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
1.《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
2.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井田制开始瓦解B.商品经济发展C.小农经济兴起D.家庭手工业产生
3.右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
A.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B.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C.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D.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4.(2013·广东深圳检测)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下列图片说明了()
A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B经营方式的个体化C.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D.灌溉工具的多样化5.《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ì,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材料反映汉代
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
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
6.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国已经按照“国标”进行大规模生产各类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对上述材料释读正确的是()
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B.说明了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C.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D.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
7.唐代宗大历二年“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明代永乐元年“命宝源局铸农器”。
从上述史实中可以确认的是,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 A.支持了民生B.具有垄断性C.为皇室服务D.技艺水平高
8.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
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A.制瓷B.冶金C.造纸D.织锦
9《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10.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其依据是()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D.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11.《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
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B.土地兼并是较普遍的社会现实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12.“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 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
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材料四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
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8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
其根本目的是什么?(6分)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8分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6分)
14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
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
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材料二《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小勾栏50余座。
其中大的可容数千人。
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儡、般杂剧、小说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内容。
材料三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
……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12分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6分)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