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文体知识


作用: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有呼告效果, 可增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物、场景等。 作用: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表达的方法,能比较直接、客观地 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 便于叙事和议论。
不能在篇末)。
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对比、衬托、解释说明的作用;推动情 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章
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文章脉络更加清晰,结构更显紧凑。
插叙的方法:由作者直接插进来叙述、介绍;由文中人物的回忆、 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完成;通过文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来进行。 阅读插叙的文章,同样需要通过寻找过渡句(段)的方法局和回忆部分的结局前后呼应; 二是开头写眼前事物,回忆结束后又回到眼前事物,形成首尾呼应; 三是开头写的事件中某个最突出的片段与回忆部分写到的这个片段前后呼应。 另外,还要留意文中由现实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的过渡句(段),以此来 把握文章的结构。
插叙:叙事时暂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事件或片段(只能在篇中,
规律总结:1. 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题型,且考查点较为固定。
2. 所选文章主题多反映美好品质和情感,启示人们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3. 一 般设 4 ~ 5道小题,每小题 2 ~4 分,总分值一般为 16-20分,在现代文阅读中所 占分值最大;考查方式以简答分析为主。
文体特征
1. 记叙文的含义
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记叙性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等。
主要涉及整体感知,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品味重要语 句的丰富内涵,分析重要语句的作用,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作出评析,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 活体验谈阅读作品后的感悟,等等。目的是引导同学们深层 次理解文本,避免死记硬背的套路式复习模式。
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内容解读
把握行文思路;理解分析重点段落作用(如,首 段、尾段作用及妙处) 理解分析标题的含义、作用
概括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中心思想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词语的理解、赏析 重点语句的理解、赏析 分析写作手法
3.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可以 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存在某种联系,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
作用等。 作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 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 性);便于直抒胸臆,易唤起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2)第二人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里,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们) /您”,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找线索的关键点:①文章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 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⑥明显的时间或空间标志; 等等。
6.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 言形式特点,主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其作用如下: (1)记叙:使文章叙事条理清晰,能清楚地呈现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加 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 (2)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具体的事物客观、清楚地呈现出来,把 抽象的事物或道理等解释、说明得清楚明白,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 (3)议论:使文章内容深刻,点明中心,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4)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 方式。它主要包括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场面描写等。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
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注:中考考查的记叙文含散
文和小说。)
2.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般情况下,记叙
文的六要素要交代清楚,但有时候也可省去一些,因为这些要素不用交代清楚, 读者也能明白文章的内容。记叙文的六要素的考查常以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 这种类型的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 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 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内,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时,要删去次要信息。
补叙: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 补充交代。 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表现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 到出人意料的结果。 补叙补入的是文章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
的完整性,补叙在篇中、篇末均可出现
5. 记叙文的线索
(1)含义: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下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 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从类型上看,记叙文的线索可分为 “人线”“物线”“事线”“情线”等多种形式。例如:人物线索——《为了 周总理的嘱托》;事物线索——《记一辆纺车》;事情线索——《一件珍贵的 衬衫》,等等。 (2)线索设置的方式:以实物为线索,以人物(人物的某一特征)为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3)线索的类型及其作用: ①明线: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②暗线: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情感抒发提供切入点。 ③双重线索:两条线索相辅相成,既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主 要形式有:虚实结合、纵横交叉、一主一次、平行发展等。
4.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及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 能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判断时可看文章是否 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或按空间顺序来叙述。
倒叙:先把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面,再从事件的 开头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更加突出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 强表达效果,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记叙文(文学类文本)之 文体基础知识
1、含义 2、六要素 3、记叙人称及作用 4、记叙顺序及作用 5、记叙线索 6、表达方式及作用
7、刻画人物方法及作用 8、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9、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0、记叙文分类及主题划分
考情分析
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文章的 中心思想,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