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ppt课件
5
三、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 如:“疾”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赤壁之
战》)——名词,疾病;
在“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动
词,妒忌;
在“疾雷不及掩耳”(《三国志·魏书牙帝纪》)——形容词,
急速;
6
如:“从左右,皆肘之。”
这句的“肘”本是名词,而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活用作动词, 表示“用手肘撞”的意思。
快胃片
清脑丸
祸国殃民
沉鱼落雁
这件事真笑人
这孩子真气人
活跃市场经济
丰富词汇
留学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舒肝片 独善其身
10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 是宾语发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可 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
主
谓
宾
使
11
使动用法(例句)
再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人”为“立”的状语,“像人似的”
7
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
活用,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 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 能。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 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 法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 有的,一个词的各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 的,经常的,不是临时的,偶然的。因 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
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
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3
《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苏轼《前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
4
2.产生的原因
A、早期没有为一些行为动作专造动词。如:衣 B、为了表达的丰富与新颖。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14
2.及物动词用如使动:
不及物动词本来就带有宾语,因此我们 不能依据有没有宾语来判别其活用与否。 但是,由于使动用法的特点是“主语使 宾语怎么样”,因此上下文文意经常可 以提示我们有效地辨别其活用。
(BACK)
15
(1) 《汉书·苏武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 武。” (2) 《左传·宣公二年》: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 酒。” (3) 《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 烧而走也。”
16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具有“使宾语 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17
(1)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王安石《泊船瓜州》: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 何时照我还。 (3)《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 先苦其心志,…… (4)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 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 《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词类的活用
1
一、古汉语词的分类
古代汉语的词类可分 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 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 容词、代词、数词,虚词 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 语气词。
2
二、什么是词类活用
1.概念: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
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
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
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具有另一
8
四、词类活用的类别
.
一
名 词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的 •3.意动用法
活 •4.作状语
用
.
三
形 容
•1. 名词 •2. 一般动词
词 •3.使动用法
的 •4.意动用法
活 用
•5.为动用法
二
.
动 •1. 名词
词 •2. 使动用法
的 活
•3.为动用法
用
.
四 数 词 用 作 动 词
9
美你发廊
迷你裙
让诸侯臣服…
名词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让 使项伯活了下来
动词 项伯杀人,臣 活 之(项伯)
使
形容词 臣请完 璧 归 赵
使
使和氏璧完整
12
1.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
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一旦带 宾语,就是使动的特殊用法。因此, 可以根据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 这个现象判断其活用。
(BACK)
13
(1) 《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 (2) 《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 (3) 《論語·季氏》:“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 之。” (4)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5)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 怒其众。 (6) 故天下皆以扁鹊能生死人。
20
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有名词的使动用法。如:汗 牛充栋:形容书多,搬运时使牛出汗,收藏时高及栋 梁;粉身碎骨:使身躯成为粉末,使骨碎裂。汗马功 劳,利国利民
21
成语举例 幕天席地、草菅人命、鱼肉百姓、 游戏人生、重男轻女、重文轻理、 幸灾乐祸、急人所难
22
六、意动用法 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意动词”)具有“认为 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 词”,专指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和名词。一般来说, 常规动词不用作意动。
18
4、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充当谓语,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 物,就是“使动用法”。
19
(1)《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 见之?” (2)《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3)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 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 (4)《战国策·楚策四》:“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5)《史记·苏秦列传》:“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 苏子矣。” (6)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所卑,法之所尊也。” (5) 《老子·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
俗。” (6) 《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23
意动用法(例句)
当作
名词 吾从而师 把
之 把他当作老师
形容词 吾妻之美 认为
我者 认为我美
24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具有 “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25
(1) 《孟子·尽心上》:“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2)晁错《论贵粟疏》:“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3) 《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4) 《汉书·食货志上》:“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