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
3.经历思考、猜想,并对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过程,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 【重点、难点】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合理添加辅助线. 【知识准备】
1、两直线平行, 相等或 相等或 互补。
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
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 相等。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 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新知预习】
1.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等腰三角形,你还记得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吗?不妨我们来回忆一下.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 角相等.(简称“ ”)
②等腰三角形的 、 、 互相重合.(简称“ ”)
③等腰三角形是 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 2、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呢(不妨动手试一试)?
【导学过程】 活动一: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求证:∠B=∠C
你还有别的证明方法吗?从上面的证明过程中,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思考:文字命题的几何证明一般步骤是:① ;② ;③ 。
) 活动三:
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要求:(1)写出它的逆命题: .
(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
小结与归纳:你能写出上面两个定理的符号语言吗?(请完成下表)
【例题精讲】
例1.已知:如图∠EAC 是△ABC 的外角,AD 平分∠EAC,且AD∥BC . 求证:AB =AC
2.拓展:在上图中,如果AB =AC ,AD∥BC,那么AD 平分∠EAC 吗?为什么?
A B C D
E
【课堂作业】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为______.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2,2),点Q在y轴上,△PQO是等腰三角
形,则满足条件的点Q共有______个.
4.已知:如图,锐角△ABC的两条高BE、CD相交于点O,且OB=OC.
求证:(1)△ABC是等腰三角形.
(2)判断点O是否在∠BAC的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
☆5.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
课后作业
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一边长为5,那么另两边长分别为 .
2.若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2和5,那么周长为 .
3.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外角等于50°,那么另两个角为 .
4.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120°,那么另两个角为 .
★5.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等于3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
顶角为 .
★6.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12cm,那么腰长x的取值范围是 .
7.如图在△ABC中,AB=AC,∠A=50°,BD为∠ABC的平分线,则∠BDC=_ ____°.
8.如图在△ABC中,AB=AC,D为AC边上一点,且BD=BC=AD.则∠A等于()
A.30° B.36° C.45° D.72°
第9题图
第7题图第8题图
9.已知:如图,AB=AC .
(1)若CE=BD ,求证:GE=GD ; (2)若CE=mBD (m 为正数),试猜想GE 与GD 有何关系(只写结论,不证明).
10.如图,在△ABC 中,点O 在AC 上,过点O 作MN ∥BC ,CE 、CF 分别是△ABC 的内外角平分线,与MN 分别交于E 、F ,求证:OE=OF.
中考题选做:
1、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B 、C 、D 、E 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 ,DF=DE ,则∠E= 度.
2、已知,如图,△ABC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DCE=90°,D 为AB 边上一点. 求证:BD=AE .
D C B N F O
E M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