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轨道交通调查研究解析

重庆轨道交通调查研究解析

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情况调查研究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各种各样的交通问题也开始出现,交通拥挤、交通堵塞、酒后驾车、无证驾驶、停车位不足……轨道交通的发展已成为解决市民出行问题的必要手段。

但随着轻轨、地铁等各种轨道交通工具的逐渐普及,重庆市的轨道交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本文就重庆市轨道交通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状况做了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及建议。

关键词:重庆市轨道交通交通问题发展对策未来规划引言: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来看,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的技术优势在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

通过对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和莫斯科等城市市内交通客运量结构的分析与研究表明,在这些发达城市,公共交通所占比例一般为60%~80%,其中有轨交通的比例达30%~45%。

无论私人交通如何发展,公共交通作为主体的地位一直没变,轨道交通往往又占有较大优势,居主导地位。

[1]随着重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交通问题的不断严峻,集中精力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重庆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重庆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才能真正解决城市的交通运输问题,同时也能改善重庆的环境、居民出行等问题,并带动经济发展。

一、重庆市轨道交通基本情况重庆轨道交通是中国重庆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于2004年11月6日开通。

截止2013年底,运营路线已有5条,运营里程突破160公里,日最高客运量突破百万次。

其中,轨道交通2号线是中国西部地区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也是中国首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

1.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东起朝天门,西至大学城,远期延伸至璧山,全长约46公里采用地铁系统。

该线路是重庆轨道交通线网东西方向的主干线,也是连接渝中区和沙坪坝区的重要交通通道。

一期工程朝天门至沙坪坝段已于2011年7月28日建成通车,二期工程沙坪坝至大学城段已于2012年12月20日建成通车。

2.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是我国第一条建成通车的单轨铁路。

它的主要区段较场口~新山村段线路跨越三个行政区,辐射九个片区,衔接六大行政区,是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也是国家西部开发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全长19.15公里,设18座车站,总投资47亿元,分两期建设实施。

2004年11月6日,我国首条单轨铁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开始载客运行。

3.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南起鱼洞,北至江北机场,全长约55.5公里,设车站39座,为南北方向的轨道交通骨干线,采用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

3号线将巴南区、南岸区、渝中区、江北区、北部新城区衔接起来,4.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东起南岸区茶园新区,北至北碚,现有一条支线——国博线,远期还规划有迎龙支线。

线路全长约85.6 km,其中正线长约61 km。

正线与支线均采用地铁系统,不仅是轨道交通线网中东南往西北的骨干线路,还是两江新区的核心交通动脉,与已通车的1、2、3号线共同构成主城轨道交通线网骨架。

5.重庆轨道交通国博线国博线即轨道交通6号线支线,南起渝北区礼嘉,北至北碚区沙河坝,全长25.9公里,目前与6号线贯通运营。

因国博线具备拆分单独成线的条件,同时在重庆轨道交通的各类指示标识中均使用“国博线”而非“6号线支线"的名义,故在此视为独立的线路,长12.1公里,设站6座,于2010年开工建设,于2013年5月15日投入运营。

6.轨道4号线、5号线正在建设当中。

轨道交通4号线西起渝北区新牌坊,东至江北区唐家沱,远期延伸至渝北区石船镇,全长49公里,计划于2017年投入运营。

轨道交通5号线南起大渡口区跳蹬,北至渝北区园博中心,远期延伸至渝北区悦港大道,全长47公里,于2013年12月3日开工建设,计划于2017年投入运营。

二、重庆市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重庆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各种各样的交通问题也开始出现,交通拥挤、交通堵塞、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这些话题都成为了人人谈论的焦点话题。

虽然重庆市的轨道交通发展速度迅速,令人惊叹,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各种公共交通问题,但是重庆市在轨道交通的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一)拥挤问题1.车内拥挤,乘客行动受到阻碍,“人贴人”已成正常现象。

由于重庆人口的过于集中,人口流量大,轻轨、地铁几乎每时每刻都挤满了人,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在各大换乘站、个大商圈,特别是连接CBD的线路,有甚至更为夸张的说法“脚不离地也能行走几十公里”。

每次高峰挤在车厢里,你可以不拉扶手,也不用担心重心不稳而摔倒。

2.上车挤,下车挤,换乘挤,各种挤。

客流量过高,人们往往在乘坐轻轨、地铁时会遇到人流涌动的现象,只看得到一片片黑压压的人头,却看不见列车的身影,甚至连列车疾驰的声音也被淹没。

如果运气好挤上了列车,到达目的地您想下车也得经过一番激烈的挣扎。

换乘站总是人流最大的地方,理所当然也是最挤的站台,想要换乘路线的乘客挤一挤也是可以忍受的。

3.三号线繁忙,六号线悠闲。

3号线经过重庆人流量最大的、最重要的大交通的---龙头寺火车站、龙头寺汽车站、江北机场、菜园坝火车站,同时途经观音桥和南坪两大商圈,势必造成拥挤现象,而六号线相对来说情况比较好。

拥挤问题在上下班以及节假日期间情况特别突出,在换乘站、各大商圈特别是CBD更加令人头痛。

(二)基础设施维护问题1.自动售票机。

为方便乘客购票,节约时间,每个轻轨、地铁站都设有数量不等的自动售票机,这大大减少了轨道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站内拥堵情况,为市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经常会遇到自动售票机暂时无法使用或不吐票的状况。

2.智能通道闸及无障碍管理系统。

乘客在刷卡检票进出站时经常会遇到POS机无法使用或无法识别卡片的问题,偶尔也会遇到机器多扣费的现象,这给乘客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困扰,也是造成站内拥挤现象的原因之一。

(三)安全隐患1.2012年4月27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因车辆电气故障,需回段检修,导致童家院子至二塘区段列车运营受到一定影响。

[2]2. 2012年11月2日,重庆时报消息说,据统计,重庆市目前运行的4条轨道交通线,今年以来总共发生31次故障,平均每月约有3起故障。

其中95%的故障原因为车辆、机电故障。

[3]3.2014年5月8日14点30分左右,一辆由新山村开往较场口方向的2号线列车,在大坪站至佛图关站区间出故障抛锚,导致2号线大坪-较场口段停运,2号轨道之间没有救援和应急逃生通道。

[4](四)人才缺乏“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问题日益突出、缺口日益增大,既是当前的困扰难题,也是未来可能制约发展的最大因素。

”有专关家判断,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缺乏三类人才,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政府管理人才和科研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运营管理人员约12万人,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2020年行业大概需要从业人员30万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5]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尚且存在如此问题,重庆市的轨道交通也难免人才缺乏的困扰。

(五)政策不足尽管近年来重庆市在轨道交通方面发展迅速,令人惊叹,但仍然存在着政策方面的不足,缺少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轨道交通的更好发展和乘客的安全。

如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76号仅仅对运营线路设立设施保护区,未明确规划、在建线路的保护区,同时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危害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重庆市轨道交通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1.市民选择倾向。

虽然重庆目前通过增加公交、私家车、出租等代步工具的数量,不断拓宽路面,延长道路,扩建道路网,通过修建立交桥、索道等各种手段来解决路面交通问题,但交通的慢、堵、挤等问题仍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而轨道交通则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的优势,因此更多的市民为了便利更加倾向于选择轻轨或者地铁作为出行的代步工具。

由此造成了高峰期时段轨道交通的严重拥堵。

2.人群疏散措施不力。

由于工作人员的限制、站台设置不合理、出入口状况复杂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导致乘客的购票、上车、下车、换车拥挤情况。

据有关市民反映,站内平时并没有专门人员执行疏散工作,只是在节假日等特定时间内有少数的安检人员进行秩序的维护。

3.资金投入不足,检查力度不够。

由于轨道建设需耗大量资金,如轻轨2号线的建成耗资43亿人民币,且一经建成便很难更改,长期缺乏资金,导致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不够。

4.政策、法律体系不完善。

重庆特殊的地形、地貌限制了重庆交通,虽然近年来重庆市政府已把轨道交通作为发展的重心,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文件保障轨道交通的持续更好发展。

5、人才缺乏。

在政府管理人才方面,缺乏有经验、专门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人员。

在科研技术人才方面,目前还缺乏高层次、全方位、专门的研究专家队伍。

其中,既懂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又懂政府管理的复合型专家人才最为紧缺。

[6]四、解决重庆市轨道交通问题的对策及建议1.加速进程尽快完成4号线、5号线的建设工程,减缓目前线路的载客压力。

目前轨道4号线、5号线正在建设当中。

轨道交通4号线西起渝北区新牌坊,东至江北区唐家沱,远期延伸至渝北区石船镇;轨道交通5号线南起大渡口区跳蹬,北至渝北区园博中心,远期延伸至渝北区悦港大道,相信建成之后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轨道交通拥挤现象。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决完成近期规划及远期规划。

重庆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重庆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是完成4号线、5号线、环线、国博线二期工程、9号线及10号线的建设工程,形成由1、2、3、4、5、6、9、10号线和环线组成的、通达主城九区的轨道交通骨干线网。

重庆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为适应重庆发展需要,重庆市政府在“九线一环”的基础上确定了十七线一环的规划。

《重庆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2012—2020)》对重庆市远景线网规划做了扩展和优化,经过调整的线网规划共十七线一环,线网总长约820公里。

[7]3.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专门性人才及复合型人才。

培养人才可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有经验的、专门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人员,培养高层次、全方位、专门的研究专家队伍,培养既懂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企业经营管理,又懂政府管理的复合型专家人才。

加强已有工作人员的技能与素质培训,发掘并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本行业,可加强力度发展大学生群体。

加强工作人员紧急情况处理能力,进行常规医疗知识培训,定期对工作人员的交通基本常识进行考核,改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

4.加强站内秩序维护力度,增加人员进行疏散引导工作,从以下方面完善体制内部部门系统优化。

5.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所有公共事业行业应当考虑的重中之重,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资金补贴政策,定期对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尽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减少不必要的机器故障所导致的站内拥挤、乘客不满的情况,保障市民出行方便,出门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