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通过报表分析判断企业的风险-银行

如何通过报表分析判断企业的风险-银行

财务分析-----如何通过报表分析判断企业的风险主讲:周宜军(四川大学客座教授)(高级会计师)一、财务分析概述(一)、财务分析的含义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集团改善决策。

财务分析的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二)、财务分析的目的:1、财务分析的基本目的: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便于决策。

(1)、投资者(2)、债权人(3)、经理人员(4)、供应商(5)、政府(6)、雇员和工会(7)、中介机构2、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一般目的:(1)、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2)、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3)、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三)、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1、偿债能力分析2、营运能力分析3、盈利能力分析4、发展能力分析(四)、财务分析的方法1、比较分析法:对几个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和矛盾。

(1)、按比较对象分类(和谁比):A、趋势分析:不同时期相比较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比较各个有关项目的金额、增减方向和幅度,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趋势分析可以绘成统计图表,可以采用移动算术平均数、指数滑动平均法等,但通常采用比较法,即将连续几期的同一类型报表加以比较。

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分析前剔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以使分析的数据能表述正常的经营情况。

(2 )分析的项目应适合分析的目的。

(3)分析时需要突出经营管理上的重大特殊问题。

(4)比较数据不限于连续几期的财务报表数据,也可以将实际与计划数或其他标准相比较。

(5) 分析报表时,可以用绝对数进行比较,也可以用相对数进行比较。

B、横向分析:与行业平均数或竞争对手比较C、差异分析:实际与计划比较(2)、按比较内容分类(比什么):A、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B、比较结构百分比C、比较财务比率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也叫连锁替代法,它是一种分析经济因素的影响,测定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

其特点是:在测定某一经济指标的各个因素的影响时,首先要以基期指标为基础,把各个因素的基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以实际数来替代,每次替代一个,就得出一个新的结果。

在按顺序替代第一个因素时,要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即保持基期水平。

在按顺序逐个替代其他因素时,要在已替代过的因素的实际数基础上进行,其余尚未替代过的因素,仍保持基期水平。

如此替代下去,最后一次替代指标就是实际指标。

将每次替代后的指标与该因素未替代前的指标相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某一因素的影响程度。

将各个因素的影响数值相加,就是实际指标与基期指标之间的总差异。

3、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指在同一会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或在不同会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对比,以计算出的比率反映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般来说,用比较法所得出的信息比较准确,所以这种方法运用得比较广泛。

资产负债表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3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注: 存货期初账余额为万元, 期末账余额为万元.利润表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3年度单位:万元现金流量表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3年度单位:万元二、单个报表分析(一)、资产负债表分析(二)、利润表分析(三)、现金流量表分析1、现金流量的结构及其原因分析首先,利用现金流量表已有的资料分别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的比重,了解现金的主要来源。

一般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比重大的企业,经营状况较好,财务风险较低,现金流入结构较为合理。

其次,分别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投资活动现金支出和筹资活动现金支出占现金总流出的比重,它能具体反映企业的现金用于哪些方面。

一般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比重大的企业,其生产经营状况正常,现金支出结构较为合理。

再次,在了解了企业现金来源和支出的大体情况之后,还有必要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作出更进一步的分析,因为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构成了企业现金的内部来源,是企业经营成果在现金流量上的反映。

(1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进商品、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进行比较,比率大,就说明企业的销售利润大,销售回款良好,创现能力强。

(2 )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总额比较,比重大,说明企业主营业绩突出,营销状况良好。

(3 )将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上期比较,增长率越高,说明企业成长性较好。

2、企业未来获取现金能力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为了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必然会发生赊销、赊购行为。

在分析未来获取现金能力时,就必须要考虑经营性应收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虽然经营性应收项目,特别是应收账款,在本期现金流量表中没能反映为现金收入,但只要应收账款能够收回,就意味着未来将会有现金流入,并且随着经营性应收项目占销售收入比例的逐渐变小并将在较长时期内延续,那么,就可以认为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也在增加。

但是,若经营性应付项目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稳定地提高,则表明企业短期获取现金的能力有所提高,但会带来长期现金支出的压力。

3、企业成长能力分析企业成长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速度,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等。

其次还要通过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两个指标来进行分析。

通常,一个企业要发展,长期资产的规模必须增加,其投资活动中现金净流出量就会大幅度提高。

对内投资的现金净流出量大幅度提高,往往意味着该企业将面临着一个新的投资机会;对外投资的现金净流出量大幅度提高,则说明该企业在通过对外投资来寻求新的获利机会或发展机遇。

在分析企业成长能力时,常常将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联系起来考查。

如果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在本期的数额都相当大,说明该企业在保持内部稳定经营的同时,从外界筹集大笔资金,扩大其经营规模。

反之,如果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在数额上比较接近,且数额较大,说明企业在保持内部经营稳定进行的前提下,收回大笔对外投资的资金以支付到期的债务,意味着企业没有扩张动机。

信息使用者除了可以根据上述几项指标分析外,还应当结合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对现金流量进行全面、综合地分析。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只是企业一定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它既不能反映企业的营销状况,也不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运用时,不能孤立地仅凭一张现金流量表的信息就事论事,而应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结合起来,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作出较全面、正确的评价。

例如,通过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及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是无法分析企业的销售规模、销售能力、盈利能力、赊销政策的变化等,若能结合损益表中收入、成本及利润项目的分析,则可获得上述信息,并可进一步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来源于以前债权的收回,还是本年现销比例的提高,同时又可以考查企业收益质量、坏账风险等;又如,从现金流量表中可以得到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却无法了解企业这些付出是用于更新设备,还是增购资产,若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的分析,则可作出较正确的判断,从而可继续分析企业这些付出对未来获取现金的可能和能力。

4、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好坏,主要由下面四个指标评价。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该指标表示企业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动态指标。

其值越大,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好,反之,则表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差。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总负债之比。

该项比率反映了企业用年度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企业全部债务的能力,体现了企业偿债风险的高低。

一般而言,该比率值越大,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大,相应的风险越小;其值越小,表明偿债能力越小,相应的风险越大。

(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加偿还利息支付的现金之比。

它反映本期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本期偿付的债务本息的倍数。

该比值大于或等于 1 ,说明企业有能力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的现金偿还到期的债务,而不是收回投资或借新债还旧债;若该比值小于 1 ,说明本期必须筹措资金或出售资产才能偿还债务。

(4).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当期资本支出总额的比率。

“资本支出总额”是指企业为维持或扩大生产能力而购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

该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维持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其值越大,说明企业发展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另外,该指标也可用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因为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大于维持或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资本支出时,其余部分可用于偿还债务。

三、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一)、偿债能力分析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变现能力比率)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

由于偿还短期债务要减少现金,在计量变现能力时要扣除短期负债。

(1)流动比率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 / 流动负债合计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意义: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分析提示:低于正常值,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

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2)速动比率公式: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 流动负债合计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意义: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计算速动比率时要把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的主要原因为:A、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速度最慢;B、由于某种原因,部分存货可能已损失报废还没作处理;C、部分存货已抵押给某债权人;D、存货估价还存在着成本与合理市价相差悬殊的问题。

综合上述原因,在不希望企业用变卖存货的办法还债,以及排除使人产生种种误解因素的情况下,把存货从流动资产总额中减去而计算出的速动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加令人可信。

分析提示:低于1 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

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

(3)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公式:现金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意义:这一比率衡量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支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

一般而言.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现金流动性好,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变现能力分析总提示:(1)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