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官营手工业;纺织、冶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 金和制瓷方面的主要成 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 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的特征。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农业
无农不稳, 手工业 无商不富 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的地位? (活),以农 立国。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 民间俗语 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 (汉景帝) 商业
参考建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政府应减灾减负。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P8、《学案》40 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 1、主要经营方式:
不利:
①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抗天灾人祸能力低。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顽固(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保守性)。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与多重盘剥(脆弱性)。
★ 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及规律性认识:
影响因素:
1、生产力因素: 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与经验积累、 农业劳动力的迁移、水利兴修等。
元明: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棉纺织业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3、发展的基本特征:《金榜》P59
①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②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③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④产品精美、广受欢迎; ⑤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工场手 工业。
★ 手工业的发展概况:《金榜》 P59-60
◆夏商周: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起:打破垄断,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
业三种并存局面。
◆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和主体地位,家庭
手工业分布面最广,占自然经济重要地位,民营手工业只 是起到辅助作用;
◆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先
第2课时 (P12)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市”的形成与发 简述古代中国商业发 展的概况,了解古代中国 展;主要的商业城市 商业发展的特点。 与著名的商帮。 了解“重农抑商”“海 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 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的特点。 缓慢的原因。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①农作物品种: 水稻、粟(原始社会)→麦、桑、麻等主要农作 物(西周)→玉米、甘薯(明代)。 ②耕作方法: 垄作法(春秋战国)→代田法(西汉)、区田法 (西汉:旱作地区)→耕耙技术(魏晋南北朝) 。 ③耕作技术: 轮作和绿肥种植(魏晋南北朝)→南方育秧移栽 (隋唐时期)→水旱稻麦复种技术(宋元)。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材料二更能反映。 主要观点: 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条件艰苦;赋税和徭役 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翻车复原图 (曹魏时马钧发明)
戽斗(hu dou)
筒车(唐代)
高转筒车(宋朝)
耧车(两汉)。
耦犁(两汉)。
曲 辕 犁 ( 唐 朝 )
【以史为鉴】
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 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 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 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现状,谈 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3、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金榜》P59
⑦耕作工具: 耦犁(汉代)→曲辕犁(唐朝)。 ⑧农书: 汉代《氾胜之书》→魏晋《齐民要术》→宋元《农 桑辑要》→明清《农政全书》 。 ⑨经营方式:P6 集体劳作:原因: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 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 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生活方式:“男耕女织”(小农经济)。 特点: ①自给自足(封闭性); ②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性); ③落后性;④脆弱性。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 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 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 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 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 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 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 作用和影响: 是推动精耕细作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基本结构:
(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4、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金榜》 P58-59
①产业结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P4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古代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P16
经济制度(土地制度)
经济思想(政策)
第1课时 (P4)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 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 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 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 点。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②享誉世界 的制瓷业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2、主要成就(主要生产部门): 《金榜》P59 冶金技术、制瓷业和纺织业三大成就。(P8)
世上最早养蚕织绸国 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战国时期: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汉代:丝绸之路
丝织业
③丝织业
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明清:鼎盛 丝织中心—苏州、杭州 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时期 民营丝织业兴盛 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和发展; 特点:品多质高色美 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金宝地”为最)
【专题立意】:
从题型看,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考查农业政 策、商业现象多与近代史和现代的现实问题联系在一 起,多以材料题为主;复习时,特别要注重联系实际,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当今 中国在农业、商业上的政策。
▲【单元核心内容】:
农业主导下的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及其特点。
▲【单元基本线索】: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处理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 政府直接经营、 历史作用: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武器军用品和官 不在市场 业(产品 集中、大作坊 和市场扩大,不利新技术推广 府贵族生活用品 流通 最精美) 民营手工 明朝中后期, 历史作用: 民间私人 民间消费品 在市场流通 业 规模扩大,出 一方面巩固了自然经济,另 自主经营 现手工工场, 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家庭手工 出现了雇佣关 并在明朝中后期孕育了资本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 剩余部分出售 主义萌芽 业 系 交纳赋税的产品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3、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
⑨经营方式: 《金榜》P58、《学案》P39 集体劳作:
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成因、特点、地位、影响?) 时间:春秋战国。 形成: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原因: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 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文 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P4
(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P4-P5 1、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石器锄耕 ①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 (耜耕)
②传统农业: 初级阶段(商周时期): 铜、石并用。
特点: ◆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 ;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落 后性、保守性、脆弱性)。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3、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
⑨经营方式: 《金榜》P58、《学案》P39 集体劳作: 个体农耕(小农经济):成因、特点、地位、影响?) ( 地位: 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封 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必修2
(P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清朝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本单元主要介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经济政策: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 业、商业及其各自特点、资本主义的萌芽。 2、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演变 和主要的经济思想(政策)。 高考展望:本单元是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热点。09年、 10年主要集中考查农业结构调整、官营手工业的理解、汉 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史实。复习时,要利用表格把握不同 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成就,关注“三农”问题,将 古代经济政策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中国的改革开放 对比,宏观把握中国的外交政策历程:开放—闭关—开放, 从中获得启示。
(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3、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金榜》P59、《学案》P38
④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为主(两汉)→江南一年两熟或三熟制 (宋以后)。 ⑤播种工具: 耧车(两汉)。 ⑥水利灌溉: 水利工程: 都江堰、郑国渠(战国:秦国)→漕渠、 白渠、龙首渠(汉朝)。 灌溉工具: 翻车(曹魏)→筒车(唐朝)→高转筒 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
①高超的 冶金技术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2、主要成就(主要生产部门): 《金榜》P59 冶金技术、制瓷业和纺织业三大成就。(P8)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最早产瓷国) 东汉:技术成熟,多为青瓷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瓷窑遍布各地(景德镇成瓷窑) 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明清:瓷都—景德镇;青花瓷、彩瓷、 珐琅彩为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