。

(3)看景前富有感情色彩的词。

如“凄风”“冷雨”“孤灯”有关,“孤雁”之冷、清、孤独等7.看诗句中一些关键的修饰性词语:有时看似很不经意的一个词,却也能表达作者的情志。

如杜甫的《蜀相》中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个“自”一个“空”,写出了满院萋萋碧草、数声呖呖黄鹂的荒凉之境、寂寞之心。

8.看传统意象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借助于一些传统的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抓住诗歌中出现的传统意象也有助于我们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有:月、霜、杜鹃、清猿、蝉、鹧鸪、燕子、飞雁、柳、落红、飞絮、浮云、夕阳、高楼、西楼、东篱、关山、笛、芦管等。

下面略作解释。

(1)月多与思乡思人有关,(2)杜鹃和清猿啼声清冽,多用来表哀伤之情,(3)飞雁也常用来表思乡思人,(4)古诗中的“柳”也是有特殊含义的,寓含着“思乡惜别怀远”之意。

(5)“东篱”多用来表现高雅、飘逸、洁身自好的品格,(6)古人常用燕子抒兴亡之感。

9.看注释注释往往是对诗歌中关键字词、难解字词的解释及诗歌写作时间、时代背景的交代,它的作用就是帮作用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10.看试题(1)题干的暗示,(2)其他题题干或选项的暗示。

三、诗词表达技巧(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二)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手法: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手法: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三)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