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课件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2017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课件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孤儿,依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 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 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 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在河里洗 澡,老牛劝牛郎去取织女的衣服,织女 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 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 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 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 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 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 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 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 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 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 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 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 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 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2· 压岁钱 3· 守岁 放爆竹(年的传说) 年关讨债 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我想法;年廿九, 有有有;三十不见面,元旦碰面拱拱手。 除夕夜,有寺庙通宵演戏,称为“避债戏”。
(3)新年庆贺与拜年 1· 爆竹迎年 2· 拜祭祖先 3·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4·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5· 送穷鬼与祭财神 (4)正月初七“人生日” 1· 七菜羹 芹菜,蒜,葱,芫荽,韭菜,鱼:勤快,会计算,聪 明,有人缘,长久幸福,富足有余 2· 人日登高 (5)闹元宵(灯节) 元宵:食品(汤圆,团圆);节日。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初步了解,我们针对自己 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查阅书籍和上网搜查资料:
1、七夕节的起源 2、七夕节的风俗习惯 3、七夕节的美丽传说 4、七夕节的故事和歌谣
我们把搜集的资料,一起把它们做成了漂亮的展板: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
• 节日的起源:七夕乞巧,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 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 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 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 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 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 美丽的传说:牛郎是牛家庄的一个
3· 二十四,扫房子。 4·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豆腐,谐音“兜福”,闽南话豆干谐音“大 官”。 5· 二十七,洗疚疾 有钱无钱,剃头过年。 6· 二十八,贴花花 花花:春联,门神,年画,窗花剪纸等。 门神: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敬德。 7· 二十九,做黄酒
(2)团年,守岁 1· 年夜饭 南方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两样菜:一是有头有尾 完整的鱼,象征年年有余;二是丸子(圆 子),象征团团圆圆。 福建:韭菜(久),豆腐(兜福),萝卜(菜 头-彩头),竹笋(节节高),鸡,橘子 (吉祥如意),甘蔗(甜甜蜜蜜,节节高 升)。 北京:荸荠(必齐)。 南方:年糕(年高),北方:饺子(更岁交子, 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 夜晚,是天上织女与 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 心灵手巧的仙女,凡 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 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 巧艺,也少不了向她 求赐美满姻缘,所以 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 巧节。
七夕的习俗
•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 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月光
哦~月光洒在每个人心上 为想家的人照着亮哦~ 离开太久的故乡 和老去的爹娘 迎着月色散落的光芒 把古老的歌谣轻轻唱 无论走到任何的地方 都别忘了故乡 是什么力量 让我们坚强,是什么离去 让我们悲伤 是什么付出 让我们坦荡,是什么结束 让我们成长 迎着月色散落的光芒 把古老的歌谣轻轻唱 无论走到任何的地方 都别忘了故乡 是什么力量 让我们坚强,是什么离去 让我们悲伤 是什么付出 让我们坦荡,是什么结束 让我们成长 是什么欲望 让我们疯狂,是什么距离 让我们守望 是什么誓言 让我们幻想,是什么风雨 让我们流浪 哦~月亮高高挂在了天上 让回家的路有方向 哦~离开太久的故乡 好想回去见爹娘, 离开了太久的故乡 快快回去见爹娘。
4·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
5·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 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 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 们称为“辟邪翁”
访问的人:奶奶、妈妈、学生(XX) 问题:1、你知道七夕节吗?2、你了解七夕节的神
话传说吗?3、你知道七夕节人们都做些什么吗? 4、你知道关于七夕节的诗词或歌曲吗?5、七夕 的时候我们的都做些什么? 收获:1、都知道七夕节。2、都知道关于牛郎织女 的故事,但是奶奶讲的最好,XX讲的不好。3、 奶奶和妈妈都知道,XX不知道。4、都不是很清 楚。5、没有过过这个节日。
通过访问我们觉得, 大家对传统节日不是很了 解,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 我们的传统节日,它是我 们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 根据自己的兴趣对节日进 行了如下在调查研究。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以及翻阅相关书籍, 我们了解到: •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 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 夕。 • 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有的传统节日,例如傣族 的泼水节;苗族的苗节;白族的火把节;回族 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清明节
• 一清明节的来历 春秋时期:晋国,晋献公,骊姬,申生,重 耳(介之推)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拯清明复清明。
• 二· 清明习俗 1· 扫墓 2· 祭黄帝 3· 踏青 4· 荡秋千 5· 放风筝 6· 蹴鞠 • 三· 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
二· 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 《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降囊,盛茱萸,以系臂 ,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 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 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 南瓜藤下听声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 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 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 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穿针乞巧
• 瓜果乞巧
巧果
吃巧巧饭
剪纸彩绣
为牛庆生
文化节到了,为了促进校园 文化建设,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 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决定尝试 制作一期校园展板,来激发学生 的爱国情怀。
三· 重阳节的习俗
1· 登高
2·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 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3·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 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小组成员分工
• 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我们小组决定 根据喜好和特长分工如下: 乐观开朗、善于交流的XX和XX,负责的是访问 调查及记录任务 擅长电脑操作的XX,负责的是上网查阅资料 思维敏捷、有美术功底的XX负责的是版面设计 人缘好、善于表达的XX,负责的是分工与汇报 小组活动
• • •
对不同年龄的人进行调查,我们了解到:
。Leabharlann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 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 风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的简介
•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 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 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 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 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以竹节的节引 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细节,追思先人之德 ,念旧,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或闭门思过,或饮酒叙旧· · · · · · 春节从祭 祖开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思念古代诗人,中秋怀念亲人· · · · · · 所有的节 日都是要回到对先人,历史,经验的几年,沉思上。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失去了节日的民族如同失去了图腾的流浪者 。窃以为,仅仅将传统节日法定化还不够,还要恢复节日的风俗和内涵, 这需要全社会对节日的反思和重建。 ——于坚《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中秋节
• 农历七八九月为秋季,在古代分别被称为孟 秋,仲秋,季秋,八月为仲秋,后称中秋。 • 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 捣药。 • 中秋节风俗:吃月饼,赏月。 •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团圆,思乡
一个古老的诗国,有一个白发的诗人,拈 一片霜的月光,凝成一首小诗,给所有的 孩子唱· · · · · · 老诗人捞月去了,小诗留在月 光里悠扬,在故乡悠扬,在他乡悠扬· · · · · · ——熊秉明
一· 重阳节的含义
农历九月初九,九是阳数,两个九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 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 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 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 、清明、盂兰盆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 大节日。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老人的尊重,故此节 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 风俗习惯 :穿针乞巧、投 针验巧、吃巧果、拜织女、 为牛庆生、拜魁星等。
七夕节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歌谣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万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中 国传统节日有哪些,还了解 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只是我们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还 有很多其他方面东西,如脸 谱、跳绳、皮影等,我们应 该传承下去,你了解哪些中 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