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

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


类 性激素
4.关于脂质的几点说明
(1)相同质量的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
含量多,所以分解脂肪要比分解同质量的糖类消耗的氧 气量大。
(2)1 g糖原氧化分解时释放出约17 kJ的能量,而1 g脂肪
可以释放出约39 kJ的能量,脂肪分解时释放的能量是 糖类的2倍多,因此是脂肪最好的储能物质。 (3)人的表皮细胞中有胆固醇,在日光照射下,能转变成 维生素D,因此人要适当晒太阳。
连接方式 形成场所 肽键 细胞质内核糖体上 磷酸二酯键 细胞核、线粒体、 叶绿体
主要功能
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 是一切生命的遗传
者:①是细胞和生物体 物质,对生物遗传、 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参 变异及蛋白质的生
与调节新陈代谢过程 物合成有重要作用
(1)同种生物不同细胞中DNA一般相同,而mRNA则一 般不同,蛋白质种类和含量也不同,这与基因的选择性 表达有关。
糖类
五碳糖 : ⑤核糖、脱氧核糖 单糖 六碳糖 : ⑥葡萄糖、果糖、⑦半乳糖 二糖 : 蔗糖、⑧乳糖、⑨麦芽糖 多糖 : ⑩淀粉、纤维素、⑪ 糖原
3.功能: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 主要能 源物质。
三、细胞中的脂质
1.组成元素:主要由
含有N、P等元素。
使用条件 实验现象
水浴加热 浅蓝色→棕色→砖
不加热 紫色
红色
5.苏丹Ⅲ与脂肪有强烈的亲和力,脂肪易被染成橘 黄色,而其他非脂肪物质则不易被染上色。
6.在做蛋白质检测实验时,注意:①加NaOH必须摇匀后,
再加CuSO4,防止CuSO4与NaOH反应,使Cu2+的量减少, 可导致紫色变浅;②不要误认为CuSO4的量越多越好,如 果CuSO4过量,会产生Cu(OH)2胶体而遮蔽紫色。 7.在做有关颜色反应实验时,不可用深颜色的材料,否 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如做还原糖实验时,用梨
鉴定成分 试剂成分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甲液:质量浓度为0.1 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 g/mL的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 B液:质量浓度为0.0
5 g/mL的CuSO4溶液 1 g/mL的CuSO4溶液
使用方法
甲、乙混匀后,再加 先加入A液造成碱性 入样液中 环境后,再加入B液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
织。植物材料常用大豆,且浸泡1~2 d,适于研磨,动物材 料常用鸡蛋蛋白。 (4)检验淀粉可选用富含淀粉的材料,如马铃薯匀浆。
3.操作过程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2)脂肪的检测与观察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 h),去皮,将子叶切成薄片
显色结果 加入等量 紫色 双缩脲试 ?

?
紫色
37 ℃放置120 min
实验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样液的颜色将 理④中,100 ℃加热的目的是 如果处理③与处理④相比,显色较 与处理②相比,显色较 质被微生物产生的 。
。处
,且处理③
,则表明豆腐乳中蛋白 分解。最终使短肽和氨基
酸等含量增加,因此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越久风味越佳
(2)核酸与蛋白质在不同生物体中具有物种的特异性,
因而可以从分子水平上,通过分析核酸与蛋白质的相似 程度来推断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2.核酸和蛋白质的联系
思维误区规避
1.不要误认为核苷酸中的糖环是由5个碳原子组成的, 其实是由4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的,5号碳不在糖 环上。 2.不要误认为碱基相同的核苷酸也相同。如腺嘌呤(A) 脱氧核苷酸与腺嘌呤(A)核糖核苷酸是不同的。 3.不要误认为DNA的结构都是链状,DNA的结构有两 类:链状和环状。
4.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的比较
生物类别 核酸 核苷酸 碱基 遗传物质 5种 DNA 举例 细菌、 人等
原核生物 含有DNA 8种 和真核生 和RNA两

病毒
种核酸
只含DNA 4种 只含RNA 4种 4种 4种 DNA RNA 噬菌体 烟草花 叶病毒
二、细胞中的糖类
1.组成元素:C、H、O三种元素。 2.分类
RNA(核糖核
酸) 核糖
基本单位 空间结构 分布
脱氧核苷酸(4种)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核糖核苷酸(4种) 常呈单链结构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 主要分布在④细胞
的③染色体上,在线
粒体和叶绿体上也有 功能
质中
能进行复制、转录过 mRNA能进行翻译 程,从而实现遗传信 息的传递 过程;rRNA主要参与 核糖体的构建;tRNA 主要是搬运氨基酸 进入核糖体
(4)淀粉的检测与观察
4.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鉴定成分 鉴定原理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还原糖中的醛基在 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 加热的条件下能将 能与Cu2+结合生成紫 Cu(OH)2中的Cu2+还 色络合物,蛋白质分
原成Cu+ ,从而生成 子中含有与双缩脲结
砖红色的Cu2O沉淀 构相似的肽键
C、H、O三种元素组成,有的脂质
2.分类
脂质
储能脂质 : ⑭ 脂肪 结构脂质 : 磷脂 胆固醇 功能脂质 : 固醇 ⑮ 性激素 ⑯ 维生素D
核心突围
技能聚合
一、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1.蛋白质与核酸的比较
科目一考试 / 2016年科目一模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 生物
a.取最理想的薄片 b.染色 : 在薄片上滴2 ~ 3滴苏丹Ⅲ染液(2 ~ 3min) c.去浮色 : 滴加1 ~ 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d.制成临时装片
:先在低倍镜下寻找已着色的圆形小颗粒,再换用 高倍镜观察
结论:发现了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的小颗粒,说明有脂肪
(3)蛋白质的检测与观察
比较好。
典例4
(2011年重庆理综)某兴趣小组将豆
腐块灭菌,接种微生物后培养2天,加入适量食盐,经密封
放置10天后制得豆腐乳。
在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短
肽和氨基酸含量越高。为探究其原因,该小组取适量豆 腐乳制成样液,等量加入各试管,进行了以下实验。
处理编号 处理方法 ① ② ③ ④ 37 ℃放置0 min 37 ℃放置10 min 37 ℃放置120 min 100 ℃加热5 min后,
作用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少,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后 颜色越浅。 【答案】不变 使酶失活 浅 浅 蛋白酶(肽酶)
典例5
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3种植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4)淀粉+碘液 蓝色
紫色
2.实验材料的选择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
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 较浅,易于观察,如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
(2)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择花生种子。
新鲜的花生种子,可不必浸泡,干种子浸泡3~4 h最适宜 切片(浸泡时间过短,不容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太 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第四课时 细胞中的核酸、 糖类和脂质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一、核酸 1.组成元素:①C、H、O、N、P等。 2.基本组成单位——②核苷酸:它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 、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3.种类与功能
种类 DNA(脱氧核
糖核酸) 组 成 五碳糖 磷酸 碱基 脱氧核糖 磷酸 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 T(胸腺嘧啶) U(尿嘧啶)
(4)饮食中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 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因此,膳食中要注意限制高 胆固醇类食物的过量摄取。
5.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有机化合物,其中贮有大量
化学能,当其被氧化分解时,其中化学能释放,供生命活 动需要,因此称为能源物质。三大能源物质的供能顺
序为:糖类 脂肪 蛋白质,这是由它们的生理功能所
移到ATP中,才能被利用
能量根本来源 太阳能 地球上群落中流动的能量
都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少数空间除外)
思维误区规避
1.不要误认为所有糖中氢氧比都为2∶1,如C5H10O4(脱 氧核糖);也不要误认为分子中碳氢比为2∶1的都是糖 类,如CH2O(甲醛)。
2.不要误认为组成二糖的单糖都是葡萄糖。蔗糖、乳
【答案】C
二、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分类归纳
(1)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①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在加
热的情况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②核糖、脱氧核糖、蔗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等属 于非还原糖。 (2)按其归属分类
(3)按功能分类 ①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②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糖原。
③参与细胞构成的物质: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 2.糖类间的转化关系
3.脂质的种类及功能(如下表所示)
种类 脂肪
功能 主要的储能物质(高等动物和人);保温;减少器官之间
的摩擦,缓冲外界压力以保护内
脏器官 类脂(磷脂) 固 胆固醇 醇 构成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 质的运输 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 成 维生素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拟考试题
第一单元 第四课时
科目二考试 2016年科目二考试技巧 、考试内容、考试视频
种类 元素组成 组成单位
蛋白质 C、H、O、N等 氨基酸
核酸 C、H、O、N、P 核苷酸
多样性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 核苷酸的数量、 、排列顺序、空间结 序列和比例不同
构千差万别
糖除含葡萄糖外,还分别含有果糖、半乳糖。
3.不要误认为糖类只供能,糖类还参与细胞膜的构成,与 蛋白质组成糖蛋白,有保护、信息传递等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