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机是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总结陈词

动机是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总结陈词

世间任何事物的决断,都不外乎“情、理、法”三字,然而,“情”却是摆在第一位的。

首先:凡是引起人去从事某种活动、指引活动的意念,是这种活动的动机。

动机本身不属于行为活动,它是行为的原因。

行为是他的表象呈现,对方所说的效果是在行为及其他外在因素干预下共同形成的,难以衡量行为的本质。

如果没有动机,那么也就不会存在着行为。

因此,动机更能准确真实的反映行为善恶。

第二:善恶概念的本来意义,只是相对于意志及其支配的行为而言的;与效果无关。

善恶问题作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道义伦理问题。

单纯地用世俗的正误来评判/过于狭隘。

“故意杀人”是行为罪恶,动机不纯,于情于理于法都是罪恶,而“杀人未遂”是动机不纯,却没有恶果,可依然被视为罪恶。

这正是以动机来评价行为善恶的体现。

第三:我方的行为善恶在于理性自己确立道德法则之后广泛的社会承认,道义伦理具有普世意义,不以个人利益观念变化。

顺理为善,逆理为恶。

绝对的。

而效果受时间地点等因素影响而不同,是可变的,动态的。

根本没有成为标准的资格。

而行为施力者的动机是确定的,可把握的。

只有动机,才有资格来衡量行为的善恶。

第五:以动机作为评价行为善恶以助于弘扬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内在驱动力更能激励人们择善而行,动机为标准有助于内心善恶的确立,行为的端正。

由此产生的积极意义更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道德理念的更正,行为善恶的评价。

真的善者,敢于直面行为的善恶,敢于正视动机的考验。

这是怎样的无畏者和幸福者?然而效果又常常为外界干扰,以时间的流驶,来混淆视听,仅使留下虚假的判断和错误的理解。

在这虚假的判断和错误的理解中,又给人是非不分的观念,维持着这善恶颠倒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错误的想法,对方辩友究竟到何时,才是一个尽头!
无知者在效果的假象中,只能看见三观的崩塌;真的善者,将更奋然而前行。

相关主题