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五课型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五课型研究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技术报告[2004-9-10]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变革,为每一位教师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新课程呼唤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彻底改革教师机械的僵化的课堂教学,建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据此,南山双语学校中学部于2002年9月确立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并列入龙口市2002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经过历时两年的实验,计划于2004年12月份结题。

现将该课题实验的背景、意义、方法与效果报告如下,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正。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为语文教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新进行审视和认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研讨过程中,我们引导全体语文教师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与剖析。

大家认识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继承前人知识和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传授上存在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的教条主义。

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特的体验。

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研究的内容在努力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和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以“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为主体的“533”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实现初中语文整体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体包括:(1)五种课型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单元预习课、范文读议课、迁移训练课、阅读活动课和写作训练课)的构建与实施方法、策略的研究;(2)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三种形式的研究与实施(课堂探究性学习、课文内容的拓展和课外语文学习);(3)三种语文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测验法和学期学年报告评价法)。

2.研究的方法(1)分工负责。

总校教研室、学部领导和实验教师三个层面有机结合,分工负责。

总校教研室吴国欣主任担任课题组组长,全面负责本课题的实验;中学部的成世存校长具体负责实验教师的确定、实验过程的监控、实验的督导评估及实验结果的总结;中学部分管语文教学的吴志敏主任亲自任课,带领实验小组成员开展实验工作。

(2)现场调研。

课题组建立三项工作制度:包括跟踪听评课制度、间周研讨制度和开放教学制度。

具体通过以下渠道对实验情况进行监控:一是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对教师和实验的态度;二是召开座谈会。

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了解实验现状和他们对实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跟踪听课。

通过跟踪听课,一起研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实验成果及时推开带动实验班级,然后再由实验班级带动全校教师。

(3)外出学习。

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实验教师到莱州玉皇中学、龙口新港路中学等语文教改搞得较好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实验教师到龙口中学现场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语文教改专家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还邀请全国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实验的发起者,原龙口市实验小学郭淑玲校长两次来校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

(4)收集、积累资料:主要包括用观察法了解和控制学生课堂听课、讨论、回答问题、实践操作、思维活跃程度、完成作业的态度与质量,并做好记录;用测验法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包括当堂检测、单元检测、期中和期末测试。

(5)理论研究。

任何学科的研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过了从量变到质变,继承到发展、创新的过程。

“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是在总结烟台市初中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初期实验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的。

本课题我们借鉴的理论资料还包括:一是对新课程的研究;二是对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等。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创新点1.从源头抓起,强化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是课题实验的直接参与者、承担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要想让教师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中解脱出来,既是首要的、关键的任务,更是一项艰苦的任务。

为了切实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学校安排每周二上午第四节和周六上午为理论学习时间,主要内容是新课程理论、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和相互交流研讨等。

2.确定了“五课型”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在学习和研讨过程中,我们引导实验教师就“一堂好课的标准”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借鉴相关的资料,修订和完善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体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素质、学习效果等六个方面按A、B、C三个等级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的拟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遵循,把教师推向了实验的前沿,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附后)3.构建与实施了“533”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我们以“五课型”模式为主体,构建和实施了“533”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

其基本内容包括:以深化课内轨为主线的五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策略的研究;以改革学生语文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的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形式的研究;以关注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改革为辅助的三种语文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

⑴构建实施五种课型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该如何操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问题。

经过我们的努力探索,学校在教研室的指导下逐步构建起初中语文五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单元预习课。

以一个单元为单位,集中利用1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和文学常识等,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范文读议课。

以基本篇目作为读议课,具体做法是:出示目标—感悟课文—讨论交流—剖析点拨—总结深化,力求使学生掌握同一类课文的写作方法、同一类知识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形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迁移训练课。

将与范文写法或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自读课文或课外文章,放手让学生运用在范文读议课中获取的规律去自学,旨在“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具体做法是:交代目标—自学课文—相互交流—矫正深化。

阅读活动课。

每周安排3节“自由读写课”,列入课程表。

基本做法是:规定阅读书目—指导读书方法—阅读做笔记—交流点评,并做到了阅读与积累、交流、欣赏、练笔的“四个结合”。

写作训练课。

主要与单元写作同步进行。

具体步骤:确立写作目标—单元写法引路—搜集写作素材—独立成文—交流点评—修改文稿—书面誊清。

我们还将课内的写作与课外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了欣赏乐曲、歌曲、音乐电视和电视散文写感受的写作训练,效果很好。

⑵实践三种形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改的重要环节,我们实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三种方式,目的在于实现学生从被动到主体地位的转变。

这三种学习方式是:①课堂探究性学习。

我们组织学生通过五条途径进行探究: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去探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去探究,在课文学习中设立主题去探究,在学科联系中开拓领域去探究,在写作训练中发展思维去探究;②课文内容拓展。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是课内阅读引向广阔社会的扩展与延伸。

我们尝试通过四种形式做好延伸阅读:从一个作家的某篇作品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延伸,从文体上延伸,从专题上延伸,从写作技法上延伸;③课外语文学习。

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设具有多样化、特色化的、真实的、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程,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好语文,砥砺能力。

我们依托南山优势,确定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六大主题,即南山的今天和明天、南山的企业与商贸、南山旅游业、南山人与自然的关系、南山的人才与教育、南山的今天与明天。

⑶实施三种语文学习评价方式我们遵循评价功能发展性、评价内容全面性、评价方式多样性和评价主体多元性的原则,运用三种方式对学生实施评价。

一是学习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通过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语文学习成长的足迹,在记录袋内装有学生撰写的得意之作、摘录的名言佳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自己最满意的试卷、读书笔记等,现在全校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二是测验法。

在测验内容和形式上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做法,注重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将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有机结合起来。

试题类型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和作文四部分,试题的编制强调应用性,以便于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如为联欢会写开幕词、为班会设计方案等;三是学期和学年报告法。

每个学期结束时,我们都组织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对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填写《学期学年评价表》,对学生发展的成绩、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并将《评价表》装入成长资料袋内。

四、实验取得的效果与实验体会语文“五课型”单元教学在我校开展已经有两年多了,该实验所潜在的无穷的生命力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勃勃生机。

1.“双轨”教学实验提高了师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

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一个梦,给孩子一个精神的底子。

“五课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使同学们圆了快乐的语文学习之梦,领略了“大语文的底子”带给他们的实惠:01年—04年连续四年,南山中学学生的品德达标率均为100%;通过日常观察与问卷调查,98%以上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乐于上语文课,乐于看课外书,92%以上的同学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把自己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大量读写”和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他们插上了想象与创新的双翼,学校“小记者团”所到之处,人们也给予高度评价;学生的读写能力大幅度提高。

各年级学生在40分钟内,能写出600字以上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流畅的文章,在龙口市教研室组织的全国“春蕾杯”作文竞赛中,我校学生连年获奖,成绩优异。

教学相长,课题实验也为教师搭建了发展的平台。

我校9名语文教师中,有山东省优质课教师、烟台市优质课教师、龙口市明星骨干教师共5人,其比例在全市是最高的。

2.语文“双轨”教学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均衡发展,推动了整体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中学部在龙口市40所初中的教学工作综合评估中始终保持在全市前列,近4年来取得了三年全市第一,一年全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在今年中考中,初四82人参加高中升学考试,其中58人被录取,并有6名学生考入高中甲甲班,录取比例为全市平均数的2.5倍,高甲甲和技能考试录取分数线均为全市最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