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纪末各国工业设计特色

世纪末各国工业设计特色

7、19世纪末——20世纪西方各设计发展历程7、1 西方各国设计流派概况工艺美术运动1、工艺美术运动:始与1864年左右,至1896年基本结束。

被“新艺术”运动取而代之。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所谓的“良心危机”艺术家们对所谓的不负责任的粗制烂造产品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感到痛心疾首,并力图为产品及生产者建立或恢复标准。

设计上工艺美术运动从手工艺品的“忠实于材料”等价值中获取灵感,并把源于自然的简洁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活动的基础。

工艺美术运动不是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并存,从本质上来说,它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实验。

2、工艺美术运动的根源:在工业化的残酷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企图通过艺术和设计来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的中世纪浪漫中去,逃逸到他们理想化下的中世纪哥德时期去。

3、其特点;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古风格。

3.提倡歌德风格和其他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

4.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

5.装饰上00自然主义东方装饰东方艺术的特点。

4、纵观“工艺美术”运动它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重要特点:在一派维多利亚矫饰风格中采用中世纪淳朴风格,并吸收日本和自然的装饰动机,创造出有声有色的新设计风格,同时又完全与各种历史复古的风格大相径庭,是难能可贵的探索,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手工艺的重要,强调中世纪行会的兄弟精神。

5、一些缺点:1,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2,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可能成为低收入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与一相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6、强调两基本原则:(1)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少数人的活动。

(2)设计活动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的劳动。

(“新艺术运动”1、“新艺术运动”:新艺术风格把主要重点放在动植物的生命形态上,一栋建筑或一件产品都应是一件和谐完整的杰作,但设计师都不能抛弃结构原则,其结果常常是表面上的装饰,流于肤浅的“为艺术而艺术”新艺术在本质上仍然是一场装饰运动,但它用于抽象的自然花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折中的外衣是现代设计简化和净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新艺术运动是1895年左右在法国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直持续到1910年前后,是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

由“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运动”取而代之。

从意识角度来看,这是知识分子中的部分精英在工业化来势汹汹和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企图。

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个风格。

2、它与工艺美术的相似地方: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和过分装饰的反对,都对工业风格强烈反映,都旨在从新掀起对传统手工业的重视和热衷,他们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不同之处:英国和美国“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歌德风格,新艺术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它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源于自然形态。

3、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维也纳分离派1897年创立分离派,霍天曼是核心人物。

口号:“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

是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中产生的著名艺术家组织,1897年在维也纳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家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

在设计方面,其重视功能的思想,开始摆脱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性第一的设计性原则发展,几何形式与有机形式相结合的造型和装饰设计。

表现处于欧美各国的新艺术性一致的时代特征而又独具特色,因此,它们应该被视为界于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之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的设计运动。

克里姆特和霍夫曼最负盛名卢斯:装饰就是罪恶;霍天曼:斯托克列宫、607椅子;克里姆特代表作有绘画《吻》“装饰艺术”运动1、艺术装饰风格:艺术装饰风格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统治装饰艺术潮流的总称。

艺术装饰风格与新古典主义一样是一种规范化的风格。

不同于洛可可和新艺术它趋于几何又不强调对称,趋与直线又不同于直线,并满足机器生产和塑料、钢混、玻璃一类新材料的要求。

2、装饰艺术:“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30年代在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开展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与现代主义同时发生,虽然在造型上、色彩上、在装饰运动上有新的现代的内容,但是它的服务对象依然是社会上层是少数的资产阶级权贵。

“装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一种反动,反对古典主义的、自然的、单纯手工艺的趋向,主张机械化的美。

“装饰艺术”运动是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一次尝试,主要用于手工艺和工业化下的双重特点,采取设计上的折中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的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和二为一,产生一种可以发展的新风格来。

由于它主要强调为上层顾客服务的出发点,使得它没有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发展。

3、“装饰艺术”与“现代主义”的区别:产生的动机和所代表的意识形态上。

“装”禀承了以法国为中心的欧美国家长期以来的设计传统立场: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它仍然是为权贵的设计。

其对象是资产阶级。

“现”则强调了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它是左倾小知识的理想主义的乌托邦的。

代表作: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大厦、克莱斯勒大厦美术革命1、立体主义:产生并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它的基本原则是用几何图形(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球体等)来描绘客观世界。

毕加索给立体主义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把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只是作为一系列各种不同平面、表面的一定分割来理解,这就是立体主义。

”毕加索的解析立体主义就对自然主义的题材进行了抽象,此外还有抽象派画家米罗,野兽派画家马提斯,雕塑家亨利莫尔等。

2、未来主义:上世纪强调速度,力量,赞美战争,相信进步和未来。

未来主义描绘运动中的人物形态的解析与映叠重构通过色线,色点,色束来表现光的闪烁与运动感,表达对现代城市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和节奏的欣喜。

俄国的构成主义构成派: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一个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画几雕塑的主题,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工程结构,因此被称为构成主义。

把结构当成是建筑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世界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

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塔,李西斯基:红楔子攻打白色第三国际纪念塔:构成主义是一战前后俄罗斯的一个先锋艺术流派。

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新材料的空间结构形式,雕塑家塔特林是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构成主义最有名的作品当属建筑师塔特林创作于1919年的第三国际纪念塔。

按照设计,这座塔塔高400米,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高出一半。

纪念塔完全采用钢铁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造型上是简洁的螺旋上升的几何形状,表达了一种坚定向上的政治信念。

风格派风格派:风格派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绝对抽象的原则,也就是说艺术应该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风格派”是变化的、进步的,它的精神是改革和开拓,它的目的是未来,它的宗旨是集体与个人、时代与个体、统一与分散、机械与唯美的统一的努力。

蒙得里安:“红、黄、蓝”油画;里特维特:红蓝椅里特维特:(里特维而德)的家具设计,他将风格艺术由平面推到三度空间,通过使用简洁的基本形式和三原色创造出了优美而功能性强的家具与建筑。

代表作:红蓝椅德意志联盟和现代主义德意志制造同盟:1907年贝伦斯、穆特休斯等人,成立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意志制造同盟,制造联盟的成立宣言表明了这个组织的目标:“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业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联盟表示了对工业的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提出同盟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强调民族良心。

穆特休斯:(修斯)他认为设计同时具有艺术,文化和经济的意义,新的形式本身不是一种终结,而是“一种时代内在动力的视觉表现”,因此,他呼吁建立一种国家的美学的手段就是确立一种“标准”,以形成“一种统一的审美趣味”。

他本人对于机械生产,对于标准化生产,对于新技术具有强烈兴趣,认为这是提高德国设计水平重要前提,是工业设计真正奠基人。

代表作:现代主义:包豪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的核心是功能主义。

强调实用物品的美应由其实用性和对于材料结构的真实体现来确定,随着经济的复兴,西方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了消费时代,现代主义也开始脱离战前刻板几何化的模式,并与战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工业设计美学。

流线型风格流线型设计风格在本质上是一种“样式设计”,它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它迎合了消费者追求新奇的心理,与市场的需求相契合,满足了大众多层次的需要愿望。

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适型语言而广为流传。

不断发展成为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而且还渗到家用产品的领域中影响了从电熨斗、烤面全机到电冰相等外型设计,成为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

企业识别设计前卫设计高技术风格高技术风格不仅是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反映了当时的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

“高技术”风格由于过度重视新技术的时代的体现,把装饰压到最低限度,因而显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常常招致非议。

英国皮阿诺和罗杰斯设计的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波普风格:代表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从设计上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各种风格的混合,他追求大众化下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

机能设计激进设计功能主义国际主义设计:源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但本质完全不同,从一种为大众服务的民主主义的、理想主义的对社会问题解决的探索方式变成了代表资本主义金钱与权利,代表企业美国的风格,把原来作为自然结果的形式变成了设计追求的目的,而原来的目的——社会性、大众性则通过这个被抛弃。

形式第一,功能第二。

后现代主义:提出“少就是韵味”的口号,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合理的、折中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建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